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做菜網!

曲靖小吃大全_曲靖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 愛料理 編輯:愛料理 訪問手機版

曲靖是雲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雲南省東部,東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毗鄰,南與文山州、紅河州接壤,西與昆明市連接,北靠昭通市和貴州省畢節市,是邊疆中的內地。素有“滇黔鎖鑰”、“雲南咽喉”之稱的曲靖,距省會昆明市120公里,地區面積33,821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多樣,民族風情各異。

特色小吃:茶葉拌豆腐、都督湯、豆燜飯、富樂酥肉、富源火腿、富源烤煙、過橋米線、黑火腿、胡辣魚、羅平花米飯、羅平煙熏肉牛肉湯泡餌、泡椒雞、汽鍋雞、曲靖餌絲、燒豆腐、燒洋芋、燒雲腿、酸菜紅豆湯、土八碗、洋芋雞、沾益辣子雞

過橋米線

簡介

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漢族小吃,屬滇菜系。過橋米線起源於蒙自地區。過橋米線湯是用大骨、老母雞、雲南宣威火腿經長時間熬煮而成的, 所屬菜系滇菜。

歷史文化

過橋米線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相傳,清朝時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島,一個秀才到島上讀書,秀才賢慧勤勞的娘子常常弄了他愛吃的米線送去給他當飯,但等出門到了島上時,米線已不熱了。後來一次偶然送雞湯的時候,秀才娘子發現雞湯上覆蓋著厚厚的那層雞油有如鍋蓋一樣,可以讓湯保持溫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線等吃時再放,還能更加爽口。於是她先把肥雞、筒子骨等熟好清湯,上覆厚厚雞油;米線在家燙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島上後用滾油燙熟,之後加入米線,鮮香滑爽。此法一經傳開,人們紛紛仿效,因為到島上要過一座橋,也為紀念這位賢妻,後世就把它叫做“過橋米線”。不脛而走。

做法

過橋米線由四部分組成:一是湯料覆蓋有一層滾油;二是佐料,有油辣子、味精、胡椒、鹽;三是主料,有生的豬里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以及用水過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輔料有來過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蔥絲、草芽絲、絲、玉蘭片、氽過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燙過的米線。油封面,湯汁滾燙,但不冒熱氣。

[!--empirenews.page--]

宣威火腿

簡介

宣威火腿,雲南省著名漢族特產之一,因產於宣威而得名。它的主要特點是: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適中;切開斷面,香氣濃郁,色澤鮮艷,瘦肉呈鮮紅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頭略顯紅,似氣尚在滋潤。其品質優良,足以代表雲南火腿,故常稱“雲腿”。

宣威火腿的歷史悠久,最遲始於明代。20世紀初,浦在廷等人集資興辦“宣和火腿公司”,引進機械設備製作火腿罐頭,繼而“雲南宣威浦在廷兄弟食品罐頭有限公司”成立,其產品於1923年參加廣州等地賽會受到各界的好評。孫中山先生為其題詞“飲和食德”,從此名聲大著,遠銷香港、新加坡等地。

宣威火腿經久不衰,主要是取決於其色香味美,營養豐富,風味獨特。而宣威火腿的形成,又取決於宣威獨特的地域地理氣候環境。《宣威縣誌稿》載:“宣腿著名天下,氣候使然”。的確如此,鄰近宣威的其它地區用與宣威相同的豬種,相同的飼養方法,相同的醃制工藝,製作出來的火腿其味道與宣威火腿相差甚遠。宣威火腿肉香馥郁,口感純美的秘密,在於宣威獨特的自然環境及氣候條件。

歷史文化

宣威火腿的生產、加工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有關資料,宣威這塊厚重的紅土地上,早在新石器時代就留下了祖先的足跡——格宜尖角洞文化遺址。至秦,本境已開通五尺驛道。三國時代,本境留下蜀國兵將駐紮的“諸葛大營”。明朝,重修古驛道,古驛道旁留下了“山高水長,水流雲在”的摩崖石刻以及傅友德南徵的“古戰場”、“古炮台”、“烽火台”遺址。“南方古絲綢之路”途經宣威,證明宣威在遠古時代就具有相當程度的商業文明。所有這一切,都印證了宣威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宣威火腿同樣如此,其歷史之久遠,竟令人難以查清其起源於何時。相傳,我國在春秋戰國時代即有醃肉,且孔子喜食。到宋朝,抗金民族英雄宗澤發明“火腿”,火腿在我國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至於宣威火腿,究竟起源於何時,已難詳其考,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明設宣威關,清置宣威州,使宣威火腿有了成名的前提和基礎。也就是說,自清雍正五年(1727年)置宣威州後,火腿便以地名命名,稱宣威火腿,流傳至今已有近三個世紀的成名史,其聲譽馳名中外,被美稱為華夏三大名腿之一,宣威因此而獲火腿之鄉的美譽,

真可謂:“火腿文化源遠流長,西南重鎮商機無限”。據《宣威縣誌》記載,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就以身穿綠袍,肉質厚,精肉多,蛋白豐富鮮嫩可口而享有盛名。清光緒年間,曾懿編著《中饋錄》中收有“宣威火腿”的制法。據此及有關史料推斷,宣腿之生,最遲明末即成,雍正時代即流入滇川首府,清末流到東南沿海,民國初年,以浦在廷先生為首的火腿公司已將火腿罐頭遠銷東南亞。1923年孫中山大總統題贈“飲和食德”,宣威火腿從此名聲大震,香飄四海,載入世人食譜大全。

做法

宣威火腿形似琵琶,身穿綠袍,三針青香無異味,且富含蛋白質、脂肪、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物質。其風味的形成,除以豬種、飼養、加工技術有關外,發酵過程是最重要的影響環節,經雲南省微生物研究的研究表明,國內外種類的火腿,其主系列成份大同小異,但非主系列成份(營養成份及色香味)因發酵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其它外地人通過來宣威學習,可以利用其加工技術,但是所加工火腿不在宣威貯存、發酵或用外地鮮腿在宣威加工醃制、貯存都是形不成宣威火腿的。如昭通、四川、緬甸曾經派人來宣學習宣威火腿加工技術,回去後如法加工,但因氣候、水土等條件不同,無法醃制出宣威火腿;在外地工作的宣威人回老家,都要帶一點鮮豬肉和宣威火腿回工作所在地,是因宣境內所產鮮豬肉肉質滋嫩,味道鮮美;而帶宣威火腿則要選發酵成熟的老腿,否則因氣候、水土環境的改變,好腿變成壞腿。就是宣威周邊鄰近地區所產火腿,加工醃制方法一樣,也因氣候、水土不同而在品質上始終與宣威火腿有很大差距,尤其是色香味上差距相當明顯,因此這些周邊鄰近地區所產火腿,長期以來都要冠以宣威火腿頭銜,才賣得出去。這說明瞭宣威火腿營養風味的形成,主要是在宣威特殊的地域氣候環境條件下,經過風乾,發酵成熟而形成的。宣威火腿的理化指標,外官形狀,營養風味決定了其質量特色。宣威火腿醃制時只用食用鹽,不加任何食品添加劑,其理化指標優於國標,特別是亞硝酸鹽含量很低,成為宣腿的一特異性。宣威火腿的精加工產品美觀大方,營養豐富,風味獨特,質量上乘,食用方便。是宣威人民根據其特定的生產環境不斷總結完善,依據消費需求,立足於國際市場接軌,並與其先進的食品加工技術,使宣威火腿在保持傳統風味的同時,更加精美,而發揚光大。

[!--empirenews.page--]

汽鍋雞

簡介

汽鍋雞是雲南的名菜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滇南民間流傳。建水出產一種別緻的土陶蒸鍋,叫“汽鍋”,是專門用來蒸食物的。

歷史文化

早在清代乾隆年間,汽鍋雞就流行在滇南一帶。相傳是臨安府(今建水縣)福德居廚師楊瀝發明的吃法。那年皇帝巡視監安,知府為取悅天子,發出布告徵求佳餚,選中的賞銀50兩。楊瀝家貧,老母病重,為得重賞,他綜合了當地吃火鍋和蒸饅頭的方法,創造了汽鍋,又不顧生命危險,爬上燕子洞頂採來燕窩,想做一道燕窩汽鍋雞應徵。不料汽鍋被盜,楊瀝被問欺君之罪,要殺頭。幸而皇帝問明真相,免楊瀝一死,並把福德居改名為“楊瀝汽鍋雞”。從此汽鍋雞名聲大振,成滇中名菜。那時汽鍋雞的做法很簡單,但味道很醇正。汽鍋的前身是陶制火鍋。汽鍋雞的前身是楊林雞。早年,雲南楊林。建水等地用名貴藥材冬蟲夏草偎仔雞,叫“楊林雞”,煨雞的陶制火鍋叫“楊林鍋”。楊林鍋產於建水,建水陶器已有千年以上歷史。在清代,陶工師傅潘金懷用紅、黃、紫、青、白五色陶土燒結成彩色陶器。一九二一年,有一個叫向逢春的陶工,繼承了他家祖傳的手藝,創制了烹任用汽鍋。就這樣,“汽鍋雞”取代了“楊林雞”。汽鍋現由雲南省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大量生產。人們形容建水陶“明如水,亮如鏡”,“體如鐵石,音如磬鳴”。六十年代周總理出國訪問,曾攜帶建水紫陶汽鍋、花瓶作為禮物贈送外國朋友。

做法

材料:各種類型的雞一隻,要求肥瘦適中,現宰的立即做最佳;重量根據汽鍋大小,切塊後碼放入汽鍋內不超過汽鍋1/2到2/3深度。蔥姜少許。選配:竹蓀、宣威火腿等,也可根據喜好搭配其它食材。若食療可準備些藥材如:蟲草、天麻、三七等。

製作步驟:1、雞切成3釐米見方塊,姜切片,整蔥切兩段,用刀背拍松。雞油掏出備用。2、雞塊入鍋氽過洗淨擠乾。3、裝入汽鍋內。若配以決定基礎味道並需要長時間蒸才能出味道的食材(如宣威火腿等),一起放入。蔥姜、適量雞油最後鋪上。4、燒開一鍋水,將汽鍋坐於燒水鍋上,若汽鍋和燒水鍋的接縫處漏氣,用面糊糊上。蓋汽鍋蓋。5、過10分鐘檢查一次,若汽鍋內已有較多湯水,說明雞肉沒有控乾(蒸餾不可能這麼快),拿出來重復步驟2,並將雞肉滲出污水倒出、汽鍋重新洗淨。6、開始長期蒸餾過程,由蒸餾產生的湯水會一點點增多(無需再檢查)。若燒水鍋較小,中間要檢查燒水鍋內是否燒乾並補充。7、根據鍋的大小,2~4個小時內能夠做好,以湯量和鍋所對應的食用人數分量為準。8、若配以竹蓀或類似食材,根據種類不同,在起鍋前半小時左右(時機選擇見注意事項最後一段)放入。9、若食用第二次,盡量不要動雞肉;第一次剩的雞油可以加入一些。

[!--empirenews.page--]

涼拌豌豆粉

簡介

涼拌豌豆粉是曲靖人十分喜愛的雜糧製品。涼拌豌豆粉是曲靖當地的特色熱門小吃之一,在當地很受歡迎。尤其在夏季食用很涼爽。是用乾豌豆粒,磨瓣去皮,用水泡發後,摻水磨成漿,經過濾、熬者成糊,冷卻後凝回而成。質地細膩滑嫩,色澤姜黃,口感有豌豆的特殊芳香,經刀功成形後烹調可熱吃或涼吃。

做法

主料:豌豆粉 輔料:辣椒香菜醬油

做法:1.(1)制粉:將乾豌豆淘洗乾淨,曬乾,磨成豆瓣,除去皮,再磨成粉,過籮篩篩出細面入盆兌入清水(2千毫升)攪成漿,加鹽。鍋上火,注入水,待水溫至40攝氏度左右時,徐徐淋入豌豆漿,邊淋邊用鐵鏟鏟動鍋底,將鍋巴(也受熱凝固的片)翻出、防止糊底,直到稠濃。當鍋已與糊漿各佔一半時、盛入瓦盆冷卻凝固後、翻扣在木板上,蓋上濕紗布。2.(2)兌調料:香菜洗淨切細入碗。姜、蒜去皮剁成泥分別裝碗兌上涼開水成為姜汁,蒜汁,其他調料分別各裝1碗。(3)裝碗:將豌豆粉切成薄條入碗(傳統做法是切一片放在左手掌內,右手拿餐刀把左手掌內的豌豆粉打成薄條,一面打一面入碗)。根據就餐者口味要求,用小木勺將各種調料舀入碗內,拌勻即可食用。

[!--empirenews.page--]

鱔魚涼米線

簡介

鱔魚涼米線,是以米線為主料,配以鱔魚、肉皮、薄荷、韭菜、豌豆粉涼拌而食。成品麻辣鮮香,是夏季名吃。 豬肉皮的營養比豬肉還高,並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我國古代名醫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中有“豬膚湯”一劑,載其功用為“和血脈、潤肌膚”。

做法

主料:米線1000克。 配料:豌豆粉200克,鱔魚、水份肉皮各100克。 調料:精鹽花椒面、咸醬油各5克,面醬8克,味精3克,辣椒面、韭菜、大蒜、油渣泥各10克,鮮薄荷15克,醋20克,熟菜子油50克,紅糖30克,肉湯100毫升。

製作方法:1、鱔魚宰殺,剔去骨,除去內臟,切成長3×5釐米的段。水發肉片切成小塊。韭菜燙熟切段,薄荷洗淨。蒜切成米粒。豌豆粉切成1×1釐米的塊。2、炒鍋上中火,注入油煉透後,下蒜粒(5克)、面醬炒香。再下辣椒面(5克)炙香,下鱔魚煸炒至黃色時,下鹽 、花椒面2克、醬油、味精,注入湯以沒過魚為度,燒熟裝盆。鍋上火,舀入鱔魚湯,放入肉皮煮爛裝盆。3、大蒜5克搗成泥,加醋、紅糖對成汁。鍋上火,注入油15克,七成熱時下花椒面3克。油渣泥、辣椒面5克、芝麻炙成油。4、取碗5個,每個放米線200克,豌豆粉40克,將上述配、調料分5份澆上拌食。

[!--empirenews.page--]

豆燜飯

簡介

雲南省四季如春,常年時鮮蔬菜不斷。隆冬季節青蠶豆、青豌豆等蔬菜上市,所謂青蠶豆米即尚未完全成熟處於生長期的綠色蠶豆,剝去兩層外殼,留下的肉仁,自然翠綠鮮嫩回甜。每年春節期間青蠶豆或青豌豆上市,民間都做豆燜飯嘗新的習俗。

做法

用料:大米100克、糯米100克、青蠶豆100克、去皮宣威火腿120克、土豆150克

做法;1、大米與糯米混合後淘洗乾淨,以1:1的比例用清水浸泡1小時。2、宣威火腿切約1公分的小丁,土豆去皮也切成同樣大小的丁。3、燒熱炒鍋,加入20克左右的植物油,用豬油更好吃。4、下土豆丁小火煸炒至半熟,再加入火腿丁和青蠶豆。5、將上述材料翻炒均勻後倒入燉煮鍋6、將浸泡後的米和水一起倒入拌勻,用中火燒開。7、煮至米飯開始收水,用筷子適當攪拌一下,待水差不多乾時,趕上鍋蓋,轉微火15分鐘關火,悶5分鐘即可。

[!--empirenews.page--]

燒豆腐

簡介

燒豆腐是滇南地區的風味小吃,每塊約二十克重,是採用優質黃豆經磨豆、去殼、泡發、磨漿、煮漿、濾漿、成型、濾水、發酵等十餘道工序製成。其中發酵工藝是關鍵,發酵時間短了豆腐發硬且有酸苦味,過長則腐敗變質。所謂燒豆腐實際是一種小型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豆腐經發酵處理後許多不易於人體消化吸收的營養素,受到酵母或真菌的分解而有利於人體需要。

做法

做法一:主料:豆腐(500克) 豆腐渣(200克) 輔料:玉米(黃)(100克) 調料:姜(10克) 大蒜(10克) 鹽(10克)

製作方法:1. 把豆腐切成厚3 釐米、長6 釐米的方塊,用旺火烤至淡黃色;2. 玉米面加適量油炒香備用;3. 把姜、蒜放在一起搗成泥,摻入豆腐渣、炒玉米面和鹽製成蘸頭;4. 食用時以白水將豆腐煮熟,蘸上蘸頭,趁熱吃最好

[!--empirenews.page--]

沾益辣子雞

簡介

沾益辣子雞是中國著名餐飲特產,是滇菜代表作,也是曲靖、沾益的宣傳名片,產於雲南省曲靖市沾益縣西平鎮,有百年歷史,因其選料精殊挑剔、製作道序複雜、味道辣香爽口而名震四海。較具代表性的是龔氏辣子雞。

歷史文化

龔氏家族為沾益辣子雞的美名傳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說起辣子雞,在沾益,人們提到最多的就是龔氏,據說發明辣子雞的沾益龔氏祖上頗具傳奇,明朝地質學家徐霞客探尋珠江源時,曾在沾益投宿當地富豪龔起潛家裡,而龔起潛正是後來發明辣子雞的龔氏先人。

做法

材料:雞肉500克 輔料:香菇10朵、蒜苗1把 調料:食鹽4克、蔥2根、姜3片、蒜4瓣、乾辣椒1把、料酒4克、生抽4克、植物油10克、剁椒1小碗、花椒少許、雞精少許

製作方法:1.將蒜和少許姜搗碎加適量的鹽、花椒混合在辣椒碎里;鍋內倒油將混合好的辣椒碎放入炸香。2.炸好後關火;將炸好的油辣子出鍋。3.香菇洗淨切塊;蒜苗洗淨切成段。4.雞塊用開水氽燙洗淨;鍋里倒油放入蔥姜蒜爆香。5.將洗好的雞塊放入鍋里放入紅椒和料酒翻炒;將雞塊的水份煸炒乾後加入炸好的油辣子。6.再倒入適量生抽;放入洗好的香菇繼續翻炒。7.加入一碗水,加適量的鹽調味,加蓋燜煮;煮至水份快要收乾放入蒜苗。8.蒜苗放入,撒少許胡椒粉快速翻炒;蒜苗放入後翻炒時間不用太久,加入雞精,裝盤出鍋即可。

[!--empirenews.page--]

泡椒雞

簡介

泡椒雞,油而不膩,辣而飄香。泡椒雞顧名思義將紅袍泡椒與雞一塊燴制,使其不但滑嫩無比,更多了幾分鮮辣之氣。曲靖人做泡椒雞,通常將雞肉洗淨切成5毫米厚的片,擁水淀粉、料酒、胡椒粉拌勻;將泡辣椒切成與雞片等大的片。用鹽、紹酒、糖、胡椒粉、水淀粉、少許雞粉加3湯匙水勾成調味汁。沙鍋中倒入3湯匙油,燒熱後下雞片炒散,下蔥末、薑末和蒜末和泡辣椒炒香,倒入調味汁,翻炒均勻岀鍋即可。還可在此菜中加入一些冬筍塊或泡姜,肉熟後,放適量鹽和少許花椒粉,撒入蔥花起鍋,更加可口。

做法

原料:雞胸脯肉300克、泡辣椒50克、蔥末20克、姜絲10克、蒜片10克、鹽適量、糖1茶匙、料酒1茶匙、雞粉、水淀、粉各適量、胡椒粉少許。

製作方法:1、將雞胸脯肉洗淨切成5毫米厚的片,用水淀粉、料酒、胡椒粉拌勻;將泡辣椒切成與雞片等大的片。2、用鹽、紹酒、糖、胡椒粉、水淀粉、少許雞粉加3湯匙水勾成調料汁。3、炒鍋中倒入3湯匙油,燒熱後下雞片炒散,下蔥末、薑末和蒜末和泡辣椒炒香,倒入調味汁,翻炒均勻出鍋即可。

[!--empirenews.page--]

曲靖蒸餌絲

簡介

餌是雲南的一種傳統風味食品。雲南人喜歡吃餌,更擅長製作餌。雲南餌品種繁多,較有名氣的有昆明端仕街的小鍋鹵餌、巍山肉餌塊絲、回族的燒餌夾鹵牛肉、騰衝的炒餌以及火腿雞雜餌絲等等,而下面要介紹的曲靖蒸餌絲,則堪稱一絕。要說曲靖的蒸餌絲,時間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

做法

材料:八角、草果、香菇、水洗芝麻、紅皮大蒜、精鹽、白糖、味精。

製作方法:曲靖蒸餌絲的製作過程並不複雜。取上好的餌塊,先用涼水浸泡,再切成片,然後均勻地切成絲,加入少許菜油拌勻後放入木甑或竹甑里蒸至餌絲發軟時,取出裝入碗中,放上焯熟的韭菜、綠豆芽,調入精鹽、白糖、味精,淋上熬好的甜醬油,蓋上肉醬、蒜泥,撒上酸菜,喜歡吃辣的顧客還可以自行放上油辣子,最後拌勻就可以食用了。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