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做菜網!

商丘小吃大全_商丘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 愛料理 編輯:愛料理 訪問手機版

商丘因歷史厚重而聞名,全市共有文物保護單位200余處,其中商丘古城是全國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商丘是商人、商品、商業的發源地,因此被稱為“三商之源”。同時也是“火文化”的發源地,早在遠古時期,“三皇”之一的燧人氏在這裡發明瞭人工取火。

特色小吃:安平煸炒雞、炒冰、東關劉氏牛肉、風味鹵肘子、歸德蝦子燒素、郭村孟家燒雞、郭家水煎包、利民羊肉湯、馬家包子、毛家傳統滷菜、南瓜豆沙、寧陵李家綠豆糊糊、冉家五香糟魚、任湖狗肉、啥湯、哨子湯、睢縣張老太燒雞、睢州老四樣、睢州燒雞、蝦子燒素、夏邑蒲菜、夏邑糝湯、羊肉燴面

郭村孟家燒雞

簡介

郭村燒雞是商丘(商丘市郭村鎮)現傳統名菜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該產品的特點是:香味撲鼻、色佳味美,肉質嫩白,形體完整、爛而不膩,回味悠長,如趁熱時提雞兩腿於盤上,輕輕一抖,即肉骨脫離,肉落入盤中。

50年代孟家燒雞製作人孟昭行曾兩次出席河南省科技技術交流會,被省命名為“燒雞能手”、“燒雞技師”。

做法

配料:健康一年以上家雞10只,野生山人參一支,陳皮…10克,八角…10克,辛夷…2克,小茴香…2克,大鹽…50克,飴糖…300克,肉蔻…5克,橘皮…13克,砂仁…2克,丁香…3克,白芷…5克,草果…3克,山椒…3克

製作工藝:原料雞的選擇→宰殺→加工→造型→過油上色→配料文火煮制

[!--empirenews.page--]

安平煸炒雞

簡介

安平煸炒雞產於柘城縣安平鎮。煸炒雞是當地傳統的漢族名小吃,為安平鎮丁家所祖傳,至今有百餘年的歷史。炒鍋燒熱,油在旺火上燒至六成熟,推入雞條,小火,不停地煸炒,煸至雞皺皮,加入,辣椒花椒,黃酒、醬油白糖味精,,蔥 雞熟後加紅油,麻油,芝麻,出鍋。

做法

配料:雞 乾辣椒,花椒,姜絲 蔥段 少許,黃酒 紅油 食鹽 醬油,白糖 味精 麻油 芝麻

方法:1.光雞先卸下翅膀,斬下雞頭、頸,割下雞腿,將雞身斬成1寸左右的寬條,再橫著斬1寸大小的條,2.雞塊放在容器中,加入黃酒、醬油拌勻,使雞染紅,吸收鮮咸香味.3、炒鍋燒熱,油在旺火上燒至六成熟,推入雞條,小火,不停地煸炒,煸至雞皺皮,加入,辣椒,花椒,黃酒、醬油、4、白糖和味精,姜,蔥 雞熟後加紅油,麻油,芝麻,出鍋。

[!--empirenews.page--]

利民羊肉湯

簡介

清澈澈的城河水環抱著一座小小的古城,它有一個最古老的名字,叫做“虞國”,在以後的朝代里,它改名叫虞城。到上個世紀的1953年,谷、虞兩縣合併,新的虞城縣城定在馬牧集,原來的虞城從此改名為利民鎮。現在利民鎮最有名的小吃就是羊肉湯,在利民老城內外,每個餐館裡都賣有羊肉湯,而且一年四季不斷,下館子就餐的人總是要喝上一碗羊肉湯的,因為利民鎮的羊肉湯的確有特殊的風味。

做法

用當地健壯的山羊,現用現殺,先是用羊骨,油熬制老湯,每天凌晨四點鐘開始上鍋,放上白芷,花椒,丁香,三代,草果,小茴,辣椒等十九味傳統作料,煮湯時放上鮮羊肉熬煮,肉熟後撈出待用。食用時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在碗中,用沸湯衝涮三遍,加入調料,味精,香菜,蔥片等,然後用鍋中的沸湯衝成羊肉湯,特色為“三清”即上層油清,中層湯清,下層肉清,整體清澈透明,一眼見底。味道鮮美,清香可口。再配帶燒共食,更美味佳餚。

[!--empirenews.page--]

水激饃

簡介

水激饃原名水浸饃,發源於商丘古城歸德府的一種漢族傳統名點,屬於豫菜系。成品色澤鮮艷,外焦里濃,香甜可口。因糖汁中有水,饃炸好後要放在水里激一下,所以叫水激饃。相傳明代閣老沈鯉(河南商丘人)每次招待賓客,必要家傳的水激饃上桌。

歷史文化

一段優美的故事來過歷史文化名城商丘的客人,無不為吃到商丘水激饃而感到滿足。商丘水激饃以典型的傳統口味譽滿華夏,並為外國客人贊不絕口。  商丘水激饃原名水浸饃,發源於古老的歸德(商丘)城。傳說,曾做過明朝閣老的沈鯉(河南商丘人)在京城做官時,每次招待賓客,必用家鄉的水激饃。這一美味的產生,有一段優美的故事。  沈鯉80歲告老還鄉,皇帝來歸德府看望他,席間提出要品嘗歸德名產。沈鯉將自己的家菜水激饃奉上,皇帝吃後十分贊賞,說是“飽了口福”,並問起水激饃的來歷。沈鯉說,過去,他家雇了個窮人做廚工。這廚工十分節儉,家裡人吃剩下的饃放乾了,他總捨不得扔,用水浸了浸,油炸後放在糖汁里浸拌,然後給府里的傭人們吃。沈鯉發現後,讓廚工也給他送一份來。他吃了一口,覺得鮮美極了,便讓廚工經常給他做這種饃吃,並以此作為美味招待客人。客人們覺得好吃,便讓家聘廚師到沈府學做水激饃。從此,歸德官府的宴席上,便多了這道菜。

做法

製作方法是將饅頭切成寸許長、指頭般粗細的饃錠兒,乾後放入40度左右的熱水中浸透,再放入滾油中炸成金黃色,撈出後疾速放入提前備好的稀糖汁中,經二三秒鐘後撈出,成品色澤鮮艷,外焦里濃,香甜可口。因糖汁中有水,饃炸好後要放在水里激一下,所以叫“水激饃”。

[!--empirenews.page--]

蝦子燒素

簡介

蝦子燒素香、味、形俱佳,具有濃厚的豫東風味──色重、香濃、湯厚、火透。 湯 夏邑 ,是河南省漢族傳統小吃中的名膳之一。晚清時,老廚師關合清每次招待飲差大臣都以蝦子燒素拿手。民國時,廚師陳思榮、陳思明將上菜的烹調技術推進一步,並由官府菜推廣為市肆菜。

做法

主要原料:麵筋、蝦子,畏料有雞皮、香菇銀耳、雞鴨湯等。

製作方法:用溫油將麵筋炸透,撕成塊狀,然後加入蝦子、雞皮、香菇、銀耳、雞鴨湯,用文火煨湯收汁。

[!--empirenews.page--]

啥湯

簡介

啥湯是夏邑人民的特色小吃,其色、香、味具佳,含熱量高,冬夏皆宜。傳說起源於彭祖的“雉”,以雞湯為基礎,伴以麥仁、麵筋、胡椒粉、等原料,味鮮香辣,口味獨特,深受人們喜愛。

歷史文化

早在4300多年以前,中國烹飪的先師——彭祖,曾用野雞配麥糝製作的雉羹獻給堯帝,得到堯的賞識,封邑於大彭氏國(今徐州市)。雉羹是啥湯的前身,可謂中華民族最早的湯羹。《說苑·雜言》中就有“七日不食,藜羹不糝”的記載,春秋時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載:“孔子窮於陳蔡,藜羹不糝”。《禮記·內則》稱:“糝,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為餌,煎之。”這裡所說的“糝”,頗類今糝。清康熙年間《沂州志·秩》所列16種品中有“糝食”。相傳糝是古代西域人的早餐飲料,唐朝傳入內地。

做法

一般經選料、制湯、成糝三步。主要用料以肥老母雞肉、麥米、蔥、姜、五香粉、鹽、麵粉等。以雞糝為例,通常以300碗糝為一製作單位,需用母雞10只,麥米250克,蔥750克,姜1500克,五香粉150克,鹽750克,醬油1000克,胡椒粉150克,麵粉5000克,味精120克,水及點碗用的香油、適量。製作時,將火攻至發響,加入雞和麥米,熬煮3至4小時,把雞撈出拆架,再把蔥、姜、鹽、胡椒粉、五香、醬油放入盆碗中攪拌均勻,連同雞一起投入甑中,用小火吊十幾個小時,吊出高湯來。開鍋後,將麵粉加水調成糊狀,入甑。再開鍋,即成。飲用時,將味精放入攪拌。在碗中放熟雞肉絲,用糝湯澆上,點上少許醬油和醋,便成了湯薄味濃的雞肉糝。這還不算,蛋花不是煮熟,而是用滾熱高湯直接衝開。為了避免留下生蛋的腥氣,師傅得有足夠臂力和準頭,把煮沸的高湯舉到半米高空,手腕一揚間,沸湯如飛流瀑布急衝直下,高溫與速度兼備,一碗蛋花簡直衝得氣勢如虹。有的還加進砂仁、公丁香、陳皮、肉桂、紫豆(去皮)、八角茴、小茴、玉果、廣桂、白芷、良姜、花椒等藥料,以增加溫脾健胃功能。

[!--empirenews.page--]

焦餎餷

簡介

焦餎餷是睢州獨有的漢族傳統小吃。入口脆香不膩,爽口宜人。適量食用,有清熱解毒、怯火、降脂之獨特功效。曾為康熙一朝宮廷貢品,系優質綠豆和小米手工水磨為漿,先加工成扎卷,再均勻切割成條塊油炸而成。入口脆香不膩,爽口宜人。適量食用,有清熱解毒、怯火、降血脂之獨特功效。

做法

原料“扎卷”,系精良綠豆、小米泡制磨漿,入鍋灘成薄葉,然後疊扎而成。將扎卷切丁過油即為焦咯炸,蔌淡、或甜、或咸、或糖燒、或醋溜、或袋裝,口味不一,用途多擇。淡者下湯,其餘均作拼盤用之。拼盤時,可擺成各種優美的造型,味鮮可口,清香酥脆,嚼後無渣,清熱解毒,色澤金黃透亮。

[!--empirenews.page--]

陳店麻花

簡介

虞城縣陳店集麻花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屬於豫菜系。是景家祖傳,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陳店麻花,分甜、咸兩種。香甜酥脆,咽後無渣,炸出後可放兩月不回潮。其色澤金黃透亮,形狀似麻繩頭,故曰"繩頭麻花"。有精粉、純香油、純白糖和鹽鹼麵製成。工藝經過兌料、打花、兌水、和面、切劑、揉條、生品小油烹炸等七道工序。

歷史文化

陳店麻花盛名的由來,相傳是清朝康熙皇帝品南巡,路經景龐莊,聽見有人叫賣"景家麻花,又甜又香"康熙皇帝品嘗後,果然不錯。自此,列入御餐,年年進貢,景家麻花更名聲大振,生意興隆,代代相傳。景家原藉山東清平縣景龐莊,因遭災害,遷河南虞城縣陳店集安家落戶,故"景家麻花"改名"陳店麻花"。景譽名是麻花手藝創始人。今手藝已傳至七世孫景富民之手。現在產品暢銷北京、上海、陝西、廣東、深圳等地。

做法

有精粉、純香油、純白糖和鹽鹼麵製成。工藝經過兌料、打花、兌水、和面、切劑、揉條、生品小油烹炸等七道工序。

[!--empirenews.page--]

冉家五香糟魚

簡介

冉家五香糟魚是夏邑縣老城裡冉獻東祖傳製作,距今已有200餘年歷史。相傳在清乾隆年間列為貢品。五香糟魚選擇夏邑城湖特產200克左右重的肥嫩鯽魚為原料,整魚不去鱗片,剖腹去內臟,經醃制、油炸、放入多種佐料精工燜制而成。其色金黃微帶赤,香味濃郁而醇正,骨酥刺爛形不變,魚肉鮮美營養高。熱吃不膩,涼吃不腥,實為宴席美肴、佐餐佳品。

歷史文化

冉家五香糟魚是夏邑縣老城裡冉獻東祖傳製作,距今已有200餘年歷史。清乾隆年間列為貢品。

做法

原料:五香糟魚選擇夏邑城湖特產200 克左右重的肥嫩鯽魚為原料

做法:1、整魚不去鱗片,剖腹去內臟,2、經醃制、油炸、放入多種佐料精工燜制而成。其色金黃微帶赤,香味濃郁而醇正,骨酥刺爛形不變,魚肉鮮美營養高。熱吃不膩,涼吃不腥,實為宴席美肴、佐餐佳品。

[!--empirenews.page--]

郭家水煎包

簡介

永城薛湖郭家水煎包,於2000年被商丘市商業貿易局、商丘傳統風味名小吃評審委員會評為“商丘傳統風味名小吃”,同時被市政府認定,並予以命名、頒牌。

歷史文化

傳說,一次劉邦的隊伍敗北,人馬被楚軍衝得四散,劉邦帶著一支殘兵往芒碭山退去,因為芒碭一帶是自己最初起義的地方,人地均熟,比較安全。當時正是仲夏,天氣非常炎熱,趕路的劉邦又飢又渴,就在難以堅持的時候,忽然發現路邊有一草房,便停下來,命人去房中討水。房中的主人是一老媼,聞聽漢王到此,忙將家中僅有的一碗稀飯和幾個包子端出來,躬身獻上:“漢王,實在對不起,就這麼多吃的了,請你委屈著用吧。”劉邦接過,大嘴大嘴地將包子和稀飯吃下,頓覺有了精神,身上也有了勁。他問老媼:“方才我吃的是什麼美味?味道好極了。”老媼回答:“算不得什麼,只是家常便飯。”劉邦問起家常便飯的做法,老媼作了回答。劉邦聽得有趣,隨即以包子的做法起個名叫“水煎包”。

做法

郭家牛肉煎包,以精粉、新鮮牛肉、粉條、小磨香油、蔥、姜、花椒等十多種原料,經發麵、調餡、擀皮、包制、水煎而成。剛出鍋的水煎包熱氣騰騰,香味撲鼻,色澤金黃,油光透亮,誘人饞涎。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