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地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下轄的一個地區,位於岡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魯藏布江乾流中下游地區,北接西藏首府拉薩,西與日喀則市毗鄰,東與林芝地區相連,南與印度、不丹兩國接壤,山南地區擁有600多公里長的邊界線,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是中國的西南邊陲。
特色小吃:藏族酸奶、風乾肉、辣牛肚、生牛肉醬、西藏點心、西藏風乾肉、西藏酥炸羊腩、涼拌氂牛舌、夏普青、酥油茶。
帕查麻枯
簡介
帕查麻枯
先揉面,捏成面疙瘩,投入沸水鍋內煮熟後,濾乾待用。再用一鍋煉酥油,煉後倒入煮熟的面疙瘩中,加適量的紅糖、碎奶渣攪拌既成。帕查麻枯味酸甜可口,油膩。
[!--empirenews.page--]風乾肉和生肉
簡介
風乾肉和生肉
西-普遍愛吃肉,肉以氂牛肉、綿羊肉為主。藏族人只吃偶蹄類牲畜,不吃奇蹄類牲畜。如馬、驢、騾肉等。他們不愛吃山羊肉,認為山羊肉傷腎。諺語也說:“山羊肉上不了席。”狗肉更是西-深惡痛絕的,罵人“吃狗肉的”,是非常嚴重的事。老一輩人普遍不吃魚,這與這個民族虔信佛教、忌諱殺生有關。而且,魚往往被認為是龍或水神的化身。
宰殺牲畜多在初冬進行,此時牛羊正肥,有利於在高原的寒冬中冰凍。宰牛的方法,主要為悶死,目的是使血留在體內。殺羊時先纏住4腳,然後用短刀直刺心臟。肉有生吃、風乾吃和煎、炒、烹煮幾種吃法。
面對一塊新鮮的牛肉或羊腿,食者拔出鋒利的藏刀,挑選最可口的部位,頻頻切割,並用刀尖挑進嘴裡。常年啖吃生肉的人,技術非常嫻熟,吃得津津有味、富有節奏。一大塊帶骨的肉,很快就被吃得乾乾淨淨,只剩一副骨架。現在啖吃生肉已逐漸減少,而吃風乾牛羊肉仍然非常盛行。西藏各地氣候高寒,乾肉可以經年不壞。乾肉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整個保存起來,藏語叫“歇考”,意即整肉腔;一種是切成1尺長1寸寬左右的肉條,掛在雪風裡吹乾。西藏最著名的乾肉產在羊卓雍湖邊,稱為“羊卓乾素”,酥油清潤,再蘸辣椒鹽粉,吃一次准讓你終生難忘。
[!--empirenews.page--]西藏酥炸羊腩
簡介
1、羊脯洗淨,切成6釐米長、2釐米寬的塊,放人湯盆中,加入料酒、醬油、大茴、白糖、鹽、味精、姜片、蔥段和上湯少許,上籠蒸軟取出,待冷卻後取用。2、麵粉、澱粉同放人碗內,先用冷水調成脆漿,後加入豬油、鹼水攪勻,再加入發酵粉調和。3、炒鍋燒熱,放人生油,燒至八成熱,將羊腩抹上脆漿粉下油鍋,炸至酥脆呈金黃色時撈出,切成長方塊裝人盤內,跟蔥白段、甜醬、椒鹽、辣醬油各兩小碟同時上席即成。《周禮·天官》篇所載“八珍”中,除“搗珍”、“”均用羊肉外,還有一隻“炮”的名饌,是以羊肉燒、烤、燉而成。不過,西周時朗,羊僅限於士大夫階級享甲,至春秋戰國時期才成為人們普遍的肉食。傳統名菜,顏色金黃,羊肉酥嫩,舊時常作為大宴頭菜。
[!--empirenews.page--]西藏風乾肉
簡介
風乾的牛羊肉,是藏民喜歡的食品。一般在每年冬天,往往是11月底做。這時氣溫都在零度以下,藏民把牛、羊肉割成小塊串上,或用竹籠掛在帳房、屋檐下的陰涼處,使之冰凍風乾,自然脫去水分,第二年3月後取下烤食或生食均可,味道鮮美。
[!--empirenews.page--]西藏點心
簡介
點心“醍”(酥酪糕),藏族“醍”這一糕點,系採用營養價值極高的奶酪品製成,專為節日款待嘉賓或僧人用。有所謂來者“非厚意不設”之說。一盤“醍點”,放在桌上,看上去形如堆紅迭翠的荷花,美味誘人,有幸品嘗幾塊,實是一種特殊的享受。“醍”這一糕點,類似廣東月餅之類的點心。它是用提取過奶油後的乳白色澱粉(藏名曲熱)晾乾後,用磨磨成粉末,拌入黃油(奶油)、白糖、角麻(人參果)、葡萄乾、桃仁等,做成橢圓形、方形,表面有紅絲綠絲擺成圖案,表現吉祥、長壽,放入籠屜內蒸熟,賓至可整塊獻上,或切成片狀。據說它有滋補強身之功效。
[!--empirenews.page--]辣牛肚
簡介
詳細說明:原料:牛肚300克配料:乾辣椒10克、青尖椒、香菜段調料:蔥姜、料酒、鹽、味精、醬油、花生油、花椒各適量。製作:1、乾辣椒、青尖椒切絲,蔥姜一半切片,一半切絲。2、牛肚洗淨放鍋內加水、蔥薑片、料酒、花椒煮至熟爛,撈出切絲。3、炒鍋注油加熱,下入蔥姜絲、辣椒絲、煸炒片刻。烹料酒,放入牛肚絲,加醬油、香菜段、味精,炒勻裝盤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