歡迎來到做菜網!

海口小吃大全_海口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 愛料理 編輯:愛料理 訪問手機版

海口市是海南省省會,地處海南島北部,土地面積2304.84平方公里,全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交通郵電樞紐。這裡擁有“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等稱號,曾獲2004年度“中國人居環境獎” ,2012年入選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名單。

特色美食有清補涼、抱羅粉、海南粉、老爸茶、海南雞飯、紅樹林椰子飯、海南椰奶雞、海南煎、猴麵包、苗家三色飯、沙律海鮮卷、鹽琵琶蝦等等。

文昌雞

簡介

文昌雞是海南地區最負盛名的漢族傳統名菜,海南四大名菜之首,在海南有無雞不成宴的說法,是每一位到海南旅遊的人必嘗的美味。其肉質滑嫩,皮薄骨酥,香味甚濃,肥而不膩 。與其相伴的文昌雞飯,更是享譽東南亞的美食。

歷史文化

相傳明代有一文昌人在朝為官,回京時帶了幾只雞供奉皇上。皇帝品嘗後稱贊道:“雞出文化之鄉,人傑地靈,文化昌盛,雞亦香甜,真乃文昌雞也!”文昌雞由此得名,譽滿天下。

文昌雞出名的說法還有:1936年,當時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回鄉探親,準備在文昌召開一次全島性大會,各縣選送佳餚。恰逢“西安事變”,大會未開成,但宋子文把部分美食帶回廣州,供眾“官員”品嘗,文昌雞由此傳揚東南亞。

另一種說法:傳說清朝海南錦山地區一人在江浙做大官,某年春節回家探親,將要離家時,到文昌潭牛鎮天賜村拜訪老學友。這位學友用正宗的文昌雞款待他,還選幾只較好的文昌雞讓其帶回江浙,款待親朋好友,文昌雞從此出名。

做法

食材準備

文昌雞(以將要下蛋的小母雞最佳)1只(重約1千 克左右)姜絲、蒜泥、味精、白白糖精鹽、 老抽各適量。

製作步驟

1:將活雞割頸放、去毛除髒(不損壞整雞原 狀),洗淨:在雞素囊口插進一瓷湯勺(以利湯水 從雞腔中對流)把雞腳扭反插進雞下腹洞內固定: 將雞頭仰屈,用翅膀窩夾住,(目的是使雞頭向後 仰起、不用翅膀夾住亦可,但需在煮雞時掌握好造型。)放進燒滾的清湯中翻轉 燙氽,使雞身四周受熱膨脹定型。

2、改用慢火浸煮(以湯中冒氣眼而不滾開為度)約5分鐘,用鐵勾將雞提 起,倒出腹腔湯水,再放入湯中浸煮,反復三、四次、至僅熟(不可大生也不可 過熟),離火後另放涼湯中浸泡稍為冷卻後取出,抹上一層香麻油,使皮色淡黃 光亮,食時斬件裝盤,砌成原雞形上席。

3、佐料調配:通常有二種,一種是咸鮮味型,用姜絲、蒜茸、味精、老抽 調制而成,另一種是酸甜味型,以白醋、白糖、精鹽、姜茸、蒜泥配製成。另有 辣椒醬備用。民間還有山茶油或香麻油調配姜絲、蒜茸、桔汁、精鹽等製成的佐 料,別有一番風味。

注意事項

椰子燉盅用杞子、淮山、豬肉和文昌雞一起燉,濃濃的湯里還帶著椰香味,非常清新。大椰豐飯的大廚介紹說,這個燉盅選用的是老椰子,香味才夠濃,而且椰子汁是不要的,因為椰汁燉湯會酸。這個湯的關鍵就是取椰肉的香味。

[!--empirenews.page--]

海南粉

簡介

海南粉是海南最具特色的風味小吃,流傳歷史久遠,在海南島北部的海口市、定安縣和澄邁縣的市鎮居民中食用比較普遍,而且是節日喜慶必備的象徵吉祥長壽的珍品。入夜,酒店、食店及臨時設檔的大排檔組成一條頗為壯觀的食街。沿路爐火熊熊,鑊氣熏,吸引著一批一批來宵夜的食客。他們三三五五圍桌而坐,或家人,或朋友,邊侃邊吃。形成海口市的一大人文景觀。臨街攤檔獨具特色,讓人在品嘗海南粉的同時,領略街頭風景。酒店“食街”乾淨、幽雅、熱情而周到的服務,令你感到和諧、舒適。年輕情侶攜手到酒店“食街”里吃海南粉,邊品嘗邊細語,情意綿綿。

海南粉其白如雪,其細如絲(與馳名的桂林米粉、雲南過橋米線相比,其纖細的程度是上述米粉所不能比擬)。其食法,北方人叫“涼拌”,海南人叫“醃粉”,即在制好的米粉上加上油炸花生米、炒芝麻豆芽、蔥花、肉絲、香油、酸菜、香菜竹筍等。正因為海南粉的細,所拌的料才能入味,經拌均後其味醇香撲鼻,余味無窮。吃後再加上一勺用海螺煮的海螺清湯或者用香蔥煮的清蔥湯,鮮香無比。也可將湯倒進裝海南粉的碗里,更加鮮美。

百聞不如一嘗,海南粉名不虛傳,細細咀嚼,異香撲鼻,醇香滿腹,余味無窮。吃後滿口醇香,越吃越愛吃,越吃越想吃,越吃越覺得好吃。海南粉之所以頗受人們歡迎,不僅僅是它的醇香可口,更主要是它具有一種獨特的氛圍,這是一種食文化的內核。人們在品嘗它的同時,去尋覓先人的足跡,弘揚中華民族文化。

歷史文化

海南粉是海南米粉大家族中的鼻祖。它是米粉與十幾種色味獨特的佐料醃制而成的。海南粉源始於福建閩南。相傳明末有一位陳姓的住戶遷居澄邁老城,以加工米粉為業。由於生意好,拜師學藝者眾多,海南粉便遍布全島。《正德瓊台志》記載,當時全島共有121個較大的墟市,都設有海南粉加工作坊和小攤。人們俗稱的海南粉也叫海口醃粉。

海南粉有兩種:一種是粗粉,一種是細粉。一般來說,海南粉還包括靈山粗粉(即抱羅粉),陵水酸粉,澄邁粉,加積牛腩粉等等。粗粉的配料比較簡單,只在粗粉中加進滾熱的酸菜牛肉湯,撒少許蝦醬,嫩椒、蔥花、爆花生米等即成,叫做“粗粉湯”,而細粉則比較講究,要用多種配料、味料和芡汁加以攪拌醃著吃,叫做“醃粉”。海南粉通常指的就是這類“醃粉”。[2]

以往,海南粉是海府地區傳統小吃。當地人將海南粉當早餐吃,當正餐吃;平常吃,過節吃;自己吃,待客吃。就象廣州人請朋友上自家時常說:“到我家飲湯!”一樣,海府人說的是:“上我家吃粉!”。

做法

大米、番茨粉為原料製成米粉,加上老抽、蒜泥、花生油、或芝麻油、煮熟的黑豆、牛肉絲、炸尤魚絲、油炸花生米、炒芝麻仁末、脆炸面片、碎香菜 、竹筍 及酸菜等輔料,拌制而成。

[!--empirenews.page--]

海南清補涼

簡介

海南清補涼,是海南島經典小吃之一,歷史悠久,極具海南特色。

清補涼(粵語中清補涼的“涼”字會讀成陰上聲),是夏天清熱補濕的老火湯,常見於中國廣東(海南、香港和澳門)、廣西等地區。

海南清補涼不同於廣東一帶的清補涼,在廣東清補涼是一種湯水。 廣西桂林、南寧等地也有清補涼。聽在那兩地上學的海南學子回來說,最好吃、最令人回味的還是海南的清補涼。據瞭解,桂林的清補涼原料里有西瓜塊、菠蘿塊、綠豆等,這些原料均放在冰箱里;和海南的清補涼不一樣,桂林清補涼更像是“水果什錦冰”那一類的東西,甜甜的。而南寧的清補涼跟海南清補涼相比就簡單得多,用料也少,味道也差些。

與別的省份的清補涼相比,海南清補涼不但可以降火而且甘甜爽口。海南的清補涼,主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生活習慣,採用的是消暑降溫的原料。一般清補涼的原料少有10多種,多的有20多種,海口街頭巷尾常見清補涼的用料有花生、紅豆、綠豆、通心粉、新鮮椰肉、紅棗、西瓜粒、菠蘿粒、鵪鶉涼粉塊、珍珠、薏米芋頭等。

在海南,萬寧、瓊海等市縣的清補涼也深受當地市民的歡迎。據瞭解,瓊海的清補涼,過去原料里加有當歸,少用了。目前瓊海清補涼最有特色的一點是它不加冰塊,而用“炒冰”來搭配清補涼原料。

海南的清補涼攤點大多設在路旁,攤主們擺放一小櫥窗,旁邊擺上一個保溫冰桶、幾套塑料的椅子和木桌,加上清補涼攤的小櫥窗里排滿塑料碗,碗裡面分別裝著黃、紅、綠等各種原料。這樣,一個攤子便招來一群客源。在海南,每一個清補涼的攤子大多數都沒有“字號”,如果哪裡的清補涼好吃,市民大都以路名來向朋友推薦。居住在海口的許多市民都知道,在海口,清補涼的攤子越擺越大的當數海口新華南路的那間“老字號”攤子了。初夏的夜晚,與朋友逛街累了,或與家人散步時,有人會來到新華南路清補涼攤子前,點上一碗清甜爽口的清補涼。

歷史文化

公元一〇九七年,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東坡流放海南期間,品嘗過當地百姓製作的椰奶清補涼後極為稱嘆,當場盛贊:椰樹之上採瓊漿,捧來一碗白玉香。此後,蘇東坡在瓊期間每日必食一碗,堪稱東坡最愛!

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海南就有了清補涼,那時的清補涼主要是街頭巷尾一些臨時的小攤點,有個別小茶

清補涼

清補涼

館裡也有清補涼賣。40年代時,三五個銅板就可買到一碗清補涼。與其它縣有所不同,海口的清補涼品種要多些。 “清補涼曾登堂入店經營過”,海南省烹飪協會副會長唐人志說,時間大概在1953年,當時海口第二飲食公司(合作店)屬下有10多個門市店,這些門市店中有一部分店便把清補涼“請進店裡經營”。唐人志說,當時國營單位有勞保規定,在夏季單位要發給職工清補涼,以此降溫消暑,因此到5、6、7、8月,經營清補涼的門市店生意非常好。

做法

首先將紅棗、綠豆、薏米、芋頭、西瓜、鵪鶉蛋、湯圓等分開煮熟,別煮太爛,撈乾。然後準備涼開水,最好放在冰箱里冷凍,否則就要準備好冰塊;再準備紅糖,有紅糖漿最好,再把上面幾種原料混在一起,摻上椰子汁或紅糖水等即可調和成一碗消暑清爽的飲品

[!--empirenews.page--]

海南雞飯

簡介

海南雞飯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點,屬於海南菜。作為海南省的特色菜品。主要食材是雞肉和大米,主要烹飪工藝是燙煮。海南雞飯起源於中國海南島的文昌市。海南人會以文昌當地的白切雞做法,同時配以雞油和浸雞水烹煮的米飯,所以在海南島俗稱為文昌雞飯。20世紀初期,隨著移民潮,這個菜式傳至東南亞,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及泰國等地發揚光大。

歷史文化

雞飯,在海南話里叫做“guail bbuil”(雞糒),是正宗的叫法。“海南雞飯”可以說是馳名中外,不但本地人喜歡吃,外地的旅客也同樣愛吃。海南雞飯(Hainanese Chicken Rice)起源於中國海南島的文昌市。海南人會以文昌當地的白切雞做法,同時配以雞油和浸雞水烹煮的米飯,所以在海南島俗稱為文昌雞飯。20世紀初期,隨著移民潮,這個菜式傳至東南亞,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及泰國等地發揚光大。後歷經演變, 以新加坡的海南雞飯為正宗,這個觀念由2004年張艾嘉主演的電影<海南雞飯>可以體現,所以說海南雞飯雖源於我國海南省,但現今一般食家都認為新加坡的海南雞飯為正宗。

做法

宰殺乾淨後,把雞腳反扭插入雞下腹洞內固定,將雞頭仰屈,用雞膀窩夾住天雞腹里放進數片生薑、味精,並在外皮上塗上適量的精鹽;放入沸水里先用武火煮至雞皮變黃,隨後細火慢煮,等熟(一般為八九成熟)時撈起。雞飯的原料是雞和大米,其制法,一是猛火熱鍋中下雞油、蒜茸爆香,隨後倒進洗淨濾乾的大米翻炒,再加雞湯調勻,加蓋煮熟;一是將蒜茸或蔥條爆香的雞油倒進普通方法煮熟的熱飯中,加少許精鹽和味精攪拌均勻即可。雞飯古老吃法是煮熟後的雞飯用手把飯捏成“飯團”;“白切雞”再配上“飯團”,才算是傳統的“海南雞飯”。

[!--empirenews.page--]

碧綠龍蝦球

簡介

碧綠龍蝦球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肴,屬於海南菜。擺盤美觀,色彩鮮艷,蝦球潔白脆爽,原質原味,鍋香十足。海南高檔宴席菜。用特產大龍燈,配西蘭花烹制而成。為第三屆全國 烹任大賽獲銀牌獎作品之一。碧綠龍蝦秋具有一個特點是擺盤美觀、色彩鮮艷,蝦球潔白脆爽、原汁原味、鍋香十足。

碧綠龍蝦球是海南新款風味菜和高檔宴席菜。用特產大龍蝦配西蘭花烹制而成。

做法

碧綠龍蝦秋的主料:大龍蝦1只(重1.75千克左右)、西蘭花250克、上湯、精鹽、味精、蛋清、濕粉、姜花、蔥節、紅蘿蔔、花生油適量。

碧綠龍蝦秋的製作:第一要將龍蝦起肉切成球塊(頭、尾、殼保持完好待用),用蛋清與濕粉拌勻醃制。其次把西蘭花用上湯煨熟撈出,擺放長盤中間兩邊成弧形圍圈。蝦頭尾拉汕至熟,撈出擺放兩端。最後用旺火燒鍋落油,至七成熱度,放入蝦球拉油至僅熟,倒入笊籬瀝去油分,原鍋加熱,放入姜花、蔥節、紅蘿蔔花、蝦球和精鹽、味精快速翻炒,濕生粉推芡包尾油出鍋,裝進西蘭花圍中間即成。

[!--empirenews.page--]

椰子

簡介

椰子糕是椰子精華的濃縮。椰子糕是由葡萄糖漿、白砂糖、鮮椰子汁、糯米紙原料精制而成。椰子糕除了具有年糕的綿軟特點外,其超Q是最大的特色,甜而不膩中夾著一絲絲韌勁,軟軟的、綿綿的,外觀上椰子糕色澤明,光滑潔亮,賞心悅目,誘人食慾,入口清爽,甜滑潤喉。椰子糕

做法

椰子糕是海南的一種特色小吃,它與年糕一樣都有綿軟的特點。但不同的是,海口椰子糕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餡,一般有椰絲花生餡和椰林芝麻餡兩種。在椰汁糕外麵包著椰葉散髮的香味,更能夠提起人的食慾。撥開糕底的香蕉芭蕉葉,椰子糕就散髮出一種若有若無的香味,吃上一口,糯米的粘牙感和韌勁,讓人難以忘懷。

所用配料

糯米1000克、椰子2個、生粉1000克、白糖300克、煉奶250克、精鹽5克、板蘭葉數片,生油適量。

製作方法

1、將糯米淘淨,清水浸泡2小時後,細磨成漿。將板蘭葉洗淨,切碎磨爛,用潔白紗布包裹擠壓出葉汁,椰子加工壓出白色椰汁;

2、將米漿摻入生粉攪拌揉和至起筋,加入白糖、煉奶、精鹽及輯汁一起攪拌均勻,然後分成兩等份,將一份摻人板蘭葉汁,調成綠色,另一份調入椰汁呈白色;

3、用平底蒸盤一個,抹上生油,倒入一層白色米漿,上籠蒸5分鐘至熟取出,再加入一層綠色米漿,再蒸5分鐘,如此間隔反復蒸至第8層為止;

4、將蒸熟的板蘭糕,置通風處30分鐘,使自然冷卻後,放進保鮮櫃內增加涼度,取出切成菱形小塊,擺盤即可。

[!--empirenews.page--]

秀英蟹

簡介

各位食客來到海口市秀英區不可能錯過的美食是什麼?秀英區的人會很大聲的告訴你:“蟹粥”!

來到秀英不吃蟹粥可謂白來一趟。秀英蟹粥遍地開花,在哪裡可以吃到最正宗最美味的蟹粥呢?各位饕客們注意了,秀英建材城門口海陸李照蟹粥第一家可謂其中翹楚,不可錯過哦!蟹肉中含有磷、鉀、鈣,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營養豐富,有“補骨髓,滋肝陰,充胃液,養筋活血,治疽愈核”之功效,其味鮮美。蟹粥香滑軟綿,容易消化,尤適合老人和小孩。

初來海口,對這小島的各個地區很不熟悉,更不用說對各個好吃處摸個透了。根據以往不成熟的經驗,好吃的東西,往往不在金壁輝煌的酒店裡,不是鮑魚大餐,犄角旮旯里小店的食品往往更有味道。於是,閒來便急急忙忙向剛認識的海口的朋友索問品嘗美味的好去處,得來了這樣一條信息:

黨校旁的老鴨湯;國興大道的骨魚;靈山的羊肉;白坡里的魚;東湖的狗肉店和香辣美田雞;秀英的蟹粥鴿粥。

那個朋友還說:我只知道這麼多了,海南菜吃得比較少。而我已經對他佩服不已,他能這麼快就舉出這麼多,看起來是個吃家。我仔細看看以上的列舉,心裡一陣悵然,除了“秀英”二字之外,別的我都不認識。對於我這麼一個路痴,我向來不會輕易去自己沒去過的地方。於是,此次咨詢的結果是,第一目標鎖定“秀英的蟹粥鴿粥”。

路越遠,店與店之間的距離越大。終於開始看到標著蟹粥的牌子出現,在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大佬準備停車了,兩家看似大的店面之間,兄弟自言自語一句:去哪邊呢?然後,停車在左邊。

海陸李照蟹粥第一家”。口氣算不小。將包包往頭上一頂,一路小跑進了店裡。坐定,大佬點蟹。耳邊聽到說:一隻螃蟹一百塊。心裡小小地顫抖了一下,我以為,蟹粥不過也是粥,頂多十多塊而已……說到此,感謝大佬,不然,也許我真自個到了秀英,聽到這麼貴的粥,也許會一句話不說就坐公交垂頭喪氣的回了呢,就算是吃了,恐怕也會肉痛一周。

兩只大海蟹,熬粥,五碗,散髮著熱氣,香香地上桌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架起筷子,然後直接下手……清香溫暖,五臟六腑像被輕柔地撫過一樣,瞬間就完美地兌現了我對蟹粥的嚮往。我喀嚓兩下大蟹鰲,再細細地喝兩口粥,一天沒感覺的胃,被迅速地提升了慾望。最後,我端起碗,用勺子刮刮碗底,惆悵地結束了品嘗,再看看碗旁邊半個手大的蟹鰲,想:40多塊錢一碗的蟹粥,果然非同凡響。

開始喝粥的時候,雨停了。喝完蟹粥,起身要走的時候,發現,雨有斜斜地飄起來了。小妹好心地要給我撐傘,我笑嘻嘻地拒絕了。

踩著水頂著雨跑進車里,車子又開始沿著長長的公路行駛,雨夜漸濃,燈光又開始燦爛,許巍又開始唱歌,車里一片寂靜:

你走在這繁華的街上

在尋找你該去的方向

你走在這繁華的街上

再尋找你曾擁有的力量

……

此刻,我內心溫暖,齒頰留香。

[!--empirenews.page--]

椰絲糯米粑

簡介

是海南常見的風味小吃,主料是用糯米粉做皮,填以新鮮椰肉絲、芝麻、碾碎的炒花生、白糖等配成的餡,以野菠蘿葉包成5釐米左右大小的圓粑,蒸熟趁熱吃。此粑糍而不膩,清甜可口。風味獨具特色。

做法

1.用浸水3-4個小時的糯米磨成米漿,用布袋過濾,抖出乾粉(含水50%)。

2.用1/3的乾粉加水煮成熟粉,倒入2/3的乾粉混合搓成濕粉,再把濕粉捏成一個一個等量粉球。

3.用手將粉球壓成圓片狀,中間加入搗碎你所喜愛的餡料,炒花生仁、芝麻仁、椰子絲、砂糖或紅糖、冬瓜條……。

4.包好後裝入用椰子葉編成的高1釐米、直徑4-5釐米的封底套子中(有些地區單用菠蘿蜜葉或芭蕉葉),而套子的大小決定著薏粑的大小。

5.將薏粑用手按平至與套子相平,放入蒸籠旺火蒸熟。香甜可口,如做成純椰絲薏粑,就更具海南風味了。

[!--empirenews.page--]

石山扣羊肉

簡介

海南地方風味萊。用特產石山羊肉,配以各種香料、味料,經過滾、炸、燜、蒸、扣等多種烹調法精制而成。此菜以位居“石山羊”產地火山口的荔灣酒鄉的出品聞名遐邇。

做法

該菜以帶皮軟骨羊肉(羊腩肉最好)放入燒沸的姜蔥水中滾至八成熟,撈出,瀝去水分;之後旺火燒鍋,下棕櫚油,燒至八成熱度,將羊肉塊放入油鍋炸至略呈金黃色,倒入笊籬,再放清水中漂淨油分;再以旺火燒鍋,傾入芝麻油,下姜塊、蔥段、蒜子、八角、桂皮、陳皮、南乳、柱候醬等,推勻,爆香,接著下羊肉塊,濺入紹酒,再加清水、老抽、鹽、糖、味精、胡椒粉,推拌均勻,加蓋,慢火燜至皮熟入味,用疏殼瀝出原汁待用。

主料:

帶皮軟骨羊肉(以羊腩肉最好)1000克、芝麻油250克、南(腐)乳15克,柱候醬2克、老抽5克、鹽3克、糖3克、味精3克、胡椒粉2.5克、紹酒25克、姜50克、蔥100克、蒜子30克、棕櫚油1500克、二湯150克。

石山扣羊肉制法過程:

1、將羊肉皮毛刮淨,整塊放入燒沸的姜蔥水中滾至八成熟,撈出,瀝去水分。

2、旺火燒鍋,下棕櫚油,燒至八成熱度,將羊肉塊放入油鍋炸至略呈金黃色,倒入笊籬,再放清水中漂淨油分。

3、旺火燒鍋,傾入芝麻油,下姜塊(拍碎)、蔥段、蒜子、八角、桂皮、陳皮、南(腐)乳、柱候醬等,推勻,爆香,接著下羊肉塊,濺入紹酒,再加清水、老抽、鹽、糖、味精、胡椒粉,推拌均勻,加蓋,慢火燜至皮熟入味,用疏殼瀝出原汁待用。

4、將熟羊肉連皮切成長方塊,皮朝底、肉朝面,整齊排列碗中,加入原汁,上籠蒸至熟透,倒出原汁,將羊肉反扣入盤中,用原汁加二湯、濕生粉勻芡,淋在羊肉面上,撒少許炸芝麻仁和蔥花即成。

石山扣羊肉特點:色澤金黃,裝盤整齊,肉質酥爛,潤滑適口,氣味芳香,十分鮮美。

[!--empirenews.page--]

魚煲

簡介

海口人一直是喜歡吃魚的,但喜歡把魚燉了湯或者和別的菜混合一起來煲。所以海口老底子最有名的菜,就是魚煲,哪一條老街巷弄都有,各家主廚都有自己的秘方,風味自與別處不一樣。

魚煲中的成份很多,少也有七八種。魚是主菜,論條或論斤兩稱都行。每一個魚煲里,都有蔬菜和豆腐墊底鍋。粉條、豆腐、腐竹……各司其職,味道各異。花椒、胡椒、姜、蒜等佐料是魚煲里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每一家店的魚煲,成份大同小異,能不能鎖住食客的舌頭,在於廚師對這些調料的掌控程度。

玉龍路的魚煲最為出名。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