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做菜網!

贛州小吃大全_贛州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 愛料理 編輯:愛料理 訪問手機版

贛州,簡稱“虔”,別稱“虔城”,位於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南大門,是江西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

特色小吃主要有:三杯雞糯米雞、生煎鴨、米粉魚、鱔魚、饊子、陡水湖全魚宴、贛南小炒魚、魚、魚粉皮、珍珠粉、客家釀豆腐、蝴蝶魚、荷包胙、蛋菇湯、興國魚絲、竹筒粉腸、民間瓦罐煨湯、豫章酥鴨、三杯狗肉、贛味乳狗肉、四星望月。

魚餅

簡介

魚餅是一道漢族傳統名菜,歷來以浙江溫州魚餅、江西贛州魚餅和廣東順德魚餅最為有名。順德均安魚餅肉質鮮嫩、鮮而不腥、低脂肪,營養極為豐富,魚餅色澤金黃,具有香、滑、爽、嫩、鮮的特色,是下酒下飯之佳餚,令人“食過番(再)尋味”。

歷史文化

魚餅有上千年的歷史,長期以來只在皇宮貴族的御宴中流行。相傳在上古時期,舜帝南巡,深得他寵幸的瀟湘二妃陪伴左右。由於旅途勞累,二妃茶飯不思,日漸消瘦。無奈中舜帝便尋名方,仍不能緩解。後來一個名叫伯的漁夫,奉上他精心製作的魚餅,瀟湘二妃吃後,頓覺精神倍增,旅途勞累一掃而除。愛民如子的舜帝,見魚餅如此神奇,遂令伯將製作方法傳與眾人,自此魚餅廣為流行。清朝光緒年間,光緒帝的愛妃——珍妃,從小對魚情有獨鍾,每餐必食。而她愛吃的魚餅自傳入宮中有,在宮中盛極一時。為彰顯皇宮氣派,御膳房的御廚們,根據珍妃所授的配方,經過精心改進和提升,成了宮廷中的一道名菜,這就是著名的珍妃魚餅。但是,隨著珍妃因追隨光緒支持戊戌變法,而被慈禧賜死後,珍妃魚餅也隨珍妃一起在宮中消失。

做法

1、澱粉不能多,因加熱後,會成粘糊狀,使空氣在魚茸內減少,直接影響魚餅加熱後的漲發;加鹽不能少,少了魚茸不能吃夠水,而影響魚餅脹發,加水應3 至4 次,否則魚茸水。加蛋後,要用勁攪打,併發澎澎的響聲,使蛋液充分溶入,而使魚茸含氣泡,油炸時,魚茸內的氣泡遇熱膨脹。2、魚肉適宜用青魚草魚桂魚,重量在1000 克以上,吸水充分。3、炸魚餅掌握好火候、油溫,魚茸不能過早下鍋,早了表面蛋白質不能及時凝固,但過了六成會凝固硬殼,影響膨脹。4、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菜油1000克。

[!--empirenews.page--]

牛皮糖薯乾

簡介

牛皮糖薯乾,是江西興國傳統的漢族小吃,色澤紅潤透明,味甜爽口。

做法

挑選每個重約3兩左右的遲栽紅薯,要求含澱粉少、含糖分高。選好薯塊後,不必對其加工、洗滌,只需晾在通風處,使失水至薯軟為止。應該選擇能穩定幾天的晴天,將薯塊摘下洗淨,投入鍋內,煮熟為度。接著切片,煮熟後撈起剝皮,用或用刀,切成薄片,及時攤在蔑簟上曝曬,不可太乾或太濕,至適度為止。再將曬至乾燥適度的薯乾疊貼起來,用棕葉絲捆扎住,扎的過程中要務必保持薯片的平整。最後添香暴蒸,將捆扎好的薯乾放入蒸籠中,放點橙皮之類的香料用猛火暴蒸,軟熟後解去棕葉絲,攤曬在蔑簟上,曬至適度就可收藏。

[!--empirenews.page--]

芋子餃

簡介

芋子餃,是長汀著名的風味小吃,在許多客家社區也有流傳,客家人大多住山區,有“無山不客客住山”之說。

番薯、芋仔都是山區的主要雜糧,長汀客家人吃雜糧時不斷變換口味,製作出許多獨特小吃,“芋子餃”就是其中一種。由於芋子餃皮嫩潤滑,餡香味美,因而雖然是源於農家的雜糧食品,也成為汀州名牌風味小吃,是賓館、飯店的宴客佳餚。

歷史文化

芋子和番薯那是家鄉的主要雜糧,正如農諺所言:“番薯芋子半年糧”。在我們客家地區芋子被視為“農家最重之蔬”,它既可當蔬菜,又可當糧食。因此,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種植,每至秋季,家家戶戶的地窖、房角都堆滿那紅姣姣的地瓜和黑黢黢的芋子。

當地還流傳著一個“芋賑飢”的小故事:古時有一寺僧,專力種芋,歲收極多,杵之如泥,築造為牆,後遇大飢,獨此寺四十餘僧食芋泥以度凶歲。可見芋子是個好東西,是山中之珍品。而聰明能幹的客家人在吃雜糧時,不斷變換口味,變換芋子的吃法,更新芋子的烹制花樣,以芋子烹制菜餚宴請客人,於是就在生活實踐中烹制出鄉間美食——芋子餃。

做法

材料

芋頭五花肉香菇冬筍(或筍乾)絲、蝦仁、籮卜絲、蔥白,芥菜菜心,客家特質的五香豆腐乾或油炸豆腐塊和 浸泡3小時的糯米

製作方法

1 芋子洗淨,置鍋內煮熟,

2 剝皮搗(爛)成芋泥後,加入適量番薯粉和精鹽,用擀麵杖擀成餃子待用。

3 裡面的料準備好,特別強調,若用鮮筍或芥菜菜心做餡料時,將它們小拇指指甲蓋一半大小的丁,還要將汁水擠乾,因為還要將以上的餡料加調料過油煸炒,炒至七成熟。

4 餃子皮和餡心好了以後就可以包芋子餃了。芋子餃的包法有兩種,一是包成類似餃子的月牙狀,二是包成一個球狀,外面過上糯米,因為蒸熟後糯米晶瑩剔透,客家人就叫它為珍珠圓。而客家人較偏愛第二種做法。 有些人不喜歡蔥 可以根據個人愛好 煮好調味汁

5 包好了放入鍋里煮 還可以直接蒸 蒸好了以後撒上用蔥等煮好的調味汁。

芋子餃除蒸著吃,也可用水煮、油炸、油煎等各種烹調方法,其味各具特色。

[!--empirenews.page--]

小炒魚

簡介

小炒魚,是贛南客家菜餚之代表。肉香味美,色澤誘人,滋補強壯,安神,令人垂涎的現代家常菜,此菜色澤金黃,質感外酥里嫩,略帶香,別具一格。

歷史文化

王陽明是明代浙江余姚人,喜吃魚,在贛州做官時,愛吃草魚,曾聘用本地凌廚子做家廚。凌廚子為了顯示自己烹飪技藝,經常換魚的製作方法和口味,深得王陽明賞識。有一次凌廚子炒魚加醋,味道極佳,王吃後十分高興,問凌廚子此菜名稱,凌廚子急中生智,叫小酒炒魚,即小炒魚(贛州習俗叫醋為小酒)這道菜因此而得名。

做法

食材

草魚肉 400克醋 15克

澱粉 75克鹽 2克

食油 500克醬油 3克

5克米酒 4克

蔥 5克味精 0.5克

紅椒 5克清湯 150克

做法:

1.將草魚刮魚鱗,去腮,破腹去內臟,洗淨。生薑去皮,切片;蔥去根切寸段,紅椒洗淨,去籽切指甲片。

2.將魚平放,從尾部下刀,貼著背骨平推至魚頭,竪起將魚頭劈開,分成大小兩邊,大邊皮朝上平放,從尾部下刀,貼著背骨平推至魚頭,再分別將大小兩邊魚頭垂直下刀,斬下魚頭取魚肉400克,切成長3.6釐米、寬2.4釐米、厚0.6釐米的塊狀。

3.用小碗,內放清湯、醬油、味精、澱粉、米酒等調溶待用。 4.炒鍋上火,放入油,將魚塊用鹽、米酒、醬油醃一下撒上於澱粉拌勻,六成油溫下鍋,炸至外略酥,內斷生濾去油,放蔥段、紅椒、生薑出香味,加入調味汁,用水淀粉勾住芡,打明油出勺。

[!--empirenews.page--]

黃元米餜

簡介

黃元米餜,是贛南客家人獨特的食品之一,其歷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間就被列為貢品。打黃元米餜也是贛南客家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其營造出的和睦共處、團結協作氛圍,使客家人深深留戀,即使在食品加工機器普遍採用的今天,黃元米餜仍保留著傳統的手工製作方式。

歷史文化

黃元米餜,是贛南客家人十分喜愛的食品和送禮待客的上等佳品。年前年後,走親訪友,贈送幾塊色澤金黃的黃元米餜為禮,意寓吉祥富貴。家中來了客人,從貯存缸中取出黃元米餜,切成條塊,炸炒蒸煮皆宜,或用臘肉、冬筍、香菇、白菜條為佐料,潤滑爽口,獨具風味,食之回味無窮。而剛打出的黃元米餜,用手抓成團蘸點醬油或白糖,即可趁熱而吃。

打黃元米餜,一般在每年臘月農閒時進行,其打制過程還體現出客家人團結協作的精神,因為打黃元米餜,單家獨戶不行,一般都要幾家人合伙。打黃元米餜的地方,往往也是小孩們喜歡聚集的場所。

做法

黃元米餜以贛南本地產的糯性“大禾米”為原料,現多用軟性雜交米。用一種贛南山區生長的名叫“黃元柴”的小灌木燒灰淋水浸泡拌料,然後用木制大飯甑把拌料蒸熟,再把熟飯倒入石碓中,十來個男人齊心協力用黃元棍將米飯搗爛。最後,由師傅將搗爛的黃元米餜揉成圓柱體,用一根細線分出一個個厚約五六釐米的黃元米餜,用手整理成型,一個個圓型或橢圓型的黃橙橙、金燦燦的黃元米餜就製成了。風乾後的黃元米餜,盛裝在大缸里,用鹼性灰水浸泡,一般能保存三四個月不變質,隨時可取出食用,十分方便。

[!--empirenews.page--]

南康湯皮

簡介

湯皮,是一種用米漿做成的糕,曬乾後可儲藏,特好吃。湯皮有兩種,一種是湯皮絲,它一絲一絲,繞成一團;另一種是湯皮片,可用來沙炒和油炸,十分香脆。現在客家人把湯皮糕當早點賣,把蒸熟的湯皮糕切成絲,配上大蒜、辣椒、醬油、生薑、鹽等作料做成的引(囪)子,十分好吃。

做湯皮的工序很複雜,也很累人,因此,客家婦女一般都會互相幫助。頭天要先將米放在水里浸泡一天一夜,然後用石磨碾成米漿,放上切得很碎的蔥、蒜、姜之類的香料攪勻,澆在竹做的小簸箕中,再將小簸箕放於鍋里燒開了的水面上蒸(不直接放入水中)不大一會兒功夫就拿起來。如此反復,一次次蒸成一張張薄薄的米糕,便成了可以吃的湯皮糕。如果要做成湯皮絲,便要用上好的刀工切成絲;繞成團去曬乾。如做成湯皮片,便晾在竹竿上曬乾,然後用剪刀剪成片。不管是湯皮絲還是湯皮片,都是一種上好的食品,也是客家人才特有。

[!--empirenews.page--]

南康酒糟魚

簡介

酒糟魚,是南康特色菜之一,酒糟魚是一客家菜,你可不喝酒,也不吃飯,就著一盤酒糟魚,精雕細琢地吃,潛心著意地品,那深深江湖詢問的水聲,那世事的蒼桑、美好,便從酒糟魚的肉質里濕潤出來。

做法

既是酒糟魚,就不必脫酒糟,木紅的魚肉,有酒香、酒甜、酒酸,蒸煮之時,擱上紅泡椒,又有些許的辣,淡淡的咸味兒。魚肉在口中,細膩滑爽,余香久久,且魚肉的本質的味道,是要過若干時間開始昇華,連帶著吃那酒糟啦紅泡椒啦,食者便會有一些懸醉,感覺在滄桑的歲月里,又有了些許的離愁,因為你會感覺到這魚,它獨自離開了湖泊與江河,它沈睡在酒里,它瀰漫著令人陶醉的味道。

[!--empirenews.page--]

贛州麻通

簡介

贛州麻通又稱麻棗,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它的主要原料為上等糯米、白糖、芝麻、茶油、飴糖。其製作過程有磨粉、制坯、乾燥、油炸、熬糖、沾麻、檢驗、包裝等幾道工序。

質量好的麻通,油炸時有發頭,全體肥大,皮薄如紙,內空似瓜瓤,腹中為白絲。吃起來,“落口溶”無渣,香酥可口,是人們歡度春節之佳品,同時也可饋贈親友。該產品於1984年獲江西省米製品評比一等獎。

做法

麻通用香糯粉加紅肉芋粉為主料,配入白糖,搓成小粒,置於油鍋中炸成直徑三四釐米、長達10~12釐米、中間發泡而不空的小圓柱,再裹以薄糖,周身滾貼炒香的芝麻即成。因用芝麻包裹,內如通草而得名麻通。小董麻通具有輕、香、甜、酥、脆俱全的特點,大而不重,甜而不膩,酥脆爽口,食後余香滿口,令人回味。

[!--empirenews.page--]

月亮巴

簡介

月亮巴,是贛南民間土特產,全稱月亮花生巴,月亮豆巴子,也是客家美食之一,以其形如“滿月”而得名。

月亮花生巴是以麵粉為主要原料,佐以五香調味品、燦米粉、鮮花生仁、經加工成型後,在油鍋中煎炸而成。酥、松、脆,香氣郁雅風味獨特,具有香脆可口、松酥宜人的特點是老少皆宜的傳統休閒食品。

做法

1、泡米 米泡好後磨成漿。

2、泡豆(豌豆、花生等),勻以溫水浸泡,花生浸泡時間不宜過久(十五分鐘左右為宜)。

3、把米漿和麵粉攪勻,再加入泡好的豌豆或花生,放入適量的鹽。

4、把油燒熱,即可用勺子下漿了。漿不可太濃,否則炸出來的花生巴會太硬。

5、起鍋 花生巴以還有少量泡為宜(完全沒泡會導致花生燒焦),豆巴要完全沒泡才可起鍋,否則不脆。

[!--empirenews.page--]

龍南珍珠湯

簡介

龍南珍珠湯,是江西龍南著名的小吃,屬於客家菜。香味襲人,清爽可口,而且是對人體有滋養功能的綠色食品,因此大受人們歡迎。在客家人的集散地—江西省龍南縣,有著濃厚的客家文化,客家圍屋、客家服飾、客家山歌……源遠流長,耐人尋味。同時,龍南的客家風味小吃也琳琅滿目,令人垂涎三尺。

歷史文化

關於珍珠湯,龍南民間還有一個傳說。傳說在清道光年間,龍南的龍頭魚豐收,一位名叫徐思莊的人大量進貢龍頭魚,皇上便派欽差大臣前往龍南給他賞賜。夏日炎炎,山路嶇崎難行,欽差大臣途中中暑。來到徐思莊家已近黃昏,圩鎮上大魚大肉已賣完,徐思莊便燉煮龍南客家名菜“珍珠湯”給欽差食用,欽差取匙食之,頓時勞累盡消,甚覺是稀世珍肴。問其菜名,徐思莊看到珍珠米顆顆晶瑩剔透,如龍眼一樣,為取悅欽差,便說是“龍眼湯”,並闡述:“此湯是取百丈龍潭的龍頭魚之目烹調而成,故名龍眼湯,用以孝敬大人。”欽差聽後,覺得此菜名犯上,徐思莊惶惶不安,忙解釋此非貢品“龍頭魚”之目所煮,而是龍南民間的地方菜餚。隨即,徐思莊請欽差賜予菜名。欽差受其奉承和熱情款待,難以推卻,幾經推敲後說:“就叫‘珍珠湯吧。”因此,“珍珠湯”或“珍珠粉”沿用至今。

做法

製作珍珠湯並非易事。首先,將薯粉用開水衝成團狀;其次,把成團的薯粉放入圓底鍋中攤開(不燒火),用手順時針將薯團輕壓在鍋上不停地旋轉,使薯團慢慢分解成為像珍珠一樣的顆粒,人們稱為“珍珠米”;然後,用米篩過濾出均勻的珍珠米,接下來,就要進行烹調了。先在鍋中放一勺水,待水煮沸以後,將珍珠米逐步分批撒入鍋中。當珍珠米全部漂浮在水面上時,用漏勺撈起,再重新燒一鍋開水,放入珍珠米,加入油、鹽、荸薺、蔥等調料,珍珠湯便烹調而成了。煮好的珍珠湯熱氣騰騰,幽香襲人。吃上一口,腸胃舒適,腦清目明。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