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做菜網!

榆林小吃大全_榆林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 愛料理 編輯:愛料理 訪問手機版

榆林市位於陝西省的最北部,陝北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地交界處,是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區。能源礦產資源富集一地,被譽為“中國的科威特”。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特色美食有薄荷餃子、燉羊肉、扶風鹿饃、烤羊腿、苦菜釀洋芋、鹵煮驢板腸、府谷酸飯、小米涼粉、紅鹼淖水煮魚、霍了飯、靖邊八寶飯等。

洋芋擦擦

簡介

洋芋擦擦是陝北、山西晉西,甘肅隴東等地的傳統飯食之一,有些地方稱為“洋芋不拉”、“洋芋庫勒”,周邊地區又被叫做“菜疙瘩”。洋芋擦擦是菜疙瘩中的一種。洋芋其實就是土豆,擦擦是一種工具,用來擦土豆絲的。其以土豆為主料,加少許白麵加工製成,深得陝北人喜愛。

洋芋擦擦是用不起眼的土豆做成的洋芋擦擦,色澤金黃的土豆泛著淡淡的油光,土豆的清香洋溢開來,吃上一口,既有薯條的口感和嚼頭,又有肉末紅椒的鮮香。這是用土豆裹蕎麥粉了後再炒出來的美味,遵循了西北菜少油不少鹽的風格。

歷史文化

洋芋擦擦起源於某個困難時期,連年飢荒,飢餓的陝北人民盯住了這片土地上盛產的土豆,於是就產生了洋芋擦擦。

做法

洋芋擦擦,顧名思義,是用土豆做的。製作原料和程序都很簡單,它是將土豆切成稍粗的絲,再拌以乾麵粉,使每一根絲上都均勻地裹上一層面衣,然後上屜蒸熟。食用時,盛入大碗,調入蒜泥、辣面、醬、蔥油或香油,在拌上自制的西紅柿醬。若用炒鍋快火炒出,其味更佳。洋芋擦擦屬天然綠色食品,一年四季均可食用。

[!--empirenews.page--]

炸韭

簡介

韭餅是陝西有名的回民小吃,在西安的回民街就有不少賣韭餅的攤位。

做法

韭餅的餡料有韭菜雞蛋韭黃雞蛋和牛肉韭菜等。韭餅的面團是燙面面團,就是用開水和面,這樣做的餅柔軟,口感好。將面團擀成和鍋底一樣大小的薄面餅,均勻的鋪上餡料,將另一張面餅蓋在上邊,邊緣捏合,放入平底鍋煎至兩面焦黃酥脆。當地的吃法是將一張韭餅切成四牙,熱氣騰騰,外焦里嫩,香氣四溢,美味可口。韭菜的做法很多,可以和雞蛋搭配,也可和肉搭配。這裡介紹韭菜雞蛋餡韭餅做法,這個韭菜雞蛋餡和做韭菜盒子或是韭菜雞蛋素包子的餡的做法略有不同,餡料中用到了花椒粉,使內餡更加香美可口。韭菜餅的做法與之前介紹的莧菜餅類似,下面就來一起看陝西名小吃韭餅的做法。

[!--empirenews.page--]

圪凸

簡介

圪凸

圪凸是一種家常吃食,它是用蕎面做的。將蕎面用手指捻成小拇指蛋兒大小的卷兒,下到開水鍋里煮食,有點兒像西安市街頭賣的麻食。若倒入羊肉湯更為好吃,民歌中有“蕎面圪凸羊腥湯,死死活活相跟上”的話,這倒符合飲食烹調中“調和鼎鼐”的道理。蕎面與羊肉湯搭配珠聯璧合,有相得益彰之妙處。將碗豆和小麥按各半兌在一起,推磨成面,再加少許沙蒿面。將面擀薄切細,下出的面不僅有麥面的筋道,而且還有著特殊的豆香味兒,因而群眾特別喜食雜面。

[!--empirenews.page--]

油潑辣子

簡介

陝西關中八大怪 ,油潑辣子一道菜,醮饃拌菜單幹面,嘴巴一抹嫽得太,在陝西,油潑辣子很受人們喜愛,岐山擀麵皮,鳳翔豆花泡饃以及西安最受歡迎的羊肉泡都離不開油潑辣子,油潑辣子也叫油辣子,它是將秦椒碾制的辣椒粉與花生芝麻等境加香味的調料拌勻,然後用熟油潑入,再用農家醋一激,香味撲鼻,油潑辣子就做好了!

營養價值:

中醫藥特色

1.預防心管病

油潑辣子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管的彈性的作用,能降低血管硬化的發生率,預防心血管疾患。

好的油潑辣子色澤鮮明,口味香辣,劣質的油潑辣子暗淡無光澤,香味很淡。

做法

配料:

八角 170克 花椒 220克 片 150克 良姜 50克 甘草 100克 畢卜 50克

桂枝 100克 桂皮 100克 白胡椒 100克 茴香 50克 肉扣 80克 白扣 50克

丁香 25克

製作:

1、將以上調味品,碾碎成末,一定要細,做成後的油潑辣子可增加香味;

2、取秦椒辣椒粉若干(根據自己需要看辣椒粉多少);3、與上面的香味料攪拌均勻置入耐熱容器中待用;

4、取上等菜籽壓榨油,不可選用花生油、芝麻油、豆油等;5、將油加熱至180攝氏度,端離火源冷卻3分鐘(溫馨提醒:安全更重要,小心燙傷);

6、瞄准辣椒粉,將油潑入辣椒粉中,香味撲鼻而來;

7、待熱油潑淨後,用少許農家醋倒盛油的勺或鍋,搖一搖再倒入辣椒油中;

8、大功告成,油潑辣子做成啦!

[!--empirenews.page--]

陝西八寶飯

簡介

“八寶飯”是陝西筵席上的一道佳餚,以色、香、味、形俱佳而稱著。八寶飯以糯米為主料,一般多配以營養豐富的、蓮籽、百合薏米白果、桂元肉、青紅絲等蔬果。也可因時因地而異,配以山楂糕、葡萄、花生米、蕨麻、櫻桃等副料。

歷史文化

“八寶飯”來源於“週八士火化殷紂王”的故事。殷紂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殘暴腐敗的國王。其統治末期社會矛盾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曾被殷紂王關押過的周文王,為報仇雪恨,遍訪賢達,起用了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等8位有才能的人,號稱“八士”。周文王死後,“八士”成為周武王的謀臣,積極參與了推翻殷商的鬥爭。大約在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滅紂後,曾在西周國都豐鎬舉行了盛大的慶典,王室的“皰人”特用8種珍品蒸製成一種佳餚,上席時,以色紅似火的山楂汁澆於其上,用來象徵“週八士火化殷紂王”。從此八寶飯世代流傳下來。

做法

八寶飯以糯米為主料,一般多配以營養豐富的紅棗、蓮籽、百合、薏米、白果、桂元肉、青紅絲等蔬果。也可因時因地而異,配以核桃、山楂糕、葡萄乾、花生米、蕨麻、櫻桃等副料。傳統制法是:糯米淘洗乾淨,置一盤內,加水(水與米平),上籠蒸約40分鐘取出,拌以適量白糖、熟豬油。接著另取蒸碗,在碗底抹一層油,或間隔鋪墊肥肉條,再將各種果料按其需要的圖案平擺碗底,然後將蒸好的糯米裝進碗內抹平,用筷子扎幾個孔,加熱水1兩上籠蒸約1小時取出,扣入菜盤內上桌。吃時,放紅糖少許,然後澆上白酒,並點燃,紅糖一經火化,便泛出濃郁的酒香,溶解於色澤絢麗、筋粘綿甜的八寶飯內,吃起來別有風味。

[!--empirenews.page--]

蕎剁面

簡介

蕎剁面是陝西定邊、靖邊漢族傳統小吃。食之別有風味。隨著蕎麥播種面積和產量日漸縮減,愈見蕎麵食品之稀罕。這裡用蕎面製成的傳統名吃花樣繁多,而蕎剁面最為有名。

做法

用鹼水將上等蕎面和好,連續揉搓成薄片後,擀成二公分厚餅,放在案板上,

用一尺多長的雙柄刀切成可細可粗的麵條,邊剁邊入鍋,煮熟撈碗內。

麻油燒至八成熱投入宰木耳,辣面,爆出香味倒入碗內。

再將酸菜湯入鍋燒開後連同炸好的麻油調入面碗內即成。

也可調羊肉臊子或素臊子。其滋味堅軟細美、酸辣可口。

乾調面可用油潑蔥花、韭菜、油潑辣子調配,味道同樣香醇可口。

[!--empirenews.page--]

燉羊肉

簡介

燉羊肉是當地的特色家常燉菜之一,燉羊肉是以肥羊肉為主。可降糖降脂,美容養顏,增強抵抗力。做法多樣,營養價值豐富。

做法

製作食材:肥羊肉二斤;醬油五錢;食鹽一兩;花椒十粒;蔥段二棵;姜五片;茴香五錢

製作過程:將羊肉洗淨控乾,直刀切成小塊狀,入開水鍋(砂鍋最佳)透,撈出後另換一鍋(砂鍋最佳)涼水燒開,加入醬油(最好用白色醬油)、食鹽、花椒、蔥段、薑片、茴香(包成小包),再把肉塊加入,改用小火燉爛即成。

[!--empirenews.page--]

清澗韭盒

簡介

三月里,清明節前後,大地復蘇,萬象更新。這時候,從頭一年初冬就開始斷了新鮮蔬菜的榆林人,終於又迎來了一個明媚多姿的春天;而春天里榆林人嘴中所嘗到的第一道鮮菜,就是這韭菜。

韭菜好吃呀!它葉片嫩,色澤鮮,菜味足。可以拌麵條,可以包餃子,也可以和雞蛋一塊炒。不過,吃韭菜最好的吃法,還是包韭盒。

包韭盒也不能只拿韭菜包。除了要白麵、豬肉粉條外,還要有一些調味品;把豬肉先燉熟,把粉條先煮綿;把燉熟的豬肉、煮綿的粉條及切碎的韭菜,一律用快刀剁成一種雜碎狀,再調拌上諸多的調味品,然後將這些雜碎舀一勺,用一上一下兩張圓面餅包起來,這就是一個韭盒了。只不過這韭盒還生著,還須要炸熟或烙熟了才能吃。

炸韭盒或烙韭盒也沒什麼大講究。炸是用油炸,豬油或清油都可以。但炸韭盒和炸油糕不一樣,炸油糕是倒半鍋油,炸韭盒因為是一個一個地分開炸,所以每炸一次只須要一小勺油,炸一個韭盒舀一勺油。烙韭盒不用油,只要把包好的韭盒攤在鍋中就可以了,就和烙餅子差不多,只要勤勤快快地多翻動幾次,把火色烙均勻,就是好韭盒。至於這韭盒究竟是油炸的好還是火烙的好,這就不便於一概而論了。油炸的吃起來脆一點,火烙的吃起來軟一點,彼此區別也不是十分大。反正只要是韭盒,便是好吃的東西,榆林人生來都有種豪壯氣,對細節並不是十分講究。他們講究的是,三月里新韭菜上來時,要至少吃一兩頓韭盒。至於韭盒是用油炸還是用火烙,那就隨婆姨們的方便吧,隨便怎麼都可以。

把一大摞幾十個韭盒做熟後,一家人就可以開始吃韭盒了。這吃韭盒的章法可不能亂了套。這章法一般是:先喝一碗熬出了香味的錢錢飯,把腸胃的功能和慾望全都調起來,然後才儘管往肚中吃韭盒。一兩個,兩三個,能吃幾個吃幾個,想吃幾個吃幾個。直吃得一家人覺得不膩的韭盒也油膩了,很香的韭盒也不香了,就說明自己確實是吃飽了,不需要再吃了。只須要慢慢地再喝碗小米黑豆錢錢飯,就保管心滿意足了。

[!--empirenews.page--]

清澗油糕

簡介

陝北油糕由黍科糜子、大棗精制而成,經植物油炸後,其味清香細膩、香甜可口。各賓館飯店均作為地方特色風味有售。當年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陝北,延安人民就是用油糕來款待紅軍將士的。陝北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中對此就有生動的描述。油糕一般常見於逢年過節或款待親朋好友時,特別是婚慶筵席中,盛在碟中,每碟十片,食用時佐以白糖和粉湯,味道盛佳。油糕色澤金黃、細膩柔軟,經久而不變色不變質,屬天然綠色食品。

特點:

隴東油糕用小米面(谷面)篩入開水鍋,邊加邊攪拌,至熟透呈硬糊狀即可,以此作面皮包紅糖做成餡餅下油鍋一炸即可。形似天津名吃“耳朵眼炸糕”,而色澤呈黝紅色,味道比之更佳,入口表皮脆,肉酥軟,餡兒香甜,讓人百吃不厭。

做法

油糕

黍科糜子,麵粉,大棗,紅糖、化豬油

泡泡油糕

原料:麵粉1kg、熟豬板油250g、白糖350g、黃桂10g、花生油280g(實耗)、玫瑰30g、桃仁40g、熟面(蒸熟)10g。

油糕

1.用木棍捶成茸泥狀,加麵粉和化豬油揉勻成餡;

2.沸水中慢慢加入麵粉,充分攪製成熟為熱水面團,起鍋晾冷,加適量麵粉揉勻,扯成50克一個的劑子;

3.劑子壓成面皮,包入紅糖餡心,搓成長8釐米、寬5釐米的條,壓成牛舌形,入油鍋炸至金黃色時起鍋。

泡泡油糕

1.鍋內加入800克水,燒開後加入熟豬油,攪勻後加入麵粉,用小火加熱,將油、面用勺子攪勻,面燙透後取出,放案板上晾涼,加涼開水250克,分數次加入面中,反復揉搓至均勻,餳放。

2.白糖、黃桂醬、玫瑰醬、核桃仁、熟麵粉混合攪拌均勻成餡。

3.燙面團分成小劑,按成皮,包入糖餡,收口後按成扁圓形。

4.平底鍋放入花生油燒熱,放入糕坯,待油糕冒出氣泡時,推至鍋邊,炸2-3分鐘熟透即成。

[!--empirenews.page--]

錢錢飯

簡介

提起陝北的錢錢飯,那在陝北可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家庭主婦人人會做,在陝北生活過的人也都吃過。錢錢飯是一種稀飯,用黑豆壓制形似銅錢,和小米同煮,或配以其他原料。原是陝北人家缺糧的一種度荒飯,多和米糠、秕穀同煮,借以充飢;現已成為粗糧細做的風味飲食。

黑豆經浸泡,膨圓脹大,放在碾上壓成片,形如銅錢,所以百姓稱"錢錢飯"。錢錢飯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夏有止渴消暑作用,冬有保溫驅寒功效。

歷史文化

錢錢飯的來歷還有一段故事。

十六國時期,石勒與牧馬元帥汲桑起兵反晉,汲桑兵敗被晉軍士殺死,石勒因為兵敗後,軍士傷亡嚴重,無奈引兵投降了漢王劉元海。漢王平時得知石勒善用兵,且英勇善戰,遂親自召見,盛情款待,封石勒為安東大將。石勒受封後,統領大軍,轉戰於並冀,與王彌、王波形成割據勢力。光初二年(公元319年)稱王建立後趙。光初十年(公元327年)石勒大敗劉耀,劉耀帶領殘兵敗將逃跑,石勒率領三軍奮勇直追,追到離石西北(今臨縣境內),在紫金山間安營扎寨。

是時,臨縣久旱,加之兵禍連年,百姓飢寒交迫,到公元328年,遠近亢旱,赤地千里,石勒軍士飢腸轆轤,無以為食有的士兵偷竊、搶掠百姓財物。石勒整動軍紀,命士兵採集榆錢飽腹。把錢錢用水掏靜,摻小米熬成“錢錢飯”充飢。石勒還命士兵帶上“錢錢飯”賑救災民。使當地人度過了災荒。後百姓為紀念石勒賑救災民,在紫山修建應候廟,亦名石勒寺,俗稱大王廟。每逢忌祀,總要供奉“錢錢飯”。無榆錢季節,以黑豆搗扁而代之。後逐漸流傳下來,延續至今。

做法

一般“錢錢飯”的原料為小米和黑豆,做法比較簡單。

首先製作錢錢,豆子用水浸泡一兩天,或是把黑豆用開水煮過,煮到膨脹即可,涼後置於石頭上,用鐵錘搗,搗成銅錢厚薄為宜;或是澇出淋去水後放在碾子上壓,壓時豆子應該一顆顆,慢慢灑在碾骨碌的前邊,這樣壓過後的豆子就成了一個個扁平的銅錢一般。收攏,涼乾待用。把泡過的豆子一顆顆的搗成扁平狀即可。

將小米用涼水淘過後下鍋,再把錢錢煮進去,約二十分鐘即可,即可食用。愛吃稠而糊者,尚需繼續熬煮,此為純錢錢飯。

也有將蔬菜混入錢錢米中熬煮,諸如紅薯錢錢飯,土豆錢錢飯。紅薯錢錢飯是從農歷九月收穫紅薯到次年夏前。百姓以紅薯代替糧食做餐,先將水燒開,然後放進紅薯,待水沸後,再放小米,錢錢煮熬成稀狀或稍稠狀即可食用。熬煮時不要去掉皮子,將壓好的豆錢錢直接涼水下鍋,注意觀察開鍋時千萬不要讓它溢出鍋外,這樣會流失營養,調節火候的同時用勺子不停翻攪,十多分鐘後下入洗好的小米,繼續煮至稠狀即可食用。

由於豆錢錢和小米都含油性,又都屬於未軋出油性類芡狀物,混合與水加熱後,形成許多膠狀小泡,不斷向上翻滾就形成溢鍋了。當加入植物油後,起到了壓制和儲溫的效果,使親油性物質更親油,省時省火,煮出的錢錢飯會更好吃。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