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做菜網!

日喀則小吃大全_日喀則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 愛料理 編輯:愛料理 訪問手機版

雅魯藏布江貫穿東西,蜿蜒145千米,年楚河與之匯流。氣候相對溫和,具有明顯的季風和乾旱高原性氣候特徵。年均溫6.3℃,年降水量400毫米。318國道過境。名勝古蹟有扎什倫布寺、夏魯寺、恩歸寺、俄爾寺及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稱的“基宗”遺址。

特色小吃:藏餐羊腸、藏族吹肝、蟲草雞塊、酥炸羊腩、油拌面、油拌人參果、狗蹄、火燒蕨麻豬、朋必、酥油茶。

油拌面

簡介

油拌面

原料:

白麵一斤,紅塘一兩,奶渣二兩酥油五兩。

製作方法:把面和好,和的稍微乾硬一些為好,做成大小均勻的小疙瘩,放入水中煮熟撈出。奶渣中放進一點。微咸的冷開水浸泡。把紅塘搗碎成顆粒狀。加微火把酥油熔化成液態,煮好的面疙瘩、奶渣、紅塘同時加入溶化酥油中進行攪拌,在微火上煨至面塊呈微紅時立即下鍋。

[!--empirenews.page--]

油拌人參果

簡介

油拌人參果是一道美味的菜餚,主要的材料有人參果二兩,酥油一兩五錢。

功效營養:

人參果是一種高營養水果,果肉清香多汁,腹內無核,風味獨特,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等特點,富含維生素c 和多種微量元素,其中鋅元素含量最高,尤其是硒、鈣的含量大大地高於其他的果實和蔬菜。因此人參果有抗癌、抗衰老、降血壓、降血糖、消炎、補鈣、美容等功能。人參果有"抗癌之王"的美譽,因其富含多種微量元素,而這些微量元素如:硒、鐵、鈣、鋅等元素對激活人體細胞,增強人體免疫力,維持免疫細胞的正常功能,促進各種維生素及營養的吸收、利用,抑制惡性腫瘤細胞的裂變,起著重要決定作用。最可貴的是富含其它水果所不含的“硒”元素和大量維生素等。而硒是維持肌體正常活動的微量元素,是人體必須的營養素之一,它能激活人體細胞,增強活力,具有防癌和抑制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鉬也有防癌作用,並對防治高血壓和糖尿病都有助益。

做法

原料:

人參果二兩,酥油一兩五錢,白糖或紅塘一兩。

製作方法:

人參果在水中煮熟後撈出,用溶化的酥油拌合,加上白糖或搗碎的紅塘即可。這道菜是素菜,做的時候火侯不宜過旺。

[!--empirenews.page--]

藏餐羊血

簡介

藏餐羊血腸

藏族地區,無論是農民還是牧民,每宰一隻羊,羊血不單獨煮食,而是將羊血灌入小腸內煮沸而食,又香又嫩,品嘗一口,滿嘴生香,十分解饞,別有風味。血腸的製作極為簡單。

先把最好的羊肉剁碎待用,在羊肉中放入適量的鹽、花椒、糌粑粉少許與剁好的羊肉混拌,灌入腸內,用線系成小段。制法與制香腸同。吃時不雖不渣,不脫皮,清香軟嫩,既又血香,又不膩口。血腸的烹飪方法也別具特色。將灌好的血腸放入湯中煮沸,煮至血腸浮起,腸成灰白色,約八成熟,便立即起鍋,盛入盤內,全家席地而坐,割而食之。

[!--empirenews.page--]

酥炸羊腩

簡介

酥炸羊腩是中國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酥炸羊腩以羊肉為主要材料。工藝關鍵是羊腩,即革肋條肉,先醃人味,制軟爛,改刀上漿,衝炸而成,顏色金黃,外焦里嫩。

歷史文化

1. 中國食羊,歷史悠久,距今3 千年前的殷商甲骨文記述祭祀用羊曰少牢,重大慶典最多時一次用羊、牛300 多頭。《周禮·天官》篇所載八珍中,除搗珍均用羊肉外,還有一隻炮的名饌,是以羊肉燒、烤、燉而成。不過,西周時朗,羊僅限於士大夫階級享用,至春秋戰國時期才成為人們普遍的肉食 2. 此品為廣東冬令傳統名菜,舊時常作為大宴頭菜。

做法

材料:

羊腩500克,香蔥3棵,生1小塊,大料適量,麵粉250克,發酵粉25克,食用鹼10克,

調料:

食用油500克(實耗50克),醬油5大匙,高湯適量,料酒4小匙,精鹽3小匙,白糖1大匙,味精1小匙,

做法:

1.蔥、姜洗淨切末,把羊肉洗淨後切成長12釐米、寬3釐米的長塊,放入大碗中,加入料酒、醬油、糖、鹽、味精、蔥、姜、大料及少量高湯拌勻,放入蒸鍋用大火蒸25分鐘,熟爛後即可取出來冷卻,

2.用水將麵粉和勻,加入食用鹼攪拌均勻,再加入發酵粉和勻成粉料,

3.往鍋內倒油,油溫升至七成熱時,將羊肉塊抹上一層粉料後,投入油鍋內炸至表皮呈黃色後撈出瀝油,

4.將炸好的羊肉切塊,裝盤。吃時可蘸椒鹽或辣椒醬。

特點:

黃潤油亮,外酥內嫩。

廚師一點通:

最好將羊腩炸兩遍,才會使羊腩更加酥脆。

[!--empirenews.page--]

蟲草雞塊

簡介

蟲草雞塊

原料:冬蟲夏草15根,雞胸肉4兩、雞蛋1個、豆粉1錢4克、生薑1錢、胡椒2錢、蔥1錢、水攪豆粉2錢、鹽3克、酥油6兩。

做法:先把蟲草蒸熟。雞胸肉切成塊狀,雞肉表面上塗上攪和好了的蛋清豆粉,然後在熔化成液體的酥油中炸熟。再用微火化好酥油後加上鹽、生薑、胡椒、蔥、炸雞塊、蒸蟲草、水攪豆粉。煨上片刻即可端上菜碟中。

[!--empirenews.page--]

藏族吹肝

簡介

吹肝是滇西北各民族(白族,彝族,納西族等)常採用的豬肝做法。將新鮮豬肝用插入的麥竿兒吹脹到最大,然後撤掉麥竿兒,將脹大的豬肝用蒸籠蒸熟,放涼,切片,拌入芫荽、醬油、、辣椒、味精和鹽後即成,其味極爽口並且沒有通常豬肝特有的難吃的味道。

做法

1、吹肺用新鮮豬肺從喉頭吹氣,邊吹邊用手拍打豬肺,使之擴張,再將適量的食鹽、草果粉、辣椒面和蒜泥用溫開水調成乳狀,用湯匙從喉頭灌入肺內,邊灌、邊抖、邊吹氣,邊拍打,約需重復5-6次方能灌滿。2、用麻線扎緊喉管,掛在火塘高處乾燥,2-3月後即可食用。3、吹肝將鮮豬肝上的膽管割開口,除留1個大的外,其餘的全部用線扎緊,從大膽管口用人工吹氣,邊吹邊用手拍打,邊灌入佐料。取一部分佐料和酒拌勻,灌入肝內,其餘的佐料塗抹在肝上。肝葉之間用竹片或玉米芯撐開,掛陰涼通風處晾乾。經1-1個半月左右,醃制即成。4、吹肝經洗淨、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或熟菜油)、醬油、醋、蔥花和薑末等佐料,常被用作涼拌吃。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