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是內蒙古的製造業、工業中心及最大城市,
其特色小吃有:小肥羊火鍋、莜面、稍美、手扒肉、鐵鍋燜面、羊雜碎、烤全羊、拔絲奶豆腐、扒駝掌、固陽莜面、
風乾牛肉
簡介
風乾牛肉,又稱“風乾牛肉乾”、“牛肉乾”。內蒙古大草原,是天然的草牧場。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生活在這裡的蒙古民族牧民有世代涼曬牛肉乾的生活習慣。
歷史文化
追溯牛肉乾歷史,早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蒙古騎兵與牛肉乾有著不解之緣, "出入只飲馬乳,或宰羊為糧。只要有供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給。一頭牛宰殺後,百十公斤重牛肉晾乾後捻成沫後,只有十幾斤肉沫,裝袋後背在身上,只要有水便可衝飲。即使一時缺乏,還可以射獵作為補充。在作戰中,蒙古騎兵就是依靠馬匹和畜群來給養的;這在後勤上大大減少了軍隊行進的輜重。牛肉乾在遠徵作戰中起著很重要作用。 草原牧民自古就有涼曬牛肉乾習俗,是招待貴客的食品。只有尊貴的客人來時才肯拿出烹制。
做法
牛肉(後腿處米龍、大黃瓜條、小黃瓜條處選肉)400克調料:鹽3克蔥20克姜10克白砂糖20克花生油1000克等各適量
1.將精選的牛肉剔去筋膜,片刀為大長條。鹽、蔥、姜、糖等放在小碗中調化,將肉進行醃制。2.12小時後將肉掛曬在鐵架子上,放在通風地方,根據地區和季節空氣乾燥程度不同,1至3天可以使用。內蒙古地區空風乾時間用的少些。3.將肉條取下切成四、五公分一塊。炒鍋置於火上,熱鍋注入花生油。四成熱時,放入乾牛肉泡炸約3分鐘(油溫不要過高),撈出瀝油。等到熟透,即可裝盤上桌。保存散乾正常存放就可以,在低溫、風乾、乾燥處。特別注意不能存放於陰潮的地方,所以很不建議冰箱保存,因為冰箱內有潮氣,會加速牛肉乾長毛變質。
[!--empirenews.page--]蒙古奶酪
簡介
奶酪,俗稱“酪蛋子”,是蒙古族居民十分喜愛的一種奶食品。奶酪,分生奶酪和熟奶酪兩種。
做法
生奶酪的做法是,把鮮奶倒入筒中,經過翻攪提取奶油後,將純奶放置在熱處,使其發酵。當鮮奶有酸味後,再倒入鍋中煮熬,待酸奶呈現出豆腐形狀時,將其舀進紗布里,擠壓除去水份。然後,把奶渣放進模具或木盤中,或擠,大多都在行囊中放幾塊奶酪,以防不測,備以充飢解渴。壓成形,或用刀划成方塊,生奶酪就制做成功了。
熟奶酷的做法與生奶酪的做法略有不同。制做熟奶酪時,先把熬制奶皮剩下的鮮奶,或經過提取奶油後的鮮奶,放置幾天,使其發酵。當酸奶凝結成軟塊後,再用紗布把多餘的水份過濾掉,放入鍋內慢煮,並邊煮邊攪,待呈糊狀時,將其舀進紗布里,擠壓除去水份,然後,把奶渣放進模具或木盤中,或擠壓成形,或用刀划成不同形狀。奶酷做成後,要放置在太陽下,或者通風處,使其變硬成乾。
食奶酪方法很多,或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如吃乾糧一親細嚼慢嚥,越嚼越能品嘗出其中的滋味
[!--empirenews.page--]奶豆腐
簡介
奶豆腐,蒙古語稱“胡乳達”,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見的奶食品。用牛奶、羊奶、馬奶等經凝固、發酵而成的食物,形狀類似普通豆腐,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濃郁,牧民很愛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遠門當乾糧,既解渴又充飢。還可以做成拔絲奶豆腐,其軟韌牽絲為斷,是宴席上的一道風味名菜。
奶豆腐一般是指我們平常所說的奶酪,也叫乳餅,完全乾透的奶豆腐又 叫奶疙瘩。傳統奶豆腐的做法有點難度,後來也發展出一些簡單而且好吃的做法。
做法
傳統熟奶豆腐的做法
把熬制奶皮剩下的奶漿,或提取酥油後余下的奶渣,放置幾天,待其發酵。當奶漿或奶渣凝結成塊時,用紗布把多餘的水份過濾掉。然後將固體部分,在鍋里文火煮,邊煮邊攪,直到粘著程度時,再裝進紗布里,把黃水擠出。這時就可以裝饃壓製成形,或置於木盤中,用刀划成各種形狀。
傳統生奶豆腐的做法
把鮮奶發酵,使其變酸後,倒入鍋里煮熬,奶漿就變成老豆腐形狀。然後在紗布中,擠壓去水份,裝模成形。
[!--empirenews.page--]湯粉餃子
簡介
湯粉餃子俗名“皮條拉石頭”,其味酸辣可口,有發熱去寒之效,頗適寒冷地區人們食用,成為阿拉善的傳統風味之一。
餃子餡可用豬肉或羊肉,配以白菜、蘿蔔和各種佐料,採用傳統方法包成餃子。再選粉質豐盈的扁豆,製成粉坨。這種粉坨放在鍋里有彈性,略透明,久滾不糊。
烹調時,先在翻滾的湯鍋里放入切成條狀的粉坨,將另一鍋里煮好的餃子和粉條,一齊倒入湯鍋中。臨出鍋時,調放食鹽、生蔥、醋、油潑辣面子、味精等。
[!--empirenews.page--]固陽莜面
簡介
固陽特產莜麥面,學名燕麥面,是固陽三件寶(莜面、山藥、大皮襖)之一,生長在固陽原生態的環境中,農民以傳統方式耕作,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純綠色,無污染,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是一種上好的營養保健食品。
固陽莜麥屬“裸燕麥”,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耐寒耐旱,生長期長,生長於高原高寒地區,葉子細長而尖,花淡綠色,小穗有細長的芒,籽實可以吃。莜麥所含蛋白質和脂肪量為五穀之首,還含有磷、鐵、鈣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莜面是由莜麥加工而成的麵粉,經過精細製作,成為食品。在內蒙古以固陽莜面為最,素有“固陽莜麥甲天下”之譽。
歷史文化
相傳,清代康熙皇帝遠徵噶爾丹,在固陽吃過莜面,給予很高的評價。乾隆年間,莜面作為進貢皇帝的食品被送往京城。五十年代,-總司令兩次來內蒙古視察,都主動要求吃固陽莜面。他說,當年在晉西北轉戰,曾多次在老鄉家的熱炕頭上吃過莜面,也聽說過莜面是“固陽三件寶”之一的傳說。那又筋又細的莜面,支持過晉察綏陝根據地革命將士的偉大鬥爭,總司令一直在懷念它。
[!--empirenews.page--]燒羅漢珠
簡介
燒羅漢珠,是內蒙古歷史名菜。燒羅漢珠是用雞脯肉搗成肉泥,加雞蛋清粉團攪拌餵好,下開水鍋汆成丸子,撈出後加油炒,再加玉蘭片、口蘑片、油菜片、胡羅卜片輔料,色澤鮮麗,富有營養,香嫩可口,味道特佳。包頭市歷史名店義和樓飯莊經營此萊。
[!--empirenews.page--]內蒙成吉思汗鐵板燒
簡介
一種烤肉方法, 是用蒙古古代傳統燒烤方法製作的,也叫成吉思汗火鍋,俗稱:“成吉思汗鐵板燒”。 相傳元太祖成吉思汗善食此品,在率兵馳騁天下時傳至中亞、南俄,風靡世界。在日本等國家民間迄今仍很流行。所以,稱之為成吉思汗鐵板燒。鐵板烤肉製作獨特食法別緻,烤具方便攜帶,很適應飯店經營和旅行、野遊外餐。
歷史文化
說起這道菜,還得從成吉思汗時代說起。相傳,成吉思汗在一次圍獵宿營時,看見士兵們的架在篝火上的肉被熏得焦黑。他忽然靈機一動,取一個士兵的鐵盔放到篝火上,拔出腰刀,把獵來的黃羊肉片切成薄片,貼在“鍋上”烤成外焦內嫩的炙肉片,然後食用,士兵們如法炮製,果然醇香味美。這就是“成吉思汗鐵板燒”的雛形。以後在蒙古大軍西徵的時候,這種食法隨軍傳到了歐洲、東南亞和日本,一時間風靡世界。可惜,國內卻沒有流行起來,不久就失傳了。直到近幾年,隨著各國之間文化交流的日益廣泛,在國內才日益流行起來。
做法
選料以羊肉為佳,其次可用牛、豬、雞、魚、蝦肉,切成適度薄片調制後由食者在鐵板上烤熟,蘸已備芝麻醬辣椒、芥菜、蔥、薑末、蒜泥、鹵蝦油等調配的佐料汁食用。肉味鮮香可口,別具一格。
[!--empirenews.page--]刀切酥
簡介
刀切酥,是內蒙古一種風味點心,“刀切”這一取名是依其製作方法而定的,直接了當毫無華麗的,樸實確切,具有勞動人民直率的特點。
做這種點心要先把面和好,鋪上糖油酥,均勻地捲成條狀,用刀切成四毫米厚的片,每斤面要切十八至二十片,擺入盤內上爐烘烤成熟即可。從外觀造型上,很象呼市一些古建築的雲頭,又象蒙古族服飾上的雲花形狀。因此它有著鮮明的民族造型特點。刀切的制做,用料簡單,成本低廉,但做工精細,工藝複雜。
歷史文化
最初的刀切是做為茶點出現的。過去蒙族牧民喝茶總要擺上點心邊喝邊吃,“刀切”作為茶點就成了茶桌、茶館常備之物了。據傳說:慈禧太后在未入宮前,曾隨其父惠徵在呼和浩特居住過,惠徵於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曾任歸綏兵備道台。那時還是貴族小姐的慈禧就很喜歡吃這種“刀切”。進宮後做了皇妃的慈禧,每當回顧起這段往事,還親點御膳房做些吃的,但都不順口味,不如原來吃過的“刀切”好。
做法
以麵粉、飴糖、糖粉、植物油為主料烤制而成。用麵粉、糖粉、植物油印成糖油酥;麵粉加飴糖、白開水和成皮面。待醒好後,包上糖油酥擀成長形片,表面抹上油,捲成半圓形長條,切成適度厚的片置烤盤內,入烤箱烤熟即成。成品褐色,味甘甜。質酥脆。
[!--empirenews.page--]拔絲奶豆腐
簡介
內蒙古風味名菜。以奶豆腐為主料烹制而成。特奶豆腐切條、裹麵粉、掛上用雞蛋清、澱粉、麵粉製成的松糊入油鍋炸熟,呈金黃色撈出。鍋內加適量白糖熬成拔絲糖漿,倒入炸好的奶豆腐,並撒些芝麻,裹勻糖漿裝盤即可食用。此菜色澤金黃,口味甜香,上席牽絲不斷,是酒席中的上等佳品。
做法
材料:奶豆腐改刀成小塊,糖(炒糖用),麵粉、蛋清(掛糊用),油
製作:1、奶豆腐在下鍋炸時,一定要用蛋清和麵粉掛糊,將原料奶豆腐裹住,術語叫掛糊吧。2、在油燒到七成熟時,將已掛好糊的奶豆腐下鍋,炸至金黃色撈出。3、炒糖汁,這是最重要的一步,決定你的拔絲品是否能拔出長長的、持久的絲來。鍋內要放乾淨底油,中火加熱,加入白糖,用勺不斷攪動,使糖受熱均勻,炒至糖呈淺黃色,泡沫變大時,將鍋端離火口,使泡沫變小,顏色加深。用勺舀起糖汁往下倒,能成一條線狀。這時迅速將已炸好的奶豆腐下鍋翻動,使糖汁裹勻奶豆腐。注:糖量與原料的體積比例為1/3。
[!--empirenews.page--]扒駝掌
簡介
駝掌即駱駝的掌,駱駝主要產於內蒙古荒漠草原地帶,駝掌的味道極為鮮美,食之可強筋壯骨。“扒駝掌”配以菜心,葷素俱佳,肥而不膩,是秋冬的補品之一。此菜色淡白,不肥不膩,肉嫩鮮美,營養價值高。
駝掌即駱駝的掌。駱駝主要產於內蒙古荒漠草原地帶,體形高大,肌肉發達,尤其駝峰和駝掌可作名菜。駝峰肉質細膩,豐潤肥美,被列為飲食珍品之一,駝掌的味道也很鮮美,食之可強筋壯骨。“扒駝掌”配以菜心,葷素俱佳,肥而不膩,是秋、冬季補品之一”《紅樓夢》第53回“烏進孝進租”時的進物單上,有“熊掌二十對”的記載,“扒駝掌”本為“扒熊掌”,但因“熊”為野生保護動物,故以駝掌代能掌研制出這道“扒駝掌”菜 從營養味道角度分析,駝掌雖然不如熊掌好,但經過烹制之後也獨具特色,深受美食家歡迎和贊賞。
歷史文化
駝掌即駝蹄,和熊掌一樣都是珍貴的美味。早在漢代就有“駝蹄羹”,並成為歷代宮廷名菜。明《本草綱目》載:“家駝峰、蹄最精,人多煮熟糟食。”在寧夏和甘肅地區都喜食用駝蹄。扒駝掌用駝掌和雞、鴨蒸、燒而成。成菜色澤深紅,駝掌軟爛筋糯,鮮味濃厚。
做法
扒駝掌取材於駱駝蹄的掌心,一隻駝蹄重約二公斤,其掌心不足50克,可謂取之精華。 扒駝掌的特點是色澤白潤以駱駝前掌為主料,口蘑為輔料烹制的菜餚。此菜色淡白,不肥不膩,肉嫩味美,營養價值高。糖醋駝峰以駝峰為主料,雞蛋、澱粉、麵粉為輔料,加糖、醋、精鹽、姜水、大油、蔥花、蒜末、高湯等烹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