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稱長安、京兆、鎬京,是陝西省省會。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絲綢之路的起點。
特色小吃有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餃子宴、涼皮、牛羊肉泡饃、老童家臘羊肉、老童家臘羊肉、鍋盔、肉夾饃、臘汁肉、葫蘆頭、蜜棗甑糕、石子饃、擀麵皮、千層餅、油酥餅、臘汁肉夾饃。
千層油酥餅
簡介
千層油酥餅是陝西漢族特色小吃。色澤金黃、層次鮮明、脆而不碎、油而不膩、香酥適口。相傳,油酥餅是由唐代的千層烙餅,經歷代廚師不斷精心改進而成。經制酥、和面、制餅、煎烤而成。
做法
油酥餅用精白麵粉、菜油和適量的鹼、椒、鹽等製作原料。經制酥、和面、制餅、煎烤等工序。制酥時,油、面比例為一比三,將油燒熟後倒入適量麵粉反復搓揉,攪拌成面絮,再加溫水揉成面團,拉成長條,塗以清油,揪成一兩重的小面團,在其上再抹油並逐個搓成三寸左右的長條狀;制餅時將以上長條壓扁擀薄,加進油酥和椒鹽,再一手扯面,一手卷面,扯成約二寸寬,一丈二尺長薄片,邊扯邊卷,層疊不斷,最後捲成螺旋狀;煎烤時,將卷好的小圓餅排在鍋內,火力均勻。三分鐘後,提開鏊鍋上層,將圓餅淋油換位再烤,直至火色均勻,兩面焦黃即可。
[!--empirenews.page--]臘汁肉夾饃
簡介
臘汁肉夾饃是西安肉夾饃的一種,源於古城西安,有兩千年的歷史,叫法也源自古漢語,及“肉被夾到饃內”。臘汁肉夾饃用臘汁肉,白吉饃做成。肉夾饃合臘汁肉、白吉饃為一體,互為烘托,將各自滋味發揮到極致。饃香肉酥,回味無窮。臘汁肉歷史悠久,揚名中外,深受人們喜愛。肉夾饃悠久的歷史贏得了良好的商譽。臘汁肉夾饃及其相關係列食品獲得了幾代顧客的青睞,擁有難以計數的顧客消費群。
歷史文化
肉夾饃,的叫法源自古漢語,是一種賓語前置,其意為“肉夾在饃中”。外地人首次聽說肉夾饃,都認為是病句,肉怎麼能夾饃?這就是與古漢語有關了,肉夾饃,其實是“肉夾於饃”。 老百姓無需文縐縐地講之乎者也,加上西安人性急,直爽,省去“於”字,喊起來便當,就像吃面不嚼一樣,有快就有慢,聞名天下的羊肉泡饃,吃時就不能著急,掰饃時正是與朋友敘舊聊天的機會。饃講究是掰的越小越好,掰饃不要用機器,這樣汁湯調味方可入饃,吃時不能用筷子來回攪動,否則鮮味大減,也不易保溫,講究的吃法從周圍一層一層一點一點“蠶食”,佐以香菜、糖蒜和辣醬能提味調鮮,有外地朋友稱,吃了半輩子牛羊肉,從未有過這麼豐富的體驗。以前人們叫“肉夾饃”為“饃夾肉”,方言聽起來像“沒夾肉”“沒夾肉”,沒夾肉怎麼辦?就一心急,叫成了“肉夾饃”,聽起來也好多了。
做法
安的臘汁肉夾饃可稱古城小吃一絕,雖然在西安賣臘汁肉夾饃的到處都是,但以鼓樓什子南,竹笆市路東的“樊記臘汁肉”為正宗。說臘汁肉夾饃首先要說夾臘汁肉的饃,夾臘汁肉的饃叫“白吉饃”,白吉饃也就是發麵燒餅,在西安叫起面。但它與一般的燒餅做工不同,第一,面要好。第二,和的面比一般的燒餅面要軟。第三,烙餅的的方法稍有不同。一般的燒餅面坯為餅狀,而白吉饃的面坯為碗狀,烙饃時碗狀面坯的碗底朝下進行烙制,這樣烙出的饃的火色非常漂亮。烙制好的白吉饃直徑約110mm,饃的邊緣有大約15mm毫無火色的白邊,白邊內側有一線若隱若現約3mm火色線,火色線形成一個很周整的圓,圓圈內有火色自然形成的圖案,很漂亮。出鍋的白吉饃不但表皮焦香酥脆,饃瓤綿軟可口,饃的外型搭眼一看,其形制,圖案就象一個漢朝的瓦當。白吉饃上不帶火色的地方不帶一點雜色,潔白如玉。白吉饃帶火色的地方,火色深度恰到好處,色如褐翡。
[!--empirenews.page--]羊肉泡饃
簡介
羊肉泡饃,亦稱牛羊肉泡饃。古稱"羊羹",西北漢族風味美饌,尤以陝西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饃盛名,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留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因它暖胃耐飢,素為西安和西北地區各族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陝也爭先品嘗,以飽口福。牛羊肉泡饃已成為陝西名食的“總代表”。
歷史文化
泡饃是土生土長的西安吃食,相傳宋太祖趙匡胤落魄時,流落長安,正值寒冬,飢渴難耐,囊中只有一餅,餅冷口乾,難以下嚥,街邊一家賣羊肉湯的老闆,見之不忍,給了他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趙匡胤將餅掰碎泡入,吃完頓覺神清氣爽,豪氣沖天,一掃頹廢心情,踏上徵程。登基以後,嘗遍世間美味,心中獨獨放不下記憶中的羊肉湯泡餅,傳令廚房仿制,近百廚師苦思冥想,才定下做法,就是現今的羊肉泡饃。據說老趙吃後龍顏大悅,成為每天定點菜品,廚師長封了萬戶侯,估計是世界上首位因為推動飲食文化發展而封侯的人,可惜沒法考證,要不中國又多了一個世界最早。
做法
牛羊肉泡饃與一般食饌不同,烹飪技術要求很嚴格。烙饃、煮肉、切肉、煮饃等工藝,環環必須技術精湛,一絲不苟。與肉合烹的“飥飥饃”酥脆乾香,入湯不散。用餐之前,顧客須把“飥飥饃”掰成碎塊。掰饃講究越小越好,這是為了便於五味入饃。一些牛羊肉泡饃館有的已使用碎饃機。把饃掰碎後,再由烹飪師烹制。煮饃講究以饃定湯,調料恰當,武火急煮,適時裝碗,以達到原湯入饃,饃香撲鼻的要求。
[!--empirenews.page--]臊子面
簡介
臊子面是西北地區漢族傳統麵食,以陝西關中平原及甘肅隴東等地最流行。也是西府(今陝西省寶雞市)名小吃。陝西省臊子面歷史悠久,尤以寶雞市岐山縣的岐山臊子面最為正宗。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
歷史文化
來源於唐的“長壽麵”。臊子面是在唐代"長命面"的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的。《猗覺寮雜記》上說:"唐人生日多俱湯餅,是皇親國戚慶祝壽辰的壽麵,世所謂'長命面'者也。"唐代詩人劉禹錫有詩雲:"余為座上客,舉箸食湯餅。"麵條一類的食品,在唐代稱作"湯餅"。劉詩中提及的湯餅",就是"長命面"。它是唐朝時款待客人的佳點。相傳,蘇東坡在陝西為官時,特別喜食這種麵條,並寫下了對它的贊美詩句:"剩欲去為湯餅客,卻愁錯寫弄獐書。"關於"長命面"所以會改稱"臊子面"的事,民間流傳著一個故事:在很久以前,岐山有戶人家娶了一個美貌、聰明、勤快、伶俐的媳婦。新媳婦到婆家的第二天,為全家做了一餐麵條,一家人食後無不稱贊麵條滑爽鮮美。後來,她的小叔考中了官職,請同窗好友到家作客,便請嫂子為大家做最拿手的麵條款待客人,大家吃後都贊不絕口。從此,"嫂子面"就出名了。因為這種"嫂子面"上必須加臊子為澆頭。所以人們也把它稱作"臊子面"。據史實,臊子肉出現在北宋時期,《夢粱錄》上記載有專門加工出售臊子肉的店鋪。但當時是否已經出現"臊子面",還不得而知。到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里記下了"臊子肉面法",所以可以肯定地說"臊子面"至少在高濂寫此書前,就已經問世。
臊子面在陝西地區身價頗高。除沿襲唐代"長命面"的有關習俗,如在生日做壽時必食外,每遇婚喪喜事,或逢年過節,都要以它來款待客人。舊時,陝西農村還有這樣的習俗:新媳婦過門的第二天,要在婆家舉行一個隆重的擀麵儀式,新媳婦當著客人的面上案擀麵,以測試其技藝的高低。技術高超嫻熟者,擀出的面厚薄均勻,切條細長,下到鍋里不會斷裂,這樣的新媳婦,才能贏得大家的贊譽。
做法
麵條要用手擀成,並達到面薄條細、筋韌光滑、軟硬適度的標準。做臊子是先將豬肉切成薄片,入熱油鍋烹炒,同時加入生姜、食鹽、調料面、辣面和陳醋炒透即成。把豆腐、黃花菜、木耳炒好為底菜,雞蛋攤成蛋皮,切成稜形小片,加切小的蒜苗做漂菜。吃時先將麵條煮熟撈入碗內,打入底菜,再澆湯,放臊子和漂菜。
[!--empirenews.page--]金線油塔
簡介
特點:因外形縷縷金絲盤繞,層層塔樓相疊而得名。味鬆軟綿潤、層多絲細、油而不膩。主要原料:上等麵粉、豬板油。簡要介紹:金線油塔是陝西風味小吃,因外形縷縷金絲盤繞,層層塔樓相疊而得名。該小吃首創於唐代。選用麵粉、豬板油等原料,將烙制改為蒸制而成。
做法
製作方法:1、特粉加水和成軟面團,稍餳。2、豬板油與五香粉、精鹽拌勻,做成板油泥。3、將面團擀成方形片,塗上板油泥抹平捲起再擀成3分厚的片,順長切成細絲,用手拉長在食指與中指上盤繞成圓塔形成為油塔坯。4、普通粉和成面團後擀成兩片薄片,一片鋪在籠屜上,上面擺放油塔坯,另一片蓋在油塔坯上上籠蒸熟。5、出籠時取掉面片,每兩個油塔合在一起,用手略拍打、抖動至蓬松,放入盤中。食時配蒜茸。
[!--empirenews.page--]賈三灌湯包
簡介
賈三是西安城的名人。來到西安,你是無論如何該去拜望賈三先生的,該去品味賈三先生透徹人心的清真和美倫美煥的技藝。找到賈三,你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小吃。西安的小吃多,“賈三灌湯包子”是名頭最大、字號最為響亮的西安小吃之一。
特點:
賈三灌湯包子在製作過程中,選料嚴格精細、工藝複雜考究,使之深得“清真三味”,風味獨到,其特點是“清真妙品、皮薄如紙,餡嫩湯鮮,佐汁香濃”。
賈三灌湯包子的吃法也有講究:一是時間,現蒸熱吃最能體現其風味;二是手法,先用筷子夾住包子收口處,輕輕上提,同時左右擺動,使包子底逐漸脫離籠墊,然後用湯匙托住包子,將包子咬破一個小口,然後輕輕吹氣,待其稍涼,吸出湯汁,品嘗其鮮香,最後;將包子放入佐汁碟,蘸取適量佐汁,入口細品,其餡滑嫩、湯濃厚、皮筋韌。如果再配以八寶粥或黑米粥一起進食,則別有一番風味。
“賈三灌湯包子”享譽三秦、聞名全國,有西安三大名優食品(餃子宴、牛羊肉泡饃和賈三灌湯包子)之一的稱號。在當地流傳著“灌湯包子數賈三”、“古城第一籠”“名星薈萃、群賢畢至”之說。
特點:鮮香肉嫩,皮簿筋軟、外形玲瓏剔透、湯汁醇正濃郁、入口油而不膩。
歷史文化
賈三是回民,西安的回民差不多都是經商理財、運營資本的天才;同時,西安的回民有著悠久的吃苦敬業、愛國愛教的傳統。賈三依靠著優秀的民族傳統和祖祖輩輩傳下的敬業精神,歷經三年初創,五年立基,十年的潛心發現,二十年的不斷出新,創制出了“灌湯”形式的、以“賈三”冠名的系列美食。“賈三灌湯包子”的價值和意義,不只是拘囿於為西安食苑填空補缺的層面,他的“灌湯包子”蘊籍著許許多多令人思考的東西。
做法
製作方法:三鮮湯包等。
主要原料:麵粉、肉、調料。
簡要介紹:灌湯包子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它以精粉燙面制皮坯,選用肋條肉為餡心,用鮮骨髓湯打餡,配以十多種上等調料佐味。包子鮮香肉嫩、皮簿筋軟、外形玲瓏剔透、湯汁醇正濃郁、入口油而不膩。
[!--empirenews.page--]蔥花大肉餅
簡介
相傳唐朝年間,百姓為感激玄奘從西域取經歸來, 分別帶著寓意千卷佛經的各種食品來古城長安(現西安市)祭奠玄奘,後來一位御廚將此食品帶到宮廷當中,經過精心改良成為了宮廷非常獨特的一種御用點心,時過境遷,這種獨特的宮廷御膳又流傳到民間被稱為:“千層肉餅”,並歷經千年,流傳至今。如今北京人幾乎都知道的“宮廷香酥牛肉餅”就是這種“千層香肉餅”。
做法
製作方法:1、500克麵粉加鹼水攪成面絮,再加水和成軟面團揉勻,把剩下的麵粉與菜籽油攪勻製成酥面。2、面團搓成條、揪劑,再將劑子搓成條,上面抹一層油,疊起回餳。3、大肉絞碎加花椒粉、精鹽拌成肉餡。4、壓平面劑,擀成片取餡,放在面片一端攤平,蔥花放在餡上,撒椒鹽面少許,隨即將餡包住,在另一端抹一層酥面,用右手拿起包餡的一端,邊壓邊卷,再扭成螺旋形壓成餅坯。5、將餅坯入烤箱烤25分鐘至兩面金黃。
[!--empirenews.page--]辣子疙瘩
簡介
辣子疙瘩,是戶縣的一種小吃,看著油但是吃起來不膩,色香味俱全。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泡饃,不像羊肉泡饃的饃都是熟的,羊肉泡饃的饃都是半熟的,他用的是鍋盔饃。辣子疙瘩的色澤鮮艷、疙瘩鮮香、湯酸辣。十分誘人,是一種非常辣的小吃。
戶縣世代盛產紅辣椒,辣子的吃法有各種各樣,有醋和辣子、漿水和辣子、乾調辣面子、醬油和辣子,而最好的就是油潑辣子。用油潑辣子調制的辣油肉湯,可以調面,可配多種麵食,也可以泡饃,是一種多用的湯味食品。
調制辣油肉湯,用的雖然是油潑辣子,但不是用燒熱的油潑的,而是用溫油泡的,將辣味全部浸入油中,沒有烈辣的感覺,散髮出一種辣香宜人、十分誘人的味道。
歷史文化
是戶縣的傳統風味小吃。在戶縣、周至一帶群眾中流傳著“秦鎮的皮子、擺湯麵、辣子疙瘩就大蒜”的說法。秦鎮是戶縣的一個鎮,戶縣人招待親友都是以辣子疙瘩為上品,而且對這疙瘩湯里的辣油肉湯很有研究,一看辣油厚不厚,二看嘴唇紅不紅。若油厚、嘴唇紅,說明主家待客厚道;否則就是待客輕薄,要討閒話的。外地人來戶縣,也以品嘗辣子疙瘩為快事。
[!--empirenews.page--]太后火鍋
簡介
遐爾聞名的“西安餃子宴”是中華美食的精品,而最後一道“太后火鍋”則將餃子宴推向高潮。
特點:
如今餃子宴的“太后火鍋”由服務小姐當眾調煮、分碗。一邊煮一邊敘述著當年有趣的故事。每位客人嘗到不等個數的珍珠餃子,都會得到一句滿意的祝福:吃到一個,稱一帆風順;兩個,稱雙喜臨門;三個,稱連升三級;四個,稱四季發財”五個,稱五穀豐登;六個,稱六六大順;七個,稱七星高照;八個,稱八仙過海;九個,稱至高無上;十個稱十全十美。若沒有吃一個,你會得到一句無憂無慮,健康長壽,歡迎您再來”的頌辭。至此中外客人無不歡天喜地。餃子宴以德發長餃子館和解放路餃子館稱盛。
歷史文化
據傳當年慈喜太后與光緒皇帝避難西安,一晚慈喜看完秦腔後感到腹餓,即命御廚趕做她從來沒有吃過的夜宵。廚師深知太后的僻好,就挖空心思,用雞肉作餡,做成小拇指大小的珍珠餃子,用火鍋盛雞湯現煮。每小碗盛三個、六個或九個,慈喜不解,廚師笑道:“取三六九往上走之意”,慈喜大悅。
[!--empirenews.page--]油潑辣子
簡介
陝西關中八大怪 ,油潑辣子一道菜,醮饃拌菜單幹面,嘴巴一抹嫽得太,在陝西,油潑辣子很受人們喜愛,岐山擀麵皮,鳳翔豆花泡饃以及西安最受歡迎的羊肉泡都離不開油潑辣子,油潑辣子也叫油辣子,它是將秦椒碾制的辣椒粉與花生芝麻等境加香味的調料拌勻,然後用熟油潑入,再用農家醋一激,香味撲鼻,油潑辣子就做好了!
營養價值:
中醫藥特色
1.預防心血管病
油潑辣子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管的彈性的作用,能降低血管硬化的發生率,預防心血管疾患。
好的油潑辣子色澤鮮明,口味香辣,劣質的油潑辣子暗淡無光澤,香味很淡。
做法
配料:
八角 170克 花椒 220克 薑片 150克 良姜 50克 甘草 100克 畢卜 50克
桂枝 100克 桂皮 100克 白胡椒 100克 茴香 50克 肉扣 80克 白扣 50克
丁香 25克
製作:
1、將以上調味品,碾碎成末,一定要細,做成後的油潑辣子可增加香味;
2、取秦椒辣椒粉若干(根據自己需要看辣椒粉多少);3、與上面的香味料攪拌均勻置入耐熱容器中待用;
4、取上等菜籽壓榨油,不可選用花生油、芝麻油、豆油等;5、將油加熱至180攝氏度,端離火源冷卻3分鐘(溫馨提醒:安全更重要,小心燙傷);
6、瞄准辣椒粉,將油潑入辣椒粉中,香味撲鼻而來;
7、待熱油潑淨後,用少許農家醋倒盛油的勺或鍋,搖一搖再倒入辣椒油中;
8、大功告成,油潑辣子做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