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做菜網!

黔東南小吃大全_黔東南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 愛料理 編輯:愛料理 訪問手機版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於貴州省東南部,居住著苗、侗、漢、水、瑤、壯、布衣、土家等民族。黔東南素有“百節之鄉”的別稱,一年中有節日集會200多個。

特色美食有布依風味粽粑、炒香蟲、衝衝、罐罐雞、紅油涼麵、雞酥海參、凱里酸湯魚、晾乾肥羊火鍋、綠葉米豆腐、綿菜粑、苗家狗肉、苗家雞稀飯等。

鎮遠陳年道菜

簡介

鎮遠陳年道菜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肴,屬於黔菜系。已有500多年的生產歷史。由於此菜儲藏愈久,品質愈佳,味道愈美,因而又稱“陳年道菜”。鎮遠是貴州東部的水陸碼頭和交通要道,又是許多商品的集散地。隨著客商往來,陳年道菜的美名也享譽四方。到了清代,曾為進奉皇室的貢品。1980年被評為黔東南自治州優質產品。

歷史文化

相傳,最初由貴州鎮遠縣青龍洞中的道士所創,故稱“道菜”。鎮遠勞動人民,每逢春季春菜旺盛時,有醃制長鹽菜、乾鹽菜、寸寸鹽菜的習慣,陳年道菜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演進而來。昔日鎮遠寺庵頗多,尼姑因長年素食,是陳年道菜的發展者。她們加工精細,用心專一,清潔衛生,所製作的陳年道菜質量格外高。

做法

陳年道菜分長、細兩種。1.長道菜須選用頭大、葉長、短的特等好青菜。一般15公斤鮮菜可製成1公斤長道菜。具體操作是用刀剝去莖皮,入壇鹽漬二三天,取出在日光下曬軟,用手仔細搓揉(不能揉斷),再入壇鹽漬(原來的鹽水不要),如此反復6次以上。待菜大半乾時,洗淨,用鋼針剔掉纖維細莖,以釘錘將菜頭捶扁,然後曬至十分柔軟,捲成長15釐米、寬8釐米、厚7釐米的小把(把一把250克),取三節菜柄捆扎,成三箍四段,密封壇內,貯藏3年以上(越陳越好),出廠前在好白酒中浸泡1分鐘,即可出售。2.細道菜,用一般青菜製成,一般14公斤鮮菜可製成1公斤。具體操作是將菜葉剝下,洗淨,把菜頭莖皮剝去,分別切細再混合,入壇鹽醃二三天,手揉4次(具體作法與長道菜相同),曬至十分柔軟時,裝壇密封,貯藏3年以上,出廠前均勻地噴上白酒出售。

[!--empirenews.page--]

八寶娃娃魚

簡介

娃娃魚是國家保護動物,八寶娃娃魚是安順特色名菜之一。也所屬菜系陝西菜。菜餚口味鮮香。作為高檔河鮮。本菜湯清濃香,魚肥鮮嫩,營養豐富,含有優質的氨基酸和優質蛋白。,用優質的娃娃魚為主料,被稱為 “淡水人參”;南方城市配以燕窩魚翅鮑魚,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

做法

娃娃魚750克、水發香菇50克、大蒜瓣10瓣、豬油100克、料酒50克、麻油5克、醬油25克、熟火腿50克、蔥白6克、水發玉蘭片50克、精鹽25克、瑤柱25克、胡椒粉2克、大蝦仁50克、高湯750克

製作過程:1.宰殺娃娃魚的方法,也有將魚放在案板上用長釘釘住,再用刀剖腹;或將魚的喉管割斷再開腹。此三種殺法,以燙殺最好,因燙殺不放,成菜的味道要比剖殺、宰殺更鮮美。2.宰殺後,要根據魚的大小用沸水燙出涎液、用力撕去魚皮,皮是貴重藥材,可另作它用。3.炒制時要求旺火。熱鍋、熱油,急火快炒;加湯時,以淹沒原料為度。

[!--empirenews.page--]

布依風味粽粑

簡介

布依族的灰粽粑色美味香,極富民族風格,是布依族在節日時饋贈友朋的食品。粽子心選用上等糯米泡制,然後將糯米秧子或糯米草洗淨曬乾燒成灰,兩者攪拌均勻,取出,篩去粗枝殘灰,佐以花椒八角、黑仁、茴香豬肉等,用粽粑葉或竹筍殼包成長方形狀,食,色香俱佳,深受布依人的喜愛。

做法

主料:糯米6千克,豬排骨2千克、輔料:板栗仁500克,食鹽200克,豬油200克,草果粉25克,蘇麻稈灰50克,粽粑葉1千克,稻草適量

製作過程:將糯米淘洗乾淨濾乾水分,放入容器內,加入蘇麻稈灰,用手攪拌,把米搓成黑灰色,排骨砍成8釐米長條,淨鍋上火放油,燒至油溫五成,放入糯米、排骨、鹽、草果粉,板栗仁翻炒15分鐘,起鍋晾冷,用2~3張粽粑葉重疊展開,將炒好的糯米按每個250克和排骨2節、板栗仁3粒放入粽粑葉內,包成長15釐米的橢圓狀,用稻草捆扎幾道,放入鍋內加水淹沒浸泡4~6小時,蓋上鍋蓋,用大火煮90分鐘後,把粽粑翻轉再煮至熟透即成。

[!--empirenews.page--]

凱里酸湯魚

簡介

凱里酸湯魚是一道美味佳餚,屬貴州菜系,又酸又鮮美。黔東南自治州有句名言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撈躥(音lào cuān,方言,意為走路不穩,東偏西倒)”。酸湯類菜餚,在黔東南自治州各縣市、各民族都很盛行,尤以凱里市區最為典型,故外界統稱為凱里酸湯魚。

做法

原料:鮮活稻田鯉魚1500克、清水酸湯、片、蒜片、蔥節、青椒西紅柿、桄菜、魚香菜、精鹽、味精雞精、木姜子粉、豬油、糊辣椒面、花椒面各適量。

制法:鯉魚用清水餵養一~2天後,在魚鰓處橫劃一刀取出苦膽;青椒、西紅柿、50克桄菜洗淨,用手撕成塊。用糊辣椒面、花椒面、姜米、蔥米、蒜米、精鹽、味精、木姜子油對成蘸水。鍋置火上,下清酸湯燒開,放入青椒、西紅柿、桄菜和薑片、蒜片稍煮,用精鹽、味精、雞精調好味,再下魚和剩餘的桄菜煮沸,出鍋盛入火鍋盆內,撒入魚香菜、蔥節上桌,配上蘸水食用。

[!--empirenews.page--]

綠葉米豆腐

簡介

米豆腐是川、湘、黔、鄂地區著名的少數民族小吃。此菜潤滑鮮嫩、酸辣可口。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後加水磨成米漿,然後加鹼熬制,冷卻,形成塊狀“豆腐”即成。食用時切成小片放入涼水中再撈出,盛入容器後,將切好的大頭菜、鹽菜、酥黃豆、酥花生、蔥花等適合個人味口的不同佐料末與湯汁放於米豆腐上即可。

食材功效:豆腐含有多種維生素,能預防和治療大腸癌、便秘、痢疾、小腸串氣,有助於減肥排毒,美化皮膚,養顏美容,保持青春活力;具有清熱敗火,解渴爽口等作用,夏日更兼清熱解暑、解饞、解困、提神、消暑等作用。

做法

麻辣米豆腐原料:米豆腐500克、郫縣豆瓣一勺、青蒜苗2根、蒜片10克、花椒粉5克、色拉油30克。

製作方法:1、將米豆腐切成小塊,放入沸水中煮開,撈起瀝乾水分備用;將青蒜苗切成小節,大蒜切成片;2、炒鍋內放油,下郫縣豆瓣和蒜片炒香;3、放入米豆腐翻炒均勻,放入花椒粉調味;4、加入青蒜苗炒至斷生就可。

[!--empirenews.page--]

罐罐雞

簡介

罐罐雞起源於清代末年,因用筆筒形瓦罐盛雞蒸制而得名。罐罐雞的選料、用料、製作工藝很講究,風味別具一格,頗受四方賓客的贊揚。成為安順地區的漢族特色名菜,也是宴請客人席中常用的座湯菜。

食材功效:雞肉肉質細嫩,滋味鮮美,並富有營養,有滋補養身的作用。雞肉中蛋白質的含量比例很高,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雞肉含有對人體生長髮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祖國醫學還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

做法

1. 雞宰殺,煺毛,由肛門下部開口,挖出內臟,用水衝淨,剔去骨筋,斬剁成1 釐米長見方的丁,放盆中,加入精鹽、黃酒醃漬;2. 蘿蔔洗淨去皮,雕刻成直徑1 釐米的圓球共20 個,置沸水中焯透;3. 香菇浸發,去蒂,洗淨,切成丁;4. 火腿切成片;5. 海米置沸水浸泡;6. 蔥切段,姜切片;7. 將雞蛋清放入碗,摻澱粉和勻;8. 炒鍋置火上,放豬油燒到五成熱,雞塊粘蛋糊放進鍋中炸黃,撈出瀝油;9. 鍋中留少許油,燒沸,傾進麵粉,用勺研粉炒至雪白色,和入清湯燒沸;10. 再投進雞塊、蔥、姜和精鹽、味精、黃酒、胡椒粉蓋嚴,燉煮至七成熟;11. 將燉雞鍋蓋打開,待汁漸濃,加入蘿蔔、海米燒沸,味和;12. 再將燉雞帶湯分裝入10 個瓷罐(帶蓋、高約7.5 釐米、直徑約9 釐米),撒上火腿、香菇上籠蒸10 分鐘,取出墊盤上桌。

[!--empirenews.page--]

鹽酸菜燒魚

簡介

獨山鹽酸菜,是用青菜加大蒜、辣椒、糯米甜酒、細鹽和冰糖醃制而成的,質地脆嫩,味道清香,酸、甜、辣、咸適口。它既可直接食用,亦可用於燒菜、煮湯等。

歷史文化

明代徐霞客游經貴州時,曾品嘗過鹽酸菜,清代時又成為貢品。十幾年前曾被評為貴陽市的優質名肴。

做法

將鮮魚治淨。在魚身上剞花刀紋,用醬油、花椒、精鹽醃入味。炒鍋燒熱,下油,燒至七成熱,放魚炸,至呈金黃色時取出。鍋內留余油,下鹽酸菜煸炒二三分鐘,下姜、蔥、蒜片、味精、高湯,將魚放入,用大火燒沸,較小火烤至鹵汁收緊,將魚撈出裝盤。鍋內留鹵汁,下濕澱粉勾芡,澆在魚上即成。

[!--empirenews.page--]

炒香蟲

簡介

苗族人民選取大馬蜂、花腳蜂、七里蜂、小米蜂等的飽滿幼蟲,鮮炒或湯,或焙乾香炒,其味特別鮮美。再就是天牛和蜻蜓的幼蟲,吃法與上述相仿。

做法

苗族因居住在叢山峻嶺,溪坎堰旁。這些地方都自然棲息著各種蟲類。他們選取其中的少部份作為食品。如昆蟲類的大馬蜂、花腳蜂、七里蜂、小米蜂的幼蟲。每當他們發現這類蜂群的時候,就通過各種方式追蹤找到窩巢,憑經驗測出幼蟲豐滿時,就掏其窩、取其蟲。或鮮炒,或氽湯,或焙乾香炒,其味特別鮮美。再就是天牛和蜻蜓的幼蟲。天牛的幼蟲是蛀蟲、有松蛀、青槓蛀、絲栗蛀和葛藤蛀等。

[!--empirenews.page--]

苗家雞稀飯

簡介

苗家雞稀飯,被眾多人士譽為“營養”。它是用1斤半到兩斤的本地雞1只(用飼料養的雞煮起來有腥味),殺死去毛摳除腸雜洗淨後,砍成小塊放入鍋中,用五至七兩白米倒入鍋中用清水煮,待熟後加入,也可適量鹽巴、花椒等作料,即可食用。這種稀飯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純正。通常在苗家過年節、婦女生孩子、待客迎朋友的時候,都會以此為佳餚。

做法

主料:白條母雞1.5千克,糯米300克,大米200克、輔料:食鹽8克,姜塊50克

製作過程:將母雞砍成大塊,淨鍋加水,放入雞塊、姜塊,用大火燒沸,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燉,雞塊撈起另用;在原湯中放進淘洗乾淨的糯米、大米,用小火熬煮,邊煮邊用勺不停地攪拌,待米湯汁稠糊時加鹽拌勻即成。

[!--empirenews.page--]

衝衝糕

簡介

製作“衝衝糕”的工具是採用棕樹木製成的,分為隔板、蒸籠、木棒三大件。其中隔板略小於鍋口,將之架於蒸鍋口上,起密封和支撐作用,板面根據能容納小蒸籠的個數來鑽氣眼;蒸籠形如腰鼓,一般高約十釐米、直徑六釐米左右。以中間穿上無數小孔的鐵板作甑底,用時只需將籠罩在隔板氣眼上即可。另外,木棒是固定在隔板的一邊上的,主要用於蒸好的衝糕。

做法

主料:大米500克,荸薺粉400克、輔料:熟芝麻10克,熟核桃仁末15克,熟花生仁末10克,熟葵花仁10克,熟南瓜仁末10克,白糖40克,冰糖粒20克,玫瑰糖20克

製作過程:將大米用清水浸泡2小時,撈出濾乾水分,磨成米面,篩去粗粒,加入清水150毫升拌勻,分10份裝入木制模具中,放進特製蒸壺蒸熟成米糕;荸薺粉先用清水100毫升浸濕解散,再加入清水100毫升調成漿,取小碗10個,荸薺粉漿分別裝入碗中,用沸水把荸薺粉漿衝熟攪拌均勻,呈白色透亮濃稠糊,每碗放入1塊米糕,撒上各類輔料食用。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