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做菜網!

朝陽小吃大全_朝陽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 愛料理 編輯:愛料理 訪問手機版

朝陽小吃麵食為首

  自古以來,朝陽就是關內與關外交流的重要通道,關內與關外的飲食文化也在這裡交匯。因此,朝陽小吃傳承了古老的歷史文化,融匯了滿族、蒙古族、回族和漢族等多民族的飲食文化,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味特色。

  朝陽小吃一個突出的特點是隨季節的演變而變化。到了春回大地柳絲綻綠的時節,群眾喜歡的涼年糕和蜂等便相繼上市了。在驕陽似火的夏天,涼粉、小鮎魚、碗坨等能使人去熱消暑的食品便備受歡迎。金風送爽的秋天一到,面茶、茶又要展現它們特殊的風味。北風呼嘯、冰天雪地的冬天,小吃就更豐富多彩了。熱氣騰騰的綠豆雜面、滾燙翻開的羊雜湯、撥面便相繼登場,開始為人們驅散嚴寒。

  朝陽小吃選用的主料,遍及麥、米、豆、黍、蕎麥、肉、蛋、果、蔬、薯各大類。各大類中又有若干細類,如米類中就有糯米黃米小米高粱米、糜子米、大米等。豆類中有黃豆芸豆、綠豆、豇豆、紅小豆等。至於所用配料、調料等,更有百種之多。

  面類食品在朝陽小吃中居於首位。朝陽面品不僅精於製作,而且花樣繁多。比如饅頭一類,就有高莊饅頭、開花饅頭、熗面饅頭、饅頭、順絲饅頭、鍋貼饅頭等。製作方法不一,滋味各異。至於燒餅一類,更有虎皮燒餅、吊爐燒餅、缸爐燒餅、油酥燒餅、口袋燒餅、麻醬燒餅、澄沙燒餅等。朝陽小吃種類繁多,工序複雜,又十分講究色、香、味、形,在烹飪技法上也變化多樣。主要有、炸、煮、烙、烤、煎、炒、煨、爆、燴、熬、燉、衝等。而其中擀、抻、包、裹、卷、切、捏、疊、盤等製作技法,更需要爐火純青的造詣。

  朝陽小吃有些品種在中華的飲食之林中獨領風騷。諸如:撥面、饊子、槐花布拉、榆錢大餅子、碗坨、叉子燒餅夾肉等。同樣是製作吊爐燒餅,山東用木炭烤,朝陽用五花頭的果木烤制,火頭出來的燒餅別有風味。再比如風味面點師李國棟製作的麻花,香脆酥甜,老少皆宜。可以6個月不回軟、不變色、不變味。

  北緯四十度的豐盈物產

  朝陽位於遼寧西部,轄境居東經118°50′-121°17′和北緯40°25′-42°22′之間,北與內蒙古接壤,西與河北為鄰。地理上屬於熱河丘陵東緣,屬於低山丘陵區,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山地丘陵直接造成了朝陽物產的多樣性。

  北緯40度左右一直被稱為世界的神奇地帶。位於北緯42度的朝陽,由於氣候適宜,日照時間長,這幾年正在被世界葡萄酒專家所矚目。無論從緯度、海拔、溫度、光照時間長、風力、土壤、晝夜溫差大、秋吊(葡萄收穫的時候天旱,可以增加葡萄的含糖量)諸因素衡量,朝陽是世界上適宜種植葡萄的黃金地帶!幾位資深的專家說,世界上只有朝陽可與法國的波爾多相媲美,有些條件還優於法國的波爾多。

  為什麼朝陽的水果、小雜糧質量一直很好?譬如朝陽紅國光、水蜜、大棗、小米、黍子、糜子、高粱、蕎麥、綠豆、紅小豆、豇豆、芸豆、大豆、黑豆芝麻、蘇子、山杏仁等為什麼享譽神州?這些謎團終於有了最合理的科學解釋。

具體小吃有:凌源撥面、凌源燒雞、凌源炸糕、凌源鉻餷等。

凌源燒雞

簡介

凌源燒雞亦稱熏雞,在加工過程中有獨特的工藝程序,系選用肥白條雞入鍋中煮制,加各種調料,適度掌握火候,反復翻動,使煮好雞肉表裡熟透,然後放在熏籠內加工熏制,成品講究肉熟透,表皮呈紫紅色,咸淡適度,表裡如一,氣味芬芳,口感極佳,燒雞外型美觀,雞頭回扭,口銜一翅,雙足後折插入腹腔,達到色味香形具臻佳妙。縣城以小西街高姓製作最佳,三代經營已有數十年歷史。

[!--empirenews.page--]

趙家豆腐

簡介

趙家豆腐腦,是朝陽市一道非常美味的小吃,做法獨特。

做法

首先,做豆腐腦要選本地產的小粒黃豆。他說,同樣的價錢,本地黃豆蛋白質含量高,出漿率也高,味道香。其次,豆腐腦得用石膏點。他都是買石膏自己煅,要選茬口長的青石膏,這樣點出的豆腐腦特別嫩。再有,用傳統工藝的石磨磨漿,石磨磨出的豆漿細發,味道純正,容易保存。“趙豆腐腦”說:“熬豆腐腦汁子是最關鍵的一道手續,千萬要看好鍋,既要將豆漿煮熟,還不能瓦鍋。一旦瓦鍋,串了煙,一鍋豆腐汁子就瞎了。還有,點豆腐腦時候要看好豆漿翻起的花,既不能老,又不能嫩,恰到好處,全憑經驗。豆腐腦講究熱乎勁,碗要煮在開水里,豆腐腦的鹵子要熬在鍋里,似開非開。滾熱的豆腐腦,澆上滾熱的鹵子,點上香油、等作料,香氣撲鼻,才會讓人大快朵頤。”曾經有北京航空部門路過的客人,看到他的豆腐腦稀稀的鹵子,直勁搖頭,說是沒見過這樣的豆腐腦。“趙豆腐腦”在一旁,早已看在眼裡,就說:“師傅你喝吧,喝不過三碗不要錢!”那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不料一口下肚,鮮嫩的豆腐腦入口即潰,用紅蘑肉丁做的鹵子,鮮香無比。那人竟然一氣喝了五碗,還不過癮,連說好喝好喝!一時傳為美談。

[!--empirenews.page--]

凌源羊湯

簡介

凌源羊湯主要以羊雜配多種作料加羊骨老湯精制而成。廚藝獨特,營養豐富,湯汁肥而不膩,實為羊湯中的上品。喝湯人戀其味美,所以“加湯”的喊聲絡繹不絕,成為羊湯館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empirenews.page--]

凌源剝面

簡介

“剝面”又叫“簸面”、“簸剝面” ,是用簸箕舌頭切成的蕎麥面麵條。是遼寧省朝陽市凌源的著名特色小吃,在周邊地區有很有影響。蕎麥是當地的特產,用蕎面製作的面點口感清香、風味獨道、回味無窮,蕎面剝麵條被世人譽為“麵條王后”。

歷史文化

在很早以前,有這麼一家只有奶奶和孫子。奶奶種地,拉扯著孫子。奶奶很能幹,房前屋後全種的蕎麥;別看孫子小,但很聽話,日子過的還可以。奶奶非常疼愛孫子,把孫子當成自己的心肝,每當孫子過生日的時候,奶奶總想用蕎面多做出一些花花樣的食物給孫子吃,但做來做去還是那幾樣。

有這麼一年,孫子的生日又到了。奶奶端上一碗熱呼呼,香噴噴的蕎麵條給孫子吃,看到孫子吃得這麼香,奶奶心理樂滋滋的。打這以後,每當孫子過生日,奶奶就給孫子做這樣的麵條,還把這種麵條稱為長壽麵。

時間過的真快,一晃,孫子長大成人。可奶奶卻病倒在床了,孫子非常難過,想給奶奶做一碗長壽麵。孫子在向奶奶詢問時,奶奶只說:“簸面……”兩個字便安祥地合上眼。孫子別提心裡有多難受啦!為了報答奶奶的恩情,他在墳里埋了不少蕎麥。

這年孫子的生日快到了,他既想奶奶,又想麵條,整日整夜似睡非睡。就在他似睡非睡之時,只見奶奶召喚:“孫兒啊,你的生日到了,你長大了,奶奶今天教你做簸麵條”。

說著奶奶到外屋的鍋台上拿起了簸箕,簸起面板上和好的蕎面,只見奶奶用簸箕沿在鋪得厚厚的蕎面片上一根一根的切成條,切好後往翻開的水里一放.……不一會,奶奶就端上一碗熱乎乎,香噴噴的麵條給孫子。他剛要吃,醒了,原來是一場夢。他馬上爬起來,到外屋一看什麼也沒有,只見簸箕里盛著蕎面,簸箕沿上還有蕎面的嘎巴呢。這時他想起這是奶奶活著時用它剝面時沾的,原來奶奶說的簸面,就是用簸箕切成的麵條呀,這時天還沒有亮,他按照奶奶在夢中告訴他的辦法去做簸面,麵條終於做成了。他高興的在他生日那天把自己親手做的簸麵條端到奶奶的墳前,叫奶奶嘗嘗……

打這以後,他把這個方法傳給了後人。有的用簸箕,有的就乾脆用把簸箕沿摘下來做專用的切面的工具。後來又有人用硬木板做成雙面切面刀,發展到現在的鐵制雙面刀。

這種麵條以前叫“簸剝面”,現在就叫“剝面”。

[!--empirenews.page--]

楊佔祥叉子燒餅

簡介

楊佔祥的叉子燒餅在朝陽非常有名。這叉子燒餅是長方形的,一面用走錘打上十字花紋,切一個口又像一個口袋,也有人管它叫口袋燒餅。那叉子燒餅一經火烤,濃濃的麥香味就出來了,再加上熏豬頭肉的味兒,大老遠就聞到了,引得人們直勁咽口水……

楊佔祥的燒餅夾肉,豬頭肉煮得爛乎,肥而不膩。俗話都說:不香不臭豬頭肉,豬頭肉羶氣較重。楊佔祥做的豬頭肉,生料先出骨,焯水治淨,再進鍋慢慢地烀熟。當然這裡邊還有不少秘不授人的調料。這樣烀出的豬頭肉紅光油潤,酥爛肥嫩,滑潤口舌,醇厚濃重,奇香撲鼻。再加上特製的叉子燒餅,也難怪朝陽城無論老少都得意這一口。

歷史文化

楊佔祥的燒餅夾肉攤,右邊是生炭火的鐵架子,上邊支著鐵網。左邊是放叉子燒餅的方盤,底下是熏制好的豬頭肉。中間搭上一塊木板就是案板,放上菜墩和菜刀、抹布。

楊師傅見有人來買燒餅夾肉,就一邊搭著話,一邊揭開方盤上的棉被,拿出燒餅放在鐵網上先烤。烤了一面再用叉子翻個個兒,這時,他那邊的熏豬頭肉已“梆梆梆”地切好了。只見他將烤好的燒餅,用鐵叉子叉過來,用右手一掐一捏,那早已切了口的叉子燒餅就張開了嘴。他就拿著切好的熏豬頭肉片,一片一片地塞進去,直到塞得鼓鼓的。轉眼之間,幾個燒餅夾肉就做好了。

[!--empirenews.page--]

朝陽碗砣

簡介

碗砣採用蕎麥汁在小碗中蒸煮而成,使用時加入特製的醋汁,是當地人民卻終十分喜愛的風味小吃。此為秋冬美食,可獨食,亦可下酒。

做法

做法:

用蕎麥仁加水滲透碾壓,漸漸加水,摻成糊狀,過濾去渣,稠度以掛勺為宜。而後將粉糊盛碗入籠,旺火蒸熟後晾涼,從碗中脫出成,故名碗砣。其色淺灰,食時切片,狀若柳葉。調拌湯汁用鹽、醋、油潑辣子、花椒粉、粉、蒜泥、香菜、芝麻等加水勾兌而成。

吃法:

從碗中脫出放入盤中,用刀縱橫切成小塊,上面撒上調好的麻醬蒜泥汁,用牙簽扎著吃。如今,最出名的是綏德義和鎮的刀刀碗砣。

[!--empirenews.page--]

牛犢湯

簡介

“牛犢湯”,又叫“牛犢子湯”。是蒙族人愛吃的風味食品。舊時當自家母牛生犢時,全家吃這種食品,以表喜慶和祝願六畜興旺,由此命名。“牛犢湯”蒙古語稱作“陶格勒”(即牛犢)湯。

在遼寧西部,多民族雜居,飲食也多受影響,牛犢子湯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將和成的蕎面趕成薄片,切成小方塊,在開水中煮熟撈出,與和好的芝麻糊攪勻即可;或者將蕎面搓成疙瘩,再捻成貓耳朵形的面片(也有的用擀切的白麵片兒),用牛奶煮熟後,佐以黃油、奶皮子、白糖食用。

做法

做牛犢子湯的第一道工序是和面,須是蕎麥面,和面時要不軟不硬,否則,會影響口感。第二道工序便是炒芝麻了,它是做牛犢子湯的必不可少的湯料。炒芝麻要用軟火,一般用三五根陳年的秸桿,慢火稀稀落落地圍舔著鍋底,這時鍋里灰白的芝麻受了微火的氣息,微微泛出潮氣,一會兒便噼啪作響,努力地蹦跳。當噼啪聲微弱了,鍋里泛出香氣,便迅速將其鏟出,盛入準備好的小盆里,端到面板上,摻入適量的鹽粒兒,擀成芝麻鹽兒。芝麻鹽擀好後,就要擀麵片兒。做牛犢子湯的面片兒須為筷子細頭兒的1/2厚,將面揉勻擀成大片兒,割成均勻的條兒,再切成稜形的面片兒,就該下鍋了。此時,將燒好的滾湯的開水,澆進盆里的芝麻鹽兒上時會泛出灰白的沫兒,用筷子一攪,稀湯變稠,濃郁的香氣充滿灶間。然後,端來面片兒倒入鍋中,聽到撲啦啦的聲兒如鴨兒下河般響,就用笊籬攪開,蓋上鍋蓋,旺火猛舔,忽啦啦作響,一會兒圓汽竄出,揭開鍋蓋來,一片沸騰。稍等片刻,將面片撈出,瀝乾,倒進湯盆里,攪拌均勻,就可以吃了。吃時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入紅糖、胡椒等調料,既有巧克力的濃香苦甜,又有鍋巴的糊咸。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