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做菜網!

桂林小吃大全_桂林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 愛料理 編輯:愛料理 訪問手機版

桂林,世界著名的風景遊覽城市和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桂林地處廣西東北部,是桂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

特色美食有:桂林米粉、陽朔啤酒魚、田螺釀、尼姑素面、白果燉老鴨、靈川狗肉馬蹄、荔浦芋扣肉、桂林松糕、桂林粽子、酸炒乾魚仔、桂花湯圓蓮子桂花糍粑、粉利、松糕、涼粉、油茶、田螺釀、斑魚火鍋黃燜雞等等。

桂林米粉

簡介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乾,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鹵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滷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擔子米粉等。

歷史文化

桂林米粉的傳說講了好多年,誰也不清楚,也沒有幾個人去考證它。傳說講秦始皇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靈渠修通了,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遊覽桂林山水。秦始皇有個嗜好,愛用鯉魚須、魚肚來下酒。來到灕江一看,哇,灕江裡的鯉魚用手就可以撈到,於是秦始皇叫船家趕快弄來了很多魚,又給了很多錢。一餐不知道要用多少條鯉魚才炒得出一碗,秦始皇在灕江上游了半個月,殺了成千上萬條鯉魚。急得灕江裡的鯉魚王亂跳,發誓要把秦始皇的游船拱翻,讓他葬身魚腹!河伯知道了警告說,“帝王之事亂來不得,你趕緊另想辦法吧“。鯉魚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漿製成了魚須(米粉)、魚肚(切粉)。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絕,從此桂林米粉就問世了。[2]

後來,秦始皇“焚書坑儒”成了千古暴君,老百姓不喜歡他了,乾脆把桂林米粉的傳說內容改頭換面。改成花江上擺渡的年輕人,救了灕江的鯉魚王。鯉魚王問他要怎麼報答,年輕人是孝子,說老母親有病,胃口不開,鯉魚王聽了,就教他學會了製作米粉的工藝,老母親一吃,可口又易消化,病也好了。因那年輕人是瑤族人,所以傳說米粉最早是瑤族同胞做出來的。從前,米粉作坊壓花格窗上,總愛掛一條木制的鯉魚,就是根據這些傳說來的。

做法

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乾,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 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鹵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滷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等。

[!--empirenews.page--]

螺螄

簡介

柳州的螺螄粉,聞名遐邇,中國獨一無二。螺螄粉具有酸、辣、鮮、爽、燙的獨特風味,位居柳州風味小吃之首,它由柳州特有的軟滑爽口的米粉,加上酸筍、木耳花生、油炸腐竹、黃花菜、鮮嫩青菜等配料及濃郁適度的酸辣味和煮爛螺螄的湯水調合而成,吃後常使人大汗淋灕,但又因有奇特鮮美的螺螄湯,使你欲罷不能,吃一想二。

歷史文化

王記有阿婆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解放南路有一家兼營乾切粉的雜貨店(現“大可以飯店”樓),店員每天早上需學習,學習完卻已是九點有餘,來不及吃早餐的店員只好拿上一把乾切粉,到隔壁的阿婆螺螄攤(現解放南路金魚巷內)煮粉吃,店員覺得好吃,後來便買來青菜一起煮。賣螺螄的王記阿婆也覺得此粉的味道甚佳,索性就賣起了這螺螄粉。之後經過業者前赴後繼地數次改良,又加上其它配料,進而,柳州的經典小吃——螺螄粉慢慢形成,滿街飄香,民眾為之狂然。

谷埠有夜市

上世紀70年代末,文革結束,民間商貿開始復蘇,谷埠街菜市(牛奶巷附近)逐漸成為柳州市內生螺批發的最大集散地,加之附近工人電影院的事業如日中天,數量眾多的散場觀眾從旁強勢拉動,谷埠街夜市也隨之形成。而柳州人嗜吃螺螄和米粉是一傳統,一些精明的夜市老闆便開始同時經營起煮螺和米粉來。當時,人們尚未有今日我們這般豐盛美味的菜式可選,故而肚內油水無多。所以電影散場後,那些飢腸轆轆的食客們,不免有意或無意間地要求在自己點的米粉里加入幾勺油水甚多的螺螄湯,一同享用,這便慢慢形成了螺螄粉的雛形。後其配料和製作工藝經過不斷改良完善,逐步成型,一髮不可收拾,並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發展到其第一個繁榮期,螺螄粉作為柳州原創招牌小吃的地位也得以確立和鞏固。

無巧不成書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一天深夜,幾位外地人趕到柳州,飢腸轆轆中找到一家快要打烊的米粉攤點,可是米粉必用的骨頭湯已經沒有了,只剩一鍋煮螺剩下的螺螄湯,攤主情急之下,把米粉放到螺螄湯里煮,又加上青菜以及花生等配菜,這幾個外地人吃後,大呼好吃。攤主將此記在心中,逐步完善其配料和製作,遂慢慢形成了如今螺螄粉的雛形。

做法

材料:螺螄湯料(菜市場有賣),酸筍,腐竹,辣椒粉,雞精,大料,沙,乾枸杞香菇,豬骨,酸豆角香菜,小蔥

製作步驟:1.豬骨,大料,沙姜,乾棗,枸杞,香菇加水熬湯待用;2.腐竹油炸之後切塊待用;3.炸完腐竹的油趁熱澆到盛著辣椒粉的碗里製成辣椒油待用;4.乾鍋(不加油)炒乾酸筍後加辣椒油、鹽暴炒,加入骨湯、腐竹、螺螄湯料煮沸;5.清水燒開放入米粉煮好撈出裝碗,加入適量油水,淋上骨湯灑上切碎的酸豆角、香菜、小蔥,香辣可口的螺螄粉就做好了。

[!--empirenews.page--]

綠豆

簡介

湖南暑季以燠溽著稱,而綠豆能清熱敗毒,消暑利水,故為民間盛行的夏令食品之一,所制綠豆沙尤其流 行,不僅為居家所備,街頭亦多小販沿途叫賣或設點出售。將綠豆淘淨,加清水置旺火上煮至六成熟,離火稍晾,倒入篾篩內擦盡表皮,復倒入鍋中,加水用小火煮至融爛,再用紗布袋濾出豆汁,燒沸,加入綿白糖即成。其色澤淺綠悅目,上口柔潤甘甜,意致清涼,十分喜人,尤以冷飲為佳。

做法

1.先將綠豆清洗乾淨,用水浸泡。大約泡一天。

2.將綠豆的皮泡開,用手心輕輕搓揉,綠豆皮能掉下來。

3.將綠豆皮全部去掉。這一步可能有些費事。

4.將去皮的綠豆加2倍水,放入高壓鍋煮約30分鐘。使其成為豆沙。

碎冰、綠豆及其他材料放入果汁機中,以高速先攪打10秒鐘。

長匙略微拌一拌,再繼續攪打20秒鐘即可。

自制糖水:以650g.細砂糖加上600c.c.水煮滾即可,可一次多煮些,放冰箱冷藏備用

[!--empirenews.page--]

尼姑素面

簡介

尼姑素面與桂林米粉堪稱姐妹小吃,是廣西桂林漢族風味小吃之一。桂林的尼姑面有悠久的歷史,據傳100年前,月牙山隱真岩有一位尼姑,做得一手味道特別鮮美的素面,久而久之,後人就稱它為尼姑面了。現在七星公園內的月牙樓,仍經營這種小吃。桂林尼姑面,精華也在湯里。這湯的做法與米粉不同,是用豆芽草菇、香菇腳、冬筍等配制煎熬而成。湯色金黃、清口不濁。如再在上面鋪上草菇、素火腿麵筋素菜,灑上香油,油炸花生米、胡椒等酥香配料,其味更鮮美甜爽,清香四溢。

做法

原料:麵條、桂林腐竹、草菇、冬筍、油麵筋、乾黃花菜、素火腿、麵筋。主料:麵條輔料:黃豆芽、尼姑素面、草菇、香菇、冬筍、腐竹、素火腿、油麵筋、乾黃花菜 調料:食鹽、味精

製作方法:1、熬湯:用黃豆芽、新鮮草菇、香菇、冬筍久熬而成。2、麵條用清水煮熟裝碗,將湯放入。3、再加上桂林腐竹、黃菜、素火腿、麵筋等素菜和佐料即可食用。尼姑面,以黃豆芽、草菇、香菇腳、冬筍等熬製成色黃清亮、香氣噴鼻的湯;選取上好的精白粉,用手工精 製成粗細均勻,光滑柔膩的麵條。煮面時,先用清水煮至七成熟,而後撈至熬好的湯里煮熟。麵條盛入碗後,再在上面蓋上草菇、素火腿、麵筋等素食鮮,滴上香油、撒上花生糜、胡椒粉。吃起來清淡可口,味道鮮美,余香纏綿。

[!--empirenews.page--]

馬蹄糕

簡介

馬蹄糕是廣東廣西一帶的特色小吃。主料為米粉, 把米粉裝入狀如馬蹄的木模里, 用黃糖粉、馬蹄粉或芝麻粉包心,猛火熟,取出即可食用。其制做簡便, 吃來香甜撲鼻, 鬆軟可口。一般多為個體攤擔現做現賣,散見於各處街頭巷口,來往行人, 即購即吃, 極為方便。桂林婁氏店比較有名。

[!--empirenews.page--]

全州

簡介

全州醋血鴨是桂林全州的一個漢族特色美食 ,採用盛夏上市的子鴨為原料,殺鴨留血、注入酸醋,以嫩姜或苦瓜為配料,將鴨肉先武、再文火燜熟,在出鍋前倒入醋血。成品上桌,清香沁人心脾、美味讓人難忘。俗話說湘南永州之血鴨,桂北全州之醋血鴨。醋血鴨這道菜看著驚人,吃起來卻沒什麼血腥氣,倒是醋香撲鼻,而且鴨肉綿軟入味,酸辣鮮香,開胃可口。

歷史文化

據考究,醋血鴨最早起源於約公元300多年前晉代的全州縣文橋鄉。據史實和口耳相傳:三國末年,由蜀丞相諸葛亮親自指定的接班人蔣琬(大司馬)在蜀國滅亡時與長、次子蔣斌、蔣顯同死國難後,其夫人毛氏帶著第三子回到祖籍全州。老夫人去世後於晉惠帝永熙元年(公元291)葬在今文橋鄉。因毛老夫人後來被謚封為安陽候一品夫人(見現存毛氏墓碑),所以她的墳是有人守墓的。若干年後的一次半年節(農歷六月六),本來正午時接班的下午班守墓人因過節遲到了半個時辰,上午班守墓人交班後趕回家時,已經是未時了。全州人有個鐵定的風俗,半年節這天一定要殺鴨子、煮新米飯祭谷神敬狗嘗新(如未收早谷則剝幾粒風頭谷的新米摻於飯中,用第一碗飯和煮好的鴨頭鴨腳祭谷神後餵狗,傳說洪水登天門時是狗尾巴保住了穀種)。守墓人的妻子是個見血暈頭的婦人,所以到未時還未殺鴨。性急的丈夫邊怨妻子邊殺鴨時,錯把妻子準備醋黃瓜用的半碗酸水(全州人自古愛吃酸辣,家家戶戶有酸壇數個),當成了準備衝鴨血的鹽水,把鴨血淋進了酸水碗中。情急之下,鴨熟出鍋時才記起鴨血未放,丈夫捨不得讓鴨血浪費,也不管血凝固與否,順手把一碗鴨血倒進鍋里,正所謂忙中出錯,當發現鍋內鴨肉散髮出一股刺鼻酸味時,夫婦倆再怎麼互相埋怨也為時已晚——想吃怕吃得,倒掉捨不得,怎麼辦?帶著七分氣、三分試的丈夫乾脆添柴加火,並在屋後摘一把有異香的嫩花椒籽,又在屋前採一抓紫蘇茴香,連洗未洗就丟進鍋內,想把一鍋有些湯的鴨肉變成炒鴨,用香味去除異味。誰知鍋里鴨肉在炒拌中發出陣陣異香,且越炒越香,在炒乾出鍋後,夫婦二人對著這碗紫醬色的奇菜越吃越有味,並叫來左鄰右舍品嘗,眾人邊吃邊稱絕,醋血鴨由此產生,並在全鄉、全縣逐漸推廣普及。全州醋血鴨因源於文橋,其鴨又以文橋小腳小腦殼鴨為正宗品,該鴨在文橋養殖亦有近2000年的歷史,乃當地傳統養殖品種,歷代縣誌均有記載,所以不少人也稱其叫文橋醋血鴨,迄今1600餘年矣。

做法

選料:選盛夏上市的子鴨一隻(放養75天左右約重兩斤半的文橋小腳小腦殼麻鴨為最佳之極品),按鴨重比例15:1備純米醋(或酸罈子水)於碗中殺血(3斤鴨加2兩醋),去毛開剖去腸後,腹腔不能水洗,將鴨懸掛瀝水5分鐘左右砍成塊備用。

配料:1、根據食者口味選主配料(或苦瓜,或魔芋豆腐,或娥眉豆,或嫩南瓜,或白桿芋苗0.8-1公斤)切塊2、根據鴨的肥瘦備五花肉0.4-0.6公斤切塊;3、備香炒花生米2兩、芝麻1兩混擂成粉;4、根據食者口味備鮮辣椒或酸辣椒若干切碎;5、生薑絲20克、鮮花椒籽20粒,蒜頭10粒共拍碎;6、鮮茴香葉(或鮮紫蘇葉)20克。火候:將鴨身上板油精煉後,再放入五花肉煉炒至肉中油出1/3時停火,鍋底油液保持在100克左右(多者倒出),繼將豆豉、生薑、花椒、蒜泥入鍋爆炒(如用酸辣椒者,此時同炒,鮮辣椒則與主配料同放),待滿屋生香時加入鴨肉後蓋鍋燜煮(切忌翻炒),燜約5 分鐘翻炒後,視鴨齡長短及火力大小燜10分鐘左右,加入主配料續燜至鍋底見油不見湯,主配料半爛狀時下鍋冷卻1-2分鐘,再加入醋血、茴香或紫蘇葉繼開火翻炒2-3分鐘,關火,再加入花生、芝麻粉勻拌即可出鍋。

[!--empirenews.page--]

粉利

簡介

粉利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隆安縣的一種鄉間小吃,發明人是廣西壯族地區的壯族民眾,粉利是壯族原生態的稻米製品,經過石磨磨成漿,然後經過蒸煮而成。廣西地區一般會在過年期間食用粉利,以討大吉大利之意。粉利是用上好大米細磨成漿,搓搜成小圓柱狀,蒸至八成熟,取出晾乾即成。

粉利在欽州也非常流行,是欽州人民很喜愛的一種小吃。欽州粉利上市說要在冬季春節前後,吃時切成條狀,配上臘肉芹菜菜花青蒜等燴炒裝盤即可食用。特點是色鮮味美、香滑爽口。

[!--empirenews.page--]

陽朔啤酒魚

簡介

陽朔“啤酒魚“,是陽朔有名的地方特色菜,魚肉鮮辣可口,無一絲魚本身的腥味,啤酒和魚肉的香味可以讓人胃口大開。陽朔的啤酒魚是選用陽朔灕江裡鮮活的大鯉魚,先用桂北山區出產的生茶油烹炸,然後放入桂林產的上等啤酒紅燜而成,具有獨特的香酥鮮嫩風味。2002年5月陽朔啤酒魚以外香內嫩,皮黃汁濃,入口唇齒留香在“奇山杯全國迷宗菜交流比賽研討會” 上一舉奪得金獎。由此,陽朔啤酒魚堂堂正正地“游”進了京城。

做法

主料:鯉魚1條、西紅柿2個配料:尖椒1個、紅椒1個、蔥1根、姜5片、蒜5瓣、香菜2根調料:生抽1大勺、啤酒1/2罐、辣椒醬2大勺

做法步驟:1.準備好配料——西紅柿洗淨、切塊;青、紅椒洗淨、剖開、切大塊;姜去皮、切絲;蒜剝皮,蔥切小段,香菜切碎;2.鯉魚清除內臟,沖洗乾淨,不需去鱗;用廚房紙將魚身表面的水分吸乾;將魚斬成大塊待用;3.用兩片姜將煎鍋擦拭一遍(用薑片擦拭鍋底,且熱鍋涼油下魚,可以避免魚皮粘鍋);將鍋燒熱,倒入少許橄欖油;4.倒入魚塊,以小火慢慢煎;煎至魚塊表面金黃、魚鱗捲曲,盛出待用;5.鍋刷淨,重新倒入橄欖油;放入姜絲和蒜瓣爆香;6.倒入煎好的魚塊,翻炒均勻;加入生抽;倒入啤酒,蓋上鍋蓋,小火燉十分鐘左右;7.放入青紅椒和西紅柿;加入辣椒醬,繼續燉三分鐘即可起鍋。

[!--empirenews.page--]

白果燉老鴨

簡介

傳統滋補菜,採用桂林特產白果、老鴨切塊、火腿片及各種配料,放入燉盅上籠火蒸而成。其特點是鴨肉鮮香、白果滑嫩、湯清味濃,具有滋補生津、潤肺益氣功能。

做法

把白果外殼敲掉後,在開水里煮幾分鐘後撈出,剝掉紅衣,摘去裡面的綠芽(切記:綠芽有毒)。備用。老鴨斬件,用薑片蔥結飛水後與白果一起放砂鍋里,放薑片蔥結一小塊陳皮,水適量大火燒開,小火燉四個小時,調味即可。

[!--empirenews.page--]

馬蹄蒸肉餅

簡介

馬蹄蒸肉餅是桂林市傳統名吃,菜用削皮馬蹄、新鮮瘦肉和各式佐料,精心加工烹蒸而成。特點是味道鮮美、質脆爽口、冬夏皆宜。具有清熱解渴、開胃下食、溫中補氣功效。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