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市,是甘肅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地處黃土高原和騰格里沙漠過渡地帶。轄白銀、平川兩區和靖遠、景泰、會寧三縣。市政府駐白銀區。
特色美食有扁豆燜面、紅水千層餅、黃米糝飯、會寧八寶炒麵粉、會寧扁豆面、會寧乾麵鍋盔、會寧雞肉涼粉、會寧晶糕、會寧苦蕎面、會寧醪糟、會寧涼麵、會寧鹵肉等。
蘭州牛肉拉麵
簡介
蘭州牛肉拉麵,又稱蘭州清湯牛肉面,是蘭州著名風味小吃。傳說起源於唐代,它以“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的獨特風味和“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麵條黃亮),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顧客的好評。並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譽“中華第一面”。
歷史文化
關於蘭州牛肉拉麵命名的由來,坊間傳聞裡也是無從查考的公案。傳說20世紀40年代,蘭州酒泉路馬保子熱鍋子面館,一個大鬍子官員常常光顧這裡。有一次吃飯,他問起店名,老闆如實相對。他說,這熱鍋子面不中聽,你看這面湯清肉爛,看著美吃著香,不如叫“清湯牛肉面”。這位大鬍子官員,就是於右任先生。他後來回到重慶,經他揄揚,蘭州牛肉拉麵就在全國聲名鵲起。從這一點來說,於右任先生是蘭州牛肉拉麵最早的代言人。
做法
湯汁的做法:先把牛肉及牛骨頭用清水洗淨,然後在水里浸泡四小時(血水留下另用),將牛肉切開,和牛骨頭、肥土雞下入溫水鍋,等即將要開時撇去浮沫,加入調料,姜皮,鹽放入鍋里,小火燉4小時即熟,撈出稍涼後切成丁待用。牛肝切小塊放入另一鍋里煮熟後澄清備用。蘿蔔洗淨切成片煮熟。蒜苗切未、香萊切未待用。
將肉湯撇去浮沫,把泡肉的血水倒入煮開的肉湯鍋里,待開後撇沫澄清,加入調料粉,調料可根據南北各地不同飲食習慣而定,再將清澄的牛肝湯倒入水少許,燒開除沫,再加入鹽、味精、熟蘿蔔片和撇出的浮油及蔥油、麵條下鍋,面熟後撈入碗內,將牛肉湯、蘿蔔、浮油適量,澆在麵條上即成。並以每個人的口味加上適量的牛肉丁、香萊未、蒜苗未及辣子油。特點肉湯清沏鮮美、麵條筋柔、入味,營養豐富實惠。
[!--empirenews.page--]燒鍋子
簡介
燒鍋子是一種漢族麵食小吃,屬於甘肅永登地區農家經常食用的乾糧之一,因它有自己的獨特風味,故備受人們歡迎。
做法
燒鍋子一般選用亡好小麥面製作,若用秦王川砂地小麥面,則風味更佳。做燒鍋子先用溫水把一塊發麵浸泡成糊,倒進面里,然後加水攪和,把面揉和均勻,軟硬適度後,置於盆中,捂蓋嚴實,放置溫暖的炕頭或陽光下,使其發酵。待面發好,再摻和少量乾麵,兌人適量的蓬灰(或鹼)水,揉勻,去其酸味。揉好後,切成大小適宜的面團,揉和成形,裝進燒鍋,在上面打菱形刀花,蓋上頂蓋,埋進燒旺的火堆內。煨火堆的燃料多為騾馬糞,以羊糞最佳。20多分鐘起鍋,一個皮色黃亮,外脆里暄的燒鍋子便做成了。這是製作最簡易、最常吃的一種。若專為串親戚、探月子、看病人做的燒鍋子就更為講究,要在發麵中兌和花椒和小茴香水,把發麵擀薄,在上面塗抹清油,撒上苦豆或花椒葉末,捲成小口杯粗細的圓柱體,橫切成三寸許的小段,之後用六個面段竪立組連成一體,裝人燒鍋內燒烤。這樣做出的燒鍋子,猶如重瓣蓮花,好看好吃,味道更為醇香濃郁。若看月子,娘家人和親戚們一定不會忘記在面里加兌紅花水,卷上紅花絲兒。“月婆子”吃了這香味十足的燒鍋子,不但可以補養身子,而且可以化瘀、活血、通經。故而永登有“發白麵、摘紅花,做個燒鍋子去姐姐家。姐姐家裡幹什麼?姐姐生了外甥娃……”的童謠。
[!--empirenews.page--]釀皮
簡介
釀皮,別覺得釀皮子不起眼,綿軟潤滑、酸辣可口、爽口開胃,是西北地區特色美食,如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古河套等地頗受喜愛。釀皮是用麵粉漿汁蒸出來的面皮。有兩種,一種是普通釀皮,一種是高擔釀皮。
做法
釀皮用麵粉製成,其做法是將麵粉用涼水和成硬團,然後在清水中揉搓,使麵粉中的蛋白質和澱粉分離。澱粉沈澱後傾去清水,加放食鹼,調成面漿,舀入平底盤上籠蒸熟成片,涼冷後切成粗細長條即可。蛋白質則另外蒸熟,切成薄片,隨碗搭配。加上油潑辣椒、精鹽、醬油、蒜泥、芥末,香醋、芝麻醬等調料,再加一小撮青菜即可食用。具有色艷味美、涼爽利口、噴香解暑的特點。
[!--empirenews.page--]豌豆臘味飯
簡介
豌豆臘味飯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屬於川菜系。此菜調味品適量 ,豌豆飛水去豆腥,撈出待用。
做法
配料:去殼豌豆250G糯米500G臘味150G。製作方法:胡蘿蔔、蝦米、香菇、香蔥、芫西、鹽、油等調味品適量,豌豆飛水去豆腥,撈出待用。臘味(臘腸、臘肉等)、胡蘿蔔、蝦米、香菇切碎,下油鍋炒香味調味,放入洗好的糯米拌勻,加剛過面的水,照正常方法煮就OK了。最後出鍋的時候加入原先切好的香蔥芫西。
[!--empirenews.page--]扁豆燜面
簡介
漢族麵食,扁豆燜面是將細麵條蒸熟後備用,將肉絲、扁豆放入油鍋內炒至變色,加入適量的水,等扁豆六七分熟時,將蒸好的麵條放入鍋中一起翻炒,等水分蒸乾後盛盤即可食用。
做法
原料:扁豆250克,麵條250克,肉片75克,蔥花、姜絲各適量,蒜粒1小勺,輔料:醬油2大勺,鹽、味精各適量。做法:準備:扁豆兩頭去筋,掰兩節;麵條切成約10釐米長的段。快炒:1.燒熱3勺油,爆香蔥花、姜絲後放入肉片,炒至肉片發白倒入醬油,醬油汁沸騰後放入扁豆,翻炒至扁豆呈翠綠色,加水(略低於扁豆)。2.開鍋後,把麵條抖散,均勻、鬆散地碼在扁豆上,蓋上鍋蓋,調小火燜幾分鐘,打開鍋蓋從鍋邊看一下扁豆的熟爛程度和湯汁的多少。當湯汁剩少許,扁豆熟軟時關火,放鹽、味精、蒜粒,用筷子拌勻。Tips:1.蒜香和扁豆、肉的搭配在扁豆燜面里被發揮到極至。2.老人說扁豆“吃鹽”,意思是同樣的鹽量在炒扁豆時口味還是覺得淡,所以最後放鹽,不至於吃進太多的鹽。3.燜面用油比一般炒菜稍多。湯汁以剛能裹住麵條,而鍋底乾為合適。
[!--empirenews.page--]靖遠羊羔肉
簡介
靖遠羊羔肉是一種獨特的地方風味美食。其特色在於獨特的灘羊品種,獨特的生長環境,獨特的加工方法,獨特的藥膳滋補價值。靖遠縣屬黃河衝擊盆地,黃河流徑154公里,造就了獨特的氣候環境。境內屈吳山、哈思山、雲台山水草豐茂,氣候涼爽,生長著柴胡、麻黃、益母草、蒲公英、黃芩、桔梗、薄荷、甘草等數十種草藥,山中水流潺潺,礦物富集,羊羔日食藥草,夜飲礦泉,從而使羊肉細胞成分改變,造就了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的靖遠羊羔肉,國家工商局正式授予“靖遠羊羔肉”商標。
歷史文化
靖遠盛產羊肉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吳家川岩畫中就有大角羊和無角羊形象。據《康熙·靖遠衛志》載,“在唐時古會州貢品就有羯、氈、羊、裘等特產”,古今往來,羊羔肉一直作為靖遠人待客的美食佳餚備受推崇。
做法
將羊肉(帶骨羊羔肉)洗淨,剁成3釐米見方的塊;羊羔肉塊加醬油25克、醃10分鐘;花椒、桂子和沙姜用布包好:蔥打結,姜拍松;鍋內加油燒六成熱時,將羊羔肉塊下鍋炸黃撈出;另用砂鍋放入炸過的羊羔肉,加水淹過肉,放食鹽、醬油、蔥、姜和調料包,用旺火燒開,移到中火上加蓋燜30分鐘,加上胡椒面即成。
[!--empirenews.page--]漿水面
簡介
漿水面是漿水作湯,加上蔥花、香菜等製作的一種麵條。天水城鄉人民十分喜歡吃漿水面。漿水面有清熱解暑、治療疾病之功效,可單獨作飲料。在炎熱的暑夏,喝上一碗漿水,會使人感到清涼爽快,又能解除疲勞,恢復體力。
做法
漿水製作很簡單,一般選用鮮嫩的苦苣、苜蓿、薺薺菜等野酵引子,盛在瓷罐內蓋好,三天後即成漿水。將漿水燒開下面,再配以其它佐料,即成漿水面。
[!--empirenews.page--]酸爛肉
簡介
其肉肥而不膩,味道酸辣可口。 是甘肅中部地區的家常菜之一。
做法
以大肉為原料。先是選擇上好、新鮮的大肉,將其放在沸水鍋里煮爛後撈出並切成細塊,然後,在另外一口鍋倒到入一定量的陳醋,再將已經切成細塊的大肉倒入,而後加入各種佐料,拌勻。也可加粉條、酸菜等。烹煮上兩、三分鐘後,即可食用。其肉肥而不膩,味道酸辣可口。
[!--empirenews.page--]山藥攪團
簡介
山藥攪團是中國白銀地區著名的漢族特色小吃,定義為“用面攪成的漿糊”。根據主要用料不同,分為蕎面攪團、玉米攪團和山藥攪團,陝北用蕎面做攪團,更筋道味美。在西北,有一種說法:誰家娶的媳婦兒賢不賢惠,是要看看她打的攪團光不光或筯道不筯道。
歷史文化
至於攪團這個飯食是怎麼來的,無從考證。傳說中是諸葛亮當年在西祁屯兵的時候(西祁就是今陝西的岐山縣),因為久攻中原不下,又不想撤退;士兵清閒無事,就在那裡大力發展農業,以供軍糧充足。老吃慣了地方的麵食,軍中都很厭倦了,也是為了調節軍隊士兵的想家情緒;於是諸葛亮就發明瞭這道飯食。不過那時的名字不叫攪團,而是叫水圍城。
做法
1、鍋加水適量,點火燒開,有小米的話可以先將小米下鍋煮成小米粥;2、用麵粉均勻地攪拌於滾開水或小米粥的鍋中,左手抓玉米面一邊向鍋中慢慢撒下的同時,右手拿一根棍或勺子在鍋里用力攪,要一個方向均勻攪,不要讓面打成生面塊,無一點疙瘩方可!玉米面撒完後,再同樣的方法撒上小麥面,俗話說:攪團要好,攪上百攪,越多攪,做出來的就會越好吃!3、在攪的過程中,用中火。4、最後做成的半成品攪拌稀稠可以筷子離鍋約15公分,而慢慢向下流動的攪團不斷線為宜或是用大鐵勺子插進攪團中間不倒為決定條件;也可根據自己的喜愛決定。5、待攪拌的稀稠均勻,沒有疙瘩時,小火燒,時時要去攪或是轉鍋,切記不可粘鍋冒煙!
[!--empirenews.page--]手抓羊肉
簡介
手抓羊肉,相傳有近千年的歷史,是白銀本地熱門菜之一,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種,即熱吃(切片後上籠蒸熱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後直接蘸精鹽)、煎吃(用平底鍋煎熱,邊煎邊吃)。特點是肉味鮮美,不膩不羶、色香俱全。
歷史文化
甘肅手抓羊肉尤以臨夏製作最為著名,已有上百年的製作歷史。過去由於多在沿街攤點售,吃者向以手抓之,這便是“手抓”一詞的來歷。現已不用手抓著吃了,但仍用“手抓”這個詞。手抓羊肉也可作為大菜上桌。手抓羊肉是青海牧區群眾款待賓客的餚饌,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初次吃手抓羊肉,會有近乎原始之感,經多次品味,則越吃越饞,使人經久難忘。“手抓”是青海高原上有獨特風韻的吃法,在全國也頗有聲譽。手抓羊肉和藏族同胞依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因吃時一手抓肉,一手拿刀,割、挖、芙蓉剔、片,把羊骨頭上的肉吃得淨光而得名。
做法
主料:帶骨的羊腰窩肉1000g。調料:香菜25g,蔥25g,姜絲15g,蒜末10g,大料1g,花椒1g,桂皮1g,小茴香1g
,胡椒粉1g,醋60g,紹酒5g,味精1g,精鹽5g,芝麻油1g,辣椒油50g。
製作步驟:1、將羊腰窩肉剁成二寸長、五分寬的塊,用水洗淨。香菜去根洗淨消毒,切成二分長的段。蔥,三錢切成一寸長的段、二錢切末;2、把蔥末,蒜末,香菜。醬油,味精,胡椒粉,芝麻油,辣椒油等對成調料汁;3、鍋內倒入清水二斤,放入羊肉在旺火上燒開後,撇去浮沫,把肉撈出洗淨。接著,再換清水三斤燒開,放入羊肉、大料、花椒、小茴香、桂皮、蔥段、薑片、紹酒和精鹽。待湯再燒開後,蓋上鍋蓋,移在微火上煮到肉爛為止。將肉撈出,盛在盤內,蘸著調料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