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做菜網!

菏澤小吃大全_菏澤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 愛料理 編輯:愛料理 訪問手機版

菏澤:古稱曹州,山東省所轄地級市之一。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為府,設附郭縣,疆域及治所不變賜名菏澤。“菏澤”之名沿用至今。是中國著名的牡丹之鄉、武術之鄉、書畫之鄉、戲曲之鄉、民間藝術之鄉。菏澤礦產資源種類較多,水資源,動植物資源豐富。

特色小吃:什集燒羊肉、左營綠豆丸、黃泥崗酒、皮家燒雞、沙家蒙古包烤全羊、曹縣燒、曹縣麻辣豬肘、張中林腸湯、謝集罐子湯、馮家燒雞、燜莜面魚魚、久回鍋肉。

皮家燒雞

簡介

皮家燒雞是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的特產。鄆城皮家燒雞出鍋後具有外形美觀、色澤誘人、味飄三家、香壓八方、熟爛脫骨、香透骨髓、綿甜爽淨、咸而不膩、高鈣易吸收、回味悠長等特點。

特點:

皮婆婆燒雞採用農家散養雞,先進的宰殺,配以百年老湯、十幾種名貴香料、溫火燜煮、高溫殺菌等24道工藝流程製作成品。燒雞出鍋後具有外形美觀、色澤誘人、味飄三家、香壓八方、熟爛脫骨、香透骨髓、綿甜爽淨、咸而不膩、高鈣易吸收、回味悠長等特點。經常食用皮婆婆燒雞還能強生健腦,填精補髓、延年益壽,是難得的滋補珍品。

發展:

80年代在《大眾日報》、《山東電視台》等10多家新聞刊物曾經報道。2004年11月經濟發展聯合會,授予“地方名吃”榮譽稱號,2005年7月獲得中國食品研究會、《世界藍天杯》十大馳名標誌品牌,同時被中國食品研究會、國際風聯指定為貴賓專用精品生產廠。2006年通過國家質檢局驗收,取得了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2007年市質檢局推薦到《牡丹晚報》、《菏澤電視台》進行產品質量優良、企業行為良好、社會美譽度高的企業宣傳,被評為“質量放心品牌”同時被授予“菏澤十大名吃”。08年被“國際牡丹花會”指定為專用精品生產廠,同時被菏澤人民政府授予“地方知名品牌”稱號。是廣大消費者一致公認到的品牌超群、製作精良、經濟實惠、食用方便、營養豐富的營養產品。

產地介紹:

鄆城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隸屬於中國牡丹之鄉菏澤市。地處北緯35°19′~35°52′,東經115°40′~116°08′。東鄰梁山縣、嘉祥縣,西接鄄城,南連巨野縣、牡丹區,北隔黃河與河南省台前縣、範縣相望。截至2010年,全縣轄22個鄉鎮(街道),1個省級開發區,1041個村(居),總面積16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53.8萬畝,總人口124萬人。

鄆城縣知名人物有宋江、晁蓋、彭麗媛、軒尼詩、李勐勐、王淑華。鄆城是水滸故事的發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名在鄆城”之說。水滸文化旅遊資源豐富,被評為山東省首批旅遊強縣,榮膺“中國好漢之鄉”稱號。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源遠流長,是聞名全國的“戲曲之鄉”、“武術之鄉”、“書畫之鄉”、“古箏之鄉”。

歷史文化

山東鄆城皮家燒雞有限公司成立於一九三九年, 皮家燒雞起源於《水滸》中宋江的故鄉,歷史悠久。創始人皮自祥,是位德高望重很有發展眼光的生意人,在戰亂時期,不斷進取,穿梭於各集市之間,解放之後,集百家之長,創建了自己獨有的特色味道,名傳黃河兩岸。

幾經多年的發展沿革和不斷地探索改進,皮家燒雞現已成為一家集連鎖經營、軟包裝、保存、長途配送,全國超市旺銷的新型產品加工企業,在同行業乃至全國熟食市場均佔有了一定的比例,佔有了一席之地,並創立皮婆婆品牌,影響日深。

[!--empirenews.page--]

糖果餞

簡介

糖果餞是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的特產。

特點:

鄄城糖果餞是以白砂糖為原料,經模制澆注而成的各種糖質造型。

分布:

鄄城民間手工糖果餞目前主要分布於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境內,其中尤以紅船鎮紅船村、舊城鎮任莊村、城關鎮邰莊村從事民間手工糖果餞的技藝最為精湛。

造型:

糖果餞的前身是模制面質的動物造型,主要在鄄城民間春節時期“請新客”的獨特民俗活動中使用。該風俗具有悠久的歷史,模制面質造型早在明代就已出現,俗稱“花饃”。隨著白糖在民間應用的普及,逐漸的代替了以往的面製造型,演化為以糖為原料的風格獨特的鄄城糖果餞。糖果餞的規模生產可以追溯到清代晚期,距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

使用:

糖果餞通常在紅白事上使用。在鄄城有正月初二“請新客”的風俗,即當年成婚的新女婿在春節初二這天要到岳父家走親戚,岳父這天要大擺筵席,並請女方本家兄弟和姑表兄弟做陪,這一民俗行為俗稱“請新客”。前來做陪的姑表兄弟要帶糖果餞赴宴。宴席結束上茶時,姑表兄弟們要按照年齡順序逐一呈上各人帶來的大型和小型的糖果餞。每個親戚帶來的果餞通常由大型的龍、馬、魚、公雞、麒麟送子、寶塔、、獅子、牌坊等和部分小形果餞組成。分別代表了慶豐祈祥、馬到成功、連年有餘、吉祥如意、早生貴子、建功立業、長命富貴、剛強勇猛的美好寓意。最特殊的要屬牌坊型的糖果餞,它的寓意具有重要的文化傳統內涵,意在希望女方要牢記婦女三從四德的古訓,以貞節烈女的品行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岳父要在呈上糖果餞的時候告知新女婿,這是某某親戚上的果餞,並請新女婿品嘗。這種儀式也是加深新女婿對女方親戚印象的一種方法。儀式過後,糖果餞由新女婿帶走一部分,給各姑表親戚作為回禮帶走一部分。

在鄄城民間過喪事的時候,糖果餞的作用主要是作為給死者的供品。在鄄城縣紅船鎮農村過喪事時,通常要有四十碗的供品,一般是十碗雞、十碗肉、十碗饃、十碗糖果餞。果餞的組成主要是魚、雞、桃、馬、羊、豬、觀音、壽星、獅子和塔,也有用八仙人物和觀音、壽星組成十樣。白事上使用的糖果餞除了在內容上與紅事上不同外,果餞的大小也明顯小一些,沒有紅事上的糖果餞的雄偉和張揚。

產地介紹:

鄄城縣隸屬於山東省菏澤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西北兩面跨黃河與河南省毗鄰,因境內有鄄邑、鄄城而得名。

截至2012年,鄄城縣總面積1032平方公里。下轄2個街道、12個鎮、3個鄉,2個省級文明新村(即引馬鎮大黃莊村、鳳凰鎮花李莊村),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個工業園區,440個行政村(社區)。2012年末鄄城縣總人口80.93萬人。

鄄城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糧食生產基地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全國魯西黃牛和中國鬥雞保種基地,古代軍事家、一代兵師孫臏的故里,是山東省首批20個省管縣之一,是被國家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縣”。

鄄城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主要景點有孫臏旅遊城、堯王墓、蘇御史牌坊、舜耕歷山。

[!--empirenews.page--]

沙家蒙古包烤全羊

簡介

沙家蒙古包烤全羊是山東省菏澤市曹縣的特產。曹縣沙家蒙古包烤全羊,味道鮮美,滋補保健,用料考究,回味無窮,被中國食文化研究會國際風箏聯合會認定為中國食文化特色專用精品。

榮譽:

山東省曹縣清真第一家風味名吃沙家蒙古包烤全羊被中國食文化研究會和國際風箏聯合會認定為中華飲食文化專用精品。是菏澤市乃至全省烤羊業的唯一殊榮。

發展:

運用新工藝分割烤全羊是目前我們當地最為名貴的一款名饌。其風味可與北京烤鴨相媲美,因而受到中外食客的歡迎和青睞,生意火爆,食客盈門,已聞名周邊市縣及外省縣市,大有風靡全國之勢。

特色:

精選半歲內的肥嫩羔羊,現宰現吃,肉質鮮美。其調料主要採用數十種天然食品名貴香料及中草藥材,經調香師精心配制而成的香辛汁液,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汁入肉內,香入肺腑,烤出的羊肉香氣純正,味道鮮美、色澤金黃、肉質滑嫩、酥松爽口、骨里透香、香辣適中、口齒生香、回味無窮,而且久吃不厭,不油膩,不上火,吃後潤肺潤腸,舒筋活,增加食慾,滋養大補,延年益壽,有保健壯陽之功能,是真正的色、香、味俱佳四季適宜的名貴食品,美味佳餚,不吃不知道,吃過都說好!

做法

製作流程

1.將羊宰殺,用 80~90℃的開水燒燙全身,趁熱煺淨毛,取出內臟,刮洗乾淨,然後在羊的腹腔內和後腿內側肉厚的地方用刀割若干小口。

2.羊腹內放入蔥段、片、花椒、大料、小茴香末,並用精鹽搓擦入味,羊腿內側的刀口處,用調料和鹽入味。

3.將羊尾用鐵簽別入腹內,胸部朝上,四肢用鐵鈎掛住皮面,刷上醬油、糖色略涼,再刷上香油。

4.將全羊腹朝上掛人提前燒熱的烤爐內,將爐口用鐵鍋蓋嚴,並用黃泥封好,在爐的下面備一鐵盒,用來盛裝烘烤時流出的羊油,大約 3~4小時,待羊皮烤至黃紅酥脆,肉質嫩熟時取出。

5.食用時先將整羊臥放於特製的木盤內,羊角系上紅綢布,抬至餐室請賓客欣賞後,由廚師將羊皮剝下切成條裝盤,再將羊肉割下切成厚片,羊骨剁成大塊分別裝盤,配以蔥段、蒜泥、面醬、荷葉餅,並隨帶蒙古刀上桌。

[!--empirenews.page--]

曹縣燒餅

簡介

曹縣燒餅歷史悠久,是山東荷澤的老少皆宜的漢族傳統名吃之一,也是山東省菏澤市曹縣的特產。

特點:

烤成的燒餅表面黃中透紅,用手揭開,底兒、蓋兒、芯兒層層分離,香氣撲鼻,吃一口保准外酥里嫩,不硬不粘,老少皆宜。

品種:

更有一絕的外形各異,經熟練的刀工切成魚背、盤花、提花等花形,大大增添了曹縣燒餅的異彩及特色。

  

歷史文化

曹縣燒餅歷史悠久,據傳說當年孔子周遊列國時走到曹縣,人困馬乏,飢不可耐,弟子們向當地百姓討得些麵粉,做成幾個餅子,貼在反扣的鐵鍋上,下面點起炭火,餅子熟了竟然有陣陣的香味飄來,使孔子及眾弟子大加贊賞,稱其為美食,從此後歷經滄桑,逐漸發展成風味獨特的曹縣燒餅。筆者有詩贊曰:聖人留下美食名,燒餅香飄曹縣城。各地遊子齊誇贊,小吃享有四海名。

做法

曹縣燒餅用料考究,燒餅用小麥精粉,經過和、盤、揉、摔等多道工序,包上用香油、鹽調和的茴香、花椒等多種佐料而成的油瓤,再經過切花、盤沿、塗上一層糖稀、表面沾上芝麻仁,即貼入爐內燒烤。更有一絕的外形各異,經熟練的刀工切成魚背、盤花、提花等花形,大大增添了曹縣燒餅的異彩及特色。

[!--empirenews.page--]

鄆城壯饃

簡介

鄆城壯饃,山東鄆城著名的漢族小吃,形如圓月,直徑約30公分左右,皮分4層,面皮肉餡、餡以鮮羊肉為主,也有素餡的,如雞蛋韭菜等,以蔥、姜、菜蔬、香油等多種祖傳佐料攪拌而成。皮為小麥精粉,經過面板面、餡包裝成形後,放在特製工具平底煎盤(鐵制)中進行烤制加工,火候和時間要恰到好處,經幾次翻動即成。熟後的成品壯饃,色澤金黃,外焦內嫩,食之鮮而不羶,香而不膩。

特點:

此種壯饃吃起來色澤金黃,外焦里嫩,油而不膩,香酥可口。如果再配以蔥白蒜泥,更覺鮮美異常。年輕人多喜圍鍋搶吃剛出鍋的壯饃,即便是鍋周圍已圍了數十人,也有著十足的耐心,年紀大的人則是如果當頓吃不了,回鍋一蒸,或投入米中稍煮,其味道又自有特色。

歷史文化

“壯饃”之名稱,江南塞北大約都有,但是名稱雖同,因了做法的不一樣,所以也就有了極為不同的風味。

比如徐州壯饃,又稱“鍋盔”、“鍋拍”,用未發酵的面(咱們俗成“死面”)做成。大約是將面團放在石板或石案板上,另用一根擀麵杖,一頭固定,一頭坐在身下,用身體的重量壓擀麵杖,用來揉面團,和咱們以前民間手工蒸饃類似,俗稱此法為“腚踹面”。做成厚約1-2釐米,直徑約50釐米的圓形厚餅,放在平鍋上炕,炕熟後兩面呈黃色,外皮酥脆。徐州人多配以羊肉湯辣椒辣椒油之類的,滿頭滿臉汗的吃下去。臨近的豐縣壯饃大抵同此;

再比如河南、西安的壯饃,也基本上類似於此,只是形狀上稍異。此類壯饃咱們一般俗稱素壯饃。

鄆城壯饃則頗不同於以上做法,其風味也自是別有特色。

鄆城做壯饃者,幾乎每鄉每村皆有。一到農閒時節或者陰雨連綿時候,往往就有人家支起灶來,放上煎鍋,不久就有滿村的香氣夾雜於炊煙之間,直誘得人口水四溢。

這些做壯饃者,猶以城關何家為優。

做法

其具體做法大致是:

1、先以小麥精粉為原料,涼水和面,需要越瓤越好,這和面很見功夫,面和不好,硬了、太軟了都會直接影響壯饃的口味;

2、肉以牛羊肉,尤以牛腩,即牛的肋下及肚皮間的“花肉”為最佳,細細將其剁成肉泥備用;

3、配料以蔥姜為主,輔以五香料粉。平常農家,因了買肉不多的緣故,往往雜以細粉之類趁數,但口味就不大好了;

4、將肉餡和配料加油、鹽順時針攪和均勻備用;

4、做時,先揪成小孩拳頭般大面劑,然後揉成棒槌形,再用面軸軋成長舌狀;

5、將調好的肉餡用木勺或木片抹上(面與餡成三比二),打勻,兩手扯平,拉成二尺長條,然後從小頭折疊,疊成方塊,兩頭露口處用手壓合,再以面軸軋成長七寸、寬四寸、厚六分的橢圓形;

6、平底鍋上火加適量油,油以植物油、動物油混合為佳,燒熱;

7、將面餅半浸入平底油鍋中邊炸邊翻,炸成絳紅色,撈出,控油(倘若煎炸較多,一般可將鍋略傾斜放置,將面餅先從油較深處放置,逐漸向較淺處翻煎,待推轉一圈,正好可出鍋);

8、出鍋之後,以快刀十字切開,上盤。從刀口上看,一層面夾一層肉,面如紙薄,肉如絲絮,裡裡外外不下十幾層。

[!--empirenews.page--]

燜莜面魚魚

簡介

燜莜面魚魚,俗名燜圪瘩。是山東成武縣頗具特色的漢族風味名吃。當地有“誰吃誰稱贊,吃飽還想吃”的說法,就是指人們對此食品吃後的感覺。

特色:

燜莜面魚魚要真正做到美味適口,並非易事。除了配制好底料(山藥、蔬菜、豆角、葫蘆、肉片)等混合熬菜外,重要的是和好面,過不了這一關,面魚就不會有筋道(或有筋骨)。和面必須用涼溫水潑好,再用拳頭和手掌交替揉踩,直到面團中擠出空氣,發出噗噗的響聲,才能雙手搓出數尺不斷的魚魚,魚魚搓好後,輕輕酒在事先熬好的菜上面,然後蓋實加溫,燜8-10分鐘,熟後即可食用。如有條件吃時另加少許香菜(芫荽)、蔥段、大蒜末、熗辣椒,就更美更香了。

做法

一.原料:

主料:莜面200克。

配料:豬肉50克,粉條15克,豆角20克,海帶10克,土豆20克,西紅柿30克,白芝麻5克,香菜3克。

調味品:生薑片3克,蒜片4克,鹽3克,味精3克,5克,醬油3克。

二.製作過程:

1.莜麵粉加水和成面團,用手搓成兩端細中間粗的橄欖形(北方稱魚魚),用水煮熟撈出,過冷水後待用。

2.豬肉切小片狀;豆角切丁;海帶切絲;土豆切筷子條形;西紅柿切大丁;粉條用水泡發。

3.燒鍋放油,放入肉片炒散,放入生薑片和蒜片炒出味,放入鹽和醬油炒肉片上色,放入其餘配料略炒後,放入適量水煮開,再放入魚魚同煮,待水開時放入鹽﹑醬油﹑陳醋﹑白芝麻,味精調味,裝入大碗中,表面撒上香菜段即可。

[!--empirenews.page--]

東明香肚

簡介

東明香肚是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的特產。東明香肚,又稱粉肚。是本縣“靳家老店”的傳統名吃。濃香適口、香而不膩、風味獨特、色澤純正、營養豐富、老少皆宜、令人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特色:

靳家粉肚店於清光緒末年由靳家先人靳富山創立,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粉肚以80%瘦豬肉、20%的綠豆粉為原料,加鹽及砂仁、花椒、香油等數十種佐料拌合,裝入豬膀胱中系口,然後放到加水的鍋里,先大火後文火慢慢煮熟即成。該產品切開後,色澤鮮艷,濃香撲鼻,香而不膩,老少皆宜,深受人們喜愛,成為東明地方名吃。靳家後人及其親戚李家又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其產品更負盛名,常常供不應求。1993年,被國家、省、市先後評為“菏澤市地方名吃”、“中華名吃”、“山東省名優新特產品”。被省政府列入“政府採購肉食指南”,2005年被市衛生局評為“安全衛士食品”,2006年,被國際菏澤牡丹花會評為“指定地方名吃”。

做法

東明香肚的做法:

醃制:

在醃制豬膀胱前,先除去外部附著的筋絡和脂肪。然後每80個豬膀胱用鹽1公斤分2次擦醃:第1次用2/3的鹽均勻擦豬膀胱的內外面,擦後放入缸中或罐內,蓋上蓋醃制;10天後再用剩下的1/3鹽進行第2次擦醃,擦後再放入缸中醃制。3個月後,從鹽滷中取出豬膀胱,每只再用鹽25克搓揉醃制,然後放入蒲包中晾掛。這樣處理可去掉膀胱的臊味,並使其質地柔軟,彈性增強。在裝餡前,再內外洗滌6次,以徹底消除污物與殘留的臊味。經過以上處理的豬膀胱即成為可裝肉餡的肚皮。

配料:

切成5釐米長、筷子粗的瘦豬肉35公斤,肥豬肉15公斤,食鹽和白糖各2.5公斤,用八角4份、花椒2份、桔皮1份研粉焙黃製成的混合香料75克,硝石30克。

灌肚:

先將切好的肉條拌入食鹽、硝石和香料中靜置半小時後,再加入白糖攪拌均勻,15分鐘後即可裝肚。灌肚時,用台秤將配制好的肉餡,按照200、250克等不同標準稱好,一份一份堆放在大搪瓷盆中,然後裝肚。裝肚方法是:手拿肚皮,用兩只手的中指與大拇指捏住肚皮的邊緣,使之外翻,讓肚皮口張開,接著把肉餡裝入肚皮內;再用手握住裝好的肚皮上部,在桌面上輕輕按揉,將肚皮中的空氣排出,然後用竹籤頭封口,最後用細繩打一活扣,套在香肚的上部與竹籤的一端,用力拉緊,使肚口收縮,並砍去竹籤的一段,這時一個小肚就脫離竹籤,封口處僅剩餘一段繩頭。按照上述方法可再灌第2個。當第2個香肚灌好封口後,也砍去一段竹籤,這樣一根繩的兩頭就扎住了兩個小肚。

晾曬:

將裝好的香肚放在陽光下曬2~3天後,再晾掛在通風乾燥的房間里3~4個月。之後,將小肚按每4個1組扎在一起,一層層擺入缸內。入缸後按100只小肚用香油1公斤淋上香油,並進行攪拌,使小肚外表都塗上一層香油,最後蓋好缸蓋。以後隨取隨用,可保鮮防變質。

[!--empirenews.page--]

曹州耿餅

簡介

耿餅又稱曹州鏡面柿,是山東菏澤漢族傳統名點,產於菏澤,因菏澤古稱曹州,而耿莊所產柿餅風味最好而得名。曹州耿餅相傳已有上千年的生產歷史,早在明代就馳名全國,被列為進獻朝廷的貢品。

特點:

曹州耿餅橙黃透明,肉質細軟,霜厚無核,入口成漿,味醇甘甜,營養豐富,且耐存放,久不變質,歷來為柿餅中上品,深受人民群眾的贊賞。

藥用價值:

耿餅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有清熱、潤肺、化痰、健脾、澀腸、治痢、止血、降血壓等功能,柿霜可治療喉痛、口瘡等病症。目前菏澤已規劃大面積種植柿樹,以增加人民需求和出口創匯。

做法

柿餅加工有兩種方法,即自然乾燥法和人工乾燥法。分別介紹下下:

自然乾燥法

操作要點:

1.選果:選用充分成熟、肉質堅硬、果形端正、果頂平坦或微突起、無縱溝、含糖量高、少核或無核品種。剔除機械傷和蟲果。

2.去皮:目前大都採用腳踏式半自動去皮機。將果皮轉圈旋削下。去皮要乾淨,同時旋皮要薄而均勻。

3.曬餅:選光照充足、空氣流通、清潔衛生的地方,用木棒或磚塊搭架,架高0.8~1米,上鋪秫千箔,將去皮後的柿果果頂向上,單層排在箔上曝曬,晚間用席蓋好,防露水,雨天要防雨,約10天左右果肉皺縮,果頂下陷,進行第1次翻動,以後每隔3~4天翻動1次,每次翻動同時進行捏餅,第2次捏餅時柿餅外硬內軟,回軟後沒有發汗現象,就可進行上霜,出霜才好。

4.上霜:將兩餅頂部相合,萼蒂部向外,在缸中放一層乾柿皮放一層柿餅,反復疊放至將滿缸,然後封缸,放在陰涼處生霜。柿餅上霜與環境溫度有關,溫度越低,上霜越好,所以要將缸放在陰涼處。

人工乾燥法:

此法製品顏色黃亮、味甜香濃、出霜好、質量高。

一操作要點:

1.原料及預處理:同自然乾燥。

2.烘烤:柿果入烤房後,點火升溫至40℃微火保溫。每隔2小時通風排濕1次,每次通風15~20分鐘(或排風扇排風5分鐘)。約2天後果面稍呈白色進行第1次捏餅,捏時要輕,防止捏破外層乾皮。然後使烤房溫度穩定在40~45℃,連續烤20小時,同時加強通風。此段溫度不要超過50℃,以利稅澀。當果面出現皺紋時進行第2次捏餅,此時柿果已基本脫澀,可提高烤房溫度至50~55℃,維持20小時,注意通風排濕,同時進行倒盤、翻果,使受熱均勻。當柿果已基本乾燥有些皺縮時進行第3次捏餅 整形。用雙手拇指和食指從果中心向外捏成中間薄邊緣厚的碟狀形,要捏斷靠近果蒂的果心,以防果頂縮入。此後烤訪溫度降至45℃左右,繼續蒸發。並加強通風,直內外軟硬基本一致。將餅收起回軟,整形上霜。

二注意事項:

1.烘烤溫度切勿超過55℃,防止柿餅返澀。

2.烘烤中應加強通風管理,嚴防受捂霉變。

3.出口柿餅衛生要求較高,細菌總數≤100個/克,大腸菌群≤3個/克,因此要特別加強生產過程的衛生管理。

[!--empirenews.page--]

成武羊肉湯

簡介

成武羊肉湯主要將羊骨頭一起投入大鍋里熬湯,再將切成砣的新鮮羊肉與清洗乾淨的羊雜一起投入湯鍋中煮。煮熟後撈起來瀝乾,然後切成薄片放入滾開水里一氽,再倒入湯碗中,衝入滾燙雪白的羊湯水,撒上碧綠的蔥花,一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羊肉湯就做成了。配上一個由海椒面、花椒面、鹽巴、味精等調和就成羊肉湯。

特色:

採用青山羊肉加白芷、桂皮、花椒燉煮乳湯。切碎熟羊肉,加乳湯、蒜苗、香辣油,趁熱食用。香辣鮮爽,不膩不羶,配油炸麵食,相得益彰。已有200多年製作歷史。

投料考究,製作精細,調味豐富,湯汁乳白,不腥不羶,香醇不膩,味道鮮美,並有補虛壯陽的效果,單縣羊肉湯的湯汁乳白絕不是添加其他物質實現的。

歷史文化

它始創於1807年(清嘉慶十二年),創始人徐柱力、曹西勝、朱克勤。最初他們三人合伙開設“三義湯”羊肉湯館,生意頗為興隆。後來,徐、曹、朱三家各自經營,徐家技術好,選料精細,羊肉湯便以徐家為正宗發展起來。民國初年,有徐、魏、趙、郝、柏、高、滕、宋八家經營。競爭中,羊肉湯的製作技術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地方名吃。

做法

他選料和燒制工藝十分講究。選用三年齡青山羊為主要原料,尤以成武農家羊最佳,羊又有“蒙羊”(生育一、兩窩的母山羊)“捶羯”(被捶碎睪丸而失去交配能力的公山羊)的講究。主要製作過程是先將50斤水添入鍋內,燒響加入羊的全身骨架墊底,再放入25—30斤鮮羊肉和羊雜(羊雜下鍋前分別用開水氽一下),然後用大火燒開,用竹編勺撇去血沫,再加冷水10斤,開鍋後再用3斤羊油覆蓋在羊肉上面,爾後將白芷、桂皮、草果、良姜、陳皮、等佐料下鍋,再熬制40—60分鐘即可。盛碗時加少許香油、桂子、丁香面、香菜、蒜苗沫即可食用。

[!--empirenews.page--]

曹縣燒牛肉

簡介

“曹縣燒牛肉”是久負盛名的曹州名吃,該牛肉著色紅潤鮮亮,肉質細嫩,多食不膩,熱食可切塊,冷食切成薄片,透香無比,引人食慾,生產歷史可追宋代末期。

特色:

選料嚴格,選1-2年齡的魯西南黃公牛作原料,加各種調料和小鹽加以醃透,細火燒熟後涼乾,再用小磨香油烹、炸,從而具有色、香、味、美、肉質鮮嫩、香味濃郁、熟而不散的優點。

食譜營養:

牛肉(肥瘦):牛肉富含豐富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髮育及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的補益佳品;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之功效,適宜於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做法

主料:

牛肉(肥瘦) 1000克

調料:

八角 10克 白芷 5克 草豆蔻 5克 鹽 200克 香油 150克 各適量

做法:

1.選曹縣當地所產的大黃牛。一是要嫩牛,二是要只取4條腿上的多腱核肉。

2.原料備好後並不是立即入鍋燒煮,而是將鮮牛肉切成重10至15克的肉塊,放進缸里,用本地產的硝鹽醃制,熱天醃2天,天冷時醃5、6天。

3.醃好的肉塊用井水浸泡,去盡血污,再入湯鍋煮制。

4.湯鍋內加大料、白芷、草豆蔻等10多味香料和中藥材。燒時文武火兼用,時間需3至4小時。

5.牛肉煮熟後置於室內陰乾,再以上等香油炸至肉塊呈紅褐色出鍋。

6.曹縣燒牛肉防腐性能好,可貯放較長時間而不會變質。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