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做菜網!

赤峰小吃大全_赤峰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 愛料理 編輯:愛料理 訪問手機版

赤峰是中華文化發源地之一,境內有紅山文化遺址。

特色小吃有:哈達火燒、對夾、寧城老窖酒、達里湖華子魚、鍋包肉、草原肉、哈達餅、鹿系補品、紅燒牛尾、紅燒牛蹄、乾炸華子魚、乾炒辣椒皮、敖漢乳、喀旗馬奶酒、赤峰啤酒、寧城老窖、沙棘飲料、厥菜、黃花、白蘑、排骨、風乾牛肉、山杏仁、哈拉海

風乾牛肉

簡介

風乾牛肉,又稱“風乾牛肉乾”、“牛肉乾”。內蒙古大草原,是天然的草牧場。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生活在這裡的蒙古民族牧民有世代涼曬牛肉乾的生活習慣。

歷史文化

追溯牛肉乾歷史,早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蒙古騎兵與牛肉乾有著不解之緣, "出入只飲馬乳,或宰羊為糧。只要有供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給。一頭牛宰殺後,百十公斤重牛肉晾乾後捻成沫後,只有十幾斤肉沫,裝袋後背在身上,只要有水便可衝飲。即使一時缺乏,還可以射獵作為補充。在作戰中,蒙古騎兵就是依靠馬匹和畜群來給養的;這在後勤上大大減少了軍隊行進的輜重。牛肉乾在遠徵作戰中起著很重要作用。 草原牧民自古就有涼曬牛肉乾習俗,是招待貴客的食品。只有尊貴的客人來時才肯拿出烹制。

做法

牛肉(後腿處米龍、大黃瓜條、小黃瓜條處選肉)400克調料:鹽3克蔥20克10克白砂糖20克花生油1000克等各適量

1.將精選的牛肉剔去筋膜,片刀為大長條。鹽、蔥、姜、糖等放在小碗中調化,將肉進行醃制。2.12小時後將肉掛曬在鐵架子上,放在通風地方,根據地區和季節空氣乾燥程度不同,1至3天可以使用。內蒙古地區空風乾時間用的少些。3.將肉條取下切成四、五公分一塊。炒鍋置於火上,熱鍋注入花生油。四成熱時,放入乾牛肉泡炸約3分鐘(油溫不要過高),撈出瀝油。等到熟透,即可裝盤上桌。保存散乾正常存放就可以,在低溫、風乾、乾燥處。特別注意不能存放於陰潮的地方,所以很不建議冰箱保存,因為冰箱內有潮氣,會加速牛肉乾長毛變質。

[!--empirenews.page--]

黃米

簡介

黃米切糕,即粘糕。蒸好的粘糕是個“坨”,零售或食用時須一片一片地切下來,所以稱“切糕”。赤峰南部較乾旱,生產的黃米粘性大,做出的粘糕粘而不沾,“筋道”而不“懈胎”。蒸出的粘糕色澤金黃,配之以紅芸豆和大,色、香、味俱佳。

[!--empirenews.page--]

敖漢撥面

簡介

敖漢撥面,是赤峰敖漢旗的特色美食,用敖漢產的蕎麥為原料,經軋碾後,和成稍硬的面,放在長條形面案上,用特製兩端有把的刀,進行擠切,直接下鍋煮熟,撈出澆上鹵汁,口感潤滑而富有筋性,味道甚美。同時,蕎麥還具有降氣寬腸、清熱解毒的藥用功效。

做法

正宗的敖漢撥面講究用敖漢雙井產的蕎面,具體做法是:

蕎麥面用涼水活好,揉成面團,面要活得硬一些,必要的時候摻些白麵,因為蕎麥面缺乏麵筋,沒有韌勁。然後在面板上把面團擀薄,擀成大約一公分厚,二十公分寬的長條。

燒開一鍋水後,把面板放到大鍋邊上,面板為55* 30CM平長寬,案板的一側放在灶台上,略低於鍋沿,用腹部頂住面的一端,一頭頂在鍋沿,一頭頂在腹部,將和好的面團置上擀成1CM左右厚的面片。

用撥面刀在面板上擠出一根根麵條,邊擠邊撥入滾開的水中煮熟。撥面刀是兩頭帶把,三十多公分長的刀。撥面時只發出勻而微的咚咚聲,其音越小、越勻,播出的面越好。撥面時兩只手用力,要均勻雙手緊握頻繁抖動擠切,一刀切下去要有一個向外挑的動作,這樣才能保證蕎面不粘在刀上。

麵條開始下鍋後。煮熟後浮起後撈到碗里,澆上鹵子後即可食用。鹵子大概有這樣幾種,紅鹹菜鹵子,即用自家醬缸里醃的芥菜疙瘩配上肉丁,還有羊肉、酸菜+豬肉豆腐雞蛋+韭菜茄子+羊肉、芹菜+羊肉都是做鹵的好材料。在吃的時候,適當的加一點新加工是菜花就更好吃了。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兩點:一是和面絕對不能含糊,撥面用的面和好後不能長時間停放,否則撥出的面發脆,煮出的面就會碎;第二撥面講究“寬湯”,也就是煮面的鍋要大、水要多,小鍋煮出來的總不是味;另外,因為煮面的湯會逐漸發粘,所以煮面時還得不停地“換湯”,也就是倒掉發粘的面湯換上清水才能繼續煮。

[!--empirenews.page--]

豆包

簡介

根據原料的不同,分為粘豆包和笨豆包兩種。用黃米和芸豆製成的叫粘豆包;用糜子或小米加進芸豆或小豆制的叫笨豆包。每當春節來臨,一進臘入,家家戶戶都忙著軋面,把一個正月吃的都準備下。

蒙古人吃豆包,是從漢人那裡學來的,但做法不同。蒙古人做豆包不論粘的或笨的,都要把面炒過再發酵,這樣做起來的豆包酸甜適度,而漢人一般不炒麵,因此吃起來也不甜。在每年正月十五前,蒙古人還有互相饋贈禮品的習慣,這禮品都以豆包為主,少則十個,多則二十幾個,裡面付上一紙包“博勒格”(吉祥的意思)。

[!--empirenews.page--]

熏雞

簡介

熏雞,是赤峰的傳統食品,歷史悠久。熏雞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肴,屬於魯菜川菜湘菜,是指經過食品五味五香等氣味熏陶所成的雞。熏雞所用的材料是全雞,即一整只雞。熏雞與烤雞的區別在於:傳統的烤雞在燒烤時大部分與燒烤道具是直接接觸的,這樣一來,容易讓雞肉受熱不均勻;而熏雞就不同,熏雞因受到五香五味的氣味熏陶,說白了也就是熱氣,在熏陶時受熱時均勻的,並且保證雞肉原生態的氣味不外露,還保存了完整的一隻雞,很有藝術性,更受食客歡迎。

赤峰熏雞最著名當屬錦山白家熏雞和三道街麻記熏雞。

錦山白家熏雞,原名公爺府燒雞。百年老字號,產品以鮮活笨雞為原料,阿訇屠宰,製作精細,選料考究,配多種天然名貴佐料,採用祖傳特殊加工工藝精制而成,色、香、味俱佳。一般程序是:宰殺退毛除去雞的內臟,清洗乾淨後與香料同煮,熟透控乾水分。接下來是熏制過程,先用柏木熏幾分鐘,再換紅糖熏!只要把香油加熟豆油刷在熏好的雞上,香氣濃郁的燒雞就做成了。外表熏烤成醬紫色,焦酥透亮;內里鮮嫩的雞肉,清香爽口獨家生產,歷代相傳遠近聞名,深受消費者美譽。

歷史文化

過去,錦山賣熏雞的多在夜間,賣者背著籃子,手裡提著燈,走街串巷高喊:“五香唉!熏雞唉!”。為什麼夜間賣呢?因為人們勞動一天了,晚間休息時好喝酒,熏雞是下酒好菜,又有滋味又方便。熏雞也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

做法

1.準備材料;

2.水燒開,將仔雞焯水;

3.焯好的雞沖洗乾淨,重新添水加生抽、料酒、燉料和蔥姜大火燒開小火慢燉半小時,關火前10分鐘加鹽調味

4.燉好的雞撈出瀝乾水分

5.將白糖和茶葉放到錫紙上置於舊鐵鍋鍋底;

6.將雞放到篦子上蓋鍋蓋,小火熏制,可翻面,使煙薰色著均勻

7.著色適中,熏約5-8分鐘即可;

[!--empirenews.page--]

對夾

簡介

對夾,是燒餅里夾薰肉的大眾食品,是赤峰當地的肉夾饃,食之酥脆適口,滿嘴留香,堪稱邊塞小吃一絕。

赤峰對夾自1917年蘇文玉創建“復生隆”對夾鋪後而逐漸聞名四方。對夾源於一種“杈子燒餅”,這種燒餅和面和製作工藝特殊,而且從吊爐取出後要再擺到鐵制杈子上回爐以微火重烤,因而外脆內軟,別有風味。“對夾”所用之熏肉,為十餘種配料調味而成,香而不膩。

“對夾”不僅味道香美,而且便於攜帶,乃深為當地大眾所喜愛的大眾化美食。其中以“復生隆”對夾鋪的對夾最為著名。

歷史文化

相傳清康、乾年間,冀人蘇文玉、蘇德標父子流落赤峰,以制賣哈達燒餅為生。後蘇家受到家鄉小吃驢肉火燒的啓發,經多次琢磨試驗,蘇家終將宮廷熏肉、哈達火燒與驢肉火燒三項工藝容於一爐,而製成了這邊塞美味,而蘇家也因“對夾”的大熱而名揚四海。

[!--empirenews.page--]

甜沫子

簡介

甜沫子粥,是一種小米黃豆粥,是赤峰鄉間農家飯食。這種粥,不但香甜可口,且營養豐富,因小米和黃豆均富有蛋白,且多糖分,便於消化吸收,故為養生之佳品。

做法

用一碗小米,多半碗乾飯(不開花)再加黃豆一把,用手注水磨好,變成沫子,再把水燒開,放入沫子,調的不稀不稠,煮沸即可食用。

[!--empirenews.page--]

蒙古涼粉

簡介

蒙古涼粉,以蕎麥為原料,經碾軋、過籮等工序,以清水和成糊狀,放在鍋里煮,待稠時舀出攤於案板上冷卻。吃時,使一種薄鐵片斜下穿孔一層層向下刮,則成一根根長條,盛入碗內顫顫巍巍,呈半透明狀,澆醬油芝麻醬及蔥絲、芥末等佐料,並點一兩滴香油。味道清香,色澤鮮艷,涼爽可口。

歷史文化

蒙古涼粉,原為清宮中的小吃,康熙年間和碩端靜公主下嫁喀喇沁王后傳入當地蒙古上層人家,作為夏季消暑冷食,後又傳入民間。

[!--empirenews.page--]

哈達火燒

簡介

哈達火燒,又名槓子火燒,也叫火燒,在赤峰已經有二百多年歷史。其形狀如上下合在一起的小圓盒子。製作方法特別,主要用鹽和礬和面,加黃油和白糖反復揉搓後,用槓子壓到結結實實,再裝進模子放到烤爐中烤熟。特點是不怕擠壓、冷凍和日曬,不易發霉變質,裝在車上、馱在馬上或者放在褡褳里都行。

舊時當地人出行都要裝上一口袋“火燒”,遠途充飢或贈送親友都即方便又實惠。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