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簡稱邕,古稱邕州,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北部灣經濟區核心城市,華南地區特大城市,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是廣西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金融和貿易中心。
特色小吃主要有:老友面(粉)、八仙粉、乾撈粉、卷筒粉、八寶飯、粥、檸檬鴨、酸品、王府牛雜、生榨米粉等等。
老友面
簡介
廣西小吃之一。這是有著百年歷史的南寧麵食.據說,一老翁每天都光顧周記茶館喝茶,有一天因感冒沒有去茶館,周記老闆便以精制麵條,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筍、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熱麵條一碗,送予這位老友吃。老翁吃後出了一身汗,病狀減輕,故由此而得"老友面"之名。老友麵食之開胃驅寒,深受食客歡迎而經久不衰。老友面發展至今,其演變有老友粉和老友炒粉,老友粉的做法和老友面相同,只是主料換成米粉。
歷史文化
關於“老友面”的來歷,民間眾說紛紜。據說,在20世紀30年代,有一個食客經常去中山路一間小吃店就餐,久而久之,主客成了朋友。有一次,食客外感風寒臥床不起,店師傅聽說後便給食客做了一碗面,放上酸筍、辣椒、豆豉、姜、蔥等,食客吃完後大汗淋灕,全身感覺舒暢放鬆,連打一串噴嚏後風寒全好了,高興之下給小吃店送去一塊上書“老友常來”牌匾。“老友面”從此得名。老友面的傳統製作方法是:先將精麵粉加雞蛋和面,反復搓揉,用竹槓反復壓打,切成細麵條,再以爆香的蒜泥、豆豉、酸辣椒、酸筍、碎牛肉、醋、骨頭湯等配料與之烹煮而成。風味獨特,聞之酸辣鮮香,誘人食慾;食之開胃解膩,回香無窮,並有祛除風寒之功。主料用米粉的,稱“老友粉”。五六十年代起,一直由南寧第二飲食公司主營老友面(粉),其中以位於中山路的中山飲食店最為著名,老友面又稱“中山老友面”,香港《文彙報》、廣東《羊城晚報》和《南寧晚報》等媒體曾對其進行專題介紹。該公司製作的老友面曾獲1997年杭州烹調大賽“中華名小吃”稱號。南寧市製作經營正宗老友面(粉)的飲食店有:大同飲食店、共一飲食店、共東飲食店、杏花村飲食店、建政飲食店、安源飲食店、亭子飲食店等。
做法
取蒜末、豆豉、辣椒、酸筍、肉末用油爆香後,加少許醬油、糖,加入高湯燒開,放入濕面稍煮片刻,起鍋,撒上蔥花上桌。
[!--empirenews.page--]南寧老友粉
簡介
南寧老友粉都說南寧的粉品種最多,不過,老友粉始終是其中的金字招牌。辣椒、酸筍、豆豉、肉片,猛火爆炒,滾湯入粉,夏天吃著開胃,冬天吃著驅寒。南寧人總是說:“幾天不吃老友粉,就像很久不見老朋友一樣!”
歷史文化
南寧老友粉的來源是老友面。關於老友面的來歷有一個典故:上世紀三十年代,一位老翁每天都光顧周記茶館喝茶,有幾天因感冒沒有去,周記老闆十分掛念,便將精制麵條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筍、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熱麵條一碗,送與這位老友吃。熱辣酸香的面頓時使老翁食慾大增,他發了一身大汗,感冒也好了。事後老翁感激不盡,書贈“老友常臨”的牌匾送給周老闆,“老友面”由此得名並漸漸名揚八桂。
做法
主料:新鮮米粉(最好要切粉)二兩或三兩、肉末兩大湯匙、酸筍絲兩湯匙、瘦肉絲少數 輔料:大蒜泥一湯匙、胡椒粉少許、米醋少許、生抽少許、砂姜粉少許、豆豉一湯匙、蒜蓉辣椒醬一茶匙、香蔥末一湯匙
製作步驟:1、 熱鍋,倒入少許油,肉末、蒜泥、豆豉、辣椒醬下鍋中火煸炒,加料酒少許炒至出香味2、下酸筍絲繼續翻炒,加入米醋、生抽翻炒幾下後加入適量開水加蓋大火燒滾半分鐘3、米粉下入大滾的湯中燒開後立即離火,散入香蔥末、胡椒面和砂姜粉盛入大碗即可。
[!--empirenews.page--]桂林米粉
簡介
桂林不僅山水甲天下,而且米粉也很有名,它圓細、爽滑、柔韌,具有獨特的風味。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乾,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園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鹵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
1、冒熱米粉:把燙熱的米粉濾乾,再配以鍋燒豬牛肉片,鹵牛膀、牛肝等,加鹵水、花生油、酥黃豆或辣椒、蒜蓉,攪拌入味。這種米粉吃起來拂拂作響,聲色味俱全。
2、原湯米粉:把切好調味的豬牛雜,放入小鐵鍋中煮熟,倒進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蔥花、味精、胡椒、麻油。這種米粉味道十分鮮美。
3、醋水米粉:這是一種無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經濟爽口,婦女特別愛吃,夏天最受歡迎。
4、馬肉米粉:以城中老店會仙樓的最為馳名,據說它開設於清代道光年間,原來設備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興隆,店主限定每日的出售量,以致後來的食客,只好等明天清早了。現在則不同了,顧客日夜盈門。此外,桂林的街頭巷尾都有米粉、米粉攤,遊人逛了秀麗山水,再吃一碗桂林米粉,飽享眼嘴之福,實在是一大樂事。桂林米粉老店以又益軒粉店、石記米粉、味香館最為有名。
歷史文化
傳說歸傳說。桂林米粉到底是哪個做出來的呢?原來,秦王嬴政為了統一中國,派屠睢率50萬大軍徵戰南越,緊接著又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溝通湘江、灕江,解決運輸問題。南越少數民族勇猛強悍,不服秦王。秦軍三年不解甲,武器不離手,可見戰鬥之激烈。由於南越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秦軍水土不服,加上糧食供應困難,大量士兵經常挨餓、生病。這些西北將士,天生就是吃麥面長大的,西北的拉絲面、刀削麵、羊肉雜碎湯泡饃饃,都是他們的美味佳餚。如今他們遠離故土,徵戰南方,山高水深,糧食運不上來,人不可能空著肚子行軍打仗,只有就地徵糧,以解決食為天之大事。
但南方盛產大米,卻不長麥子,這就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如何把大米演變成像麥面一樣讓秦軍將士接受,史祿把任務交給軍中伙夫們去完成。伙夫根據西北餄面製作原理,先把大米泡脹,磨成米漿,濾乾水後,揉成粉團。然後把粉團蒸得半生熟,再拿到臼里杵舂一陣,最後再用人力榨出粉條來,直接落到開水鍋里煮熟食之。合面團不舂,而米粉團通過舂 ,使榨出的粉條更有筋力,傳說舊時桂林米粉從二樓懸吊一根拖地也不會斷,其筋力可想而知。秦軍郎中採用當地中草藥,煎製成防疫藥湯,讓將士服用,解決水土不服的問題。為了保健,也是由於戰爭緊張,士兵們經常是米粉、藥湯合在一起三口兩口就扒完了。久而久之,就逐漸形成了桂林米粉鹵水的雛形。後經歷代賣米粉師傅的改進、加工,而成為風味獨具的桂林米粉鹵水。
鹵水為什麼能治療“水土不服”的疾病呢?原來,桂林米粉鹵水用了草果、茴香、花椒、陳皮、檳榔、桂皮、丁香、桂枝、胡椒、香葉、甘草、沙姜、八角等多種草藥和香料熬制,這些草藥全是專治脘腹疼痛、消化不良、上吐下瀉的。這就難怪桂林老年長壽者,都有愛吃米粉的嗜好了。
秦始皇統一南方後,到漢元鼎六年建始安縣(桂林城前身),大量北方移民陡遷到桂林,包括許多像諸葛亮、韓信、陶淵明、周敦頤、李世民、趙匡胤等等歷史名人後裔,這些北方移民來到桂林,把米粉叫成“米面”,這種稱謂,一直延續到抗戰桂林大疏散。
因此,桂林米粉,從秦王朝就開始產生和生產了,也就是說,桂林人吃米粉,已經吃了兩千三百年啦。
做法
原料:
特料(水蛇、黃青蛙各一隻),豬頭骨、牛骨各2000克,草果、桂皮、甘草各10克,八角、香茅、丁香6克,小青椒100克,砂仁各25克,小茴香25克,丁香5克,香葉、花椒各10克,陳皮6克,陽江豆豉400克,乾辣椒50克,老姜500克,乾蔥頭200克,桂林豆腐乳250克,鹽80克,冰糖200克,醬油200克。
制法:
1、將水蛇、黃青蛙剖開去雜,把豬頭骨、牛骨洗淨,入沸水中大火氽10分鐘,撈出放入不鏽鋼桶中,加清水15千克大火燒開,小火煮5小時,過濾留湯。
2、鍋內放入色拉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草果、桂皮、甘草、八角、香茅、砂仁、小茴香、丁香、香葉、花椒、陳皮、陽江豆豉、乾辣椒小火煸炒15分鐘,撈出香料,用紗布包起成香料包,下入湯中小火熬2小時。
3、鍋內留油3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豆腐乳小火翻炒2分鐘,放鹽、味精、雞粉、冰糖、醬油小火熬開,出鍋倒入不鏽鋼桶中調勻即可。
[!--empirenews.page--]檸檬鴨
簡介
檸檬鴨是廣西南寧武鳴一帶的特色菜餚。其做法是將宰後洗淨的鴨切成塊,入鍋炒至六分熟再放入切成絲的酸辣椒、酸芥頭、酸姜、酸檸檬、酸梅、生薑及蒜泥,共同煨至八分熟,再放入鹽豉,炒熟後淋上香油即可出鍋。其味酸辣適宜,鮮香可口,極其開胃。春、秋天火氣大的時候都可以吃,是比較好的“清涼補品”,老少皆宜。南寧氣候和東南亞相仿,受東南亞料理風味影響,近年來採用檸檬作為調料的菜品越來越多。
做法
1. 準備材料:酸辣椒、酸藠頭、酸姜、酸筍。
2. 鴨子先斬大塊,放入沸水中煮變色之後撈出。
3. 斬成小塊。
4. 放點斬好的鴨皮進去,也就是一點點肥肉進去煉油。這是一道很省油的辦法。就是不用放油了,直接在斬鴨子的時候,把一些肥肉取出來放入油鍋里煉油。嘿嘿.......
5. 煉好油之後,把鴨子倒入鍋中,翻炒。然後放點料酒。
6. 放配料進去翻炒。
7. 準備醃制好的檸檬,切碎。注意:檸檬要最後才放進鍋內,以防止檸檬苦了整道菜。
8. 蓋上蓋子燜鴨子。期間不用放任何的配料。,燜10——20分鐘。 把鴨子燜出味道來.....
9. 在燜的時候久不久開蓋子來翻炒一下。然後再蓋蓋子繼續燜。
10. 這時候可以放白糖、放檸檬進去翻炒了。
11. 放入生抽、老抽提味還有上色。
12. 繼續再翻炒一會兒。就可以出鍋了!
13. 出鍋咯! 吃起來有鴨子的香味,還有那些配料帶來的酸辣味!簡直是美味極了! 在炎炎夏日能夠吃上這麼一道菜,既開胃又好吃
[!--empirenews.page--]卷筒粉
簡介
南寧卷筒粉,更在意的是精緻的做法,用磨成的米漿均勻地鋪在熱騰騰的白布上,放進托盤,撒些早已準備好的肉末蔥花,蒸熟上碟後裹成枕狀,食用時配放南寧的特產黃皮醬、香油等調味品,軟滑爽口。
卷筒粉好不好吃關鍵在粉的嫩滑,而不是配菜,那些都只是配角,配角再多也搶不走主角的風頭。如今,經過商家們的改良,卷筒粉的餡已經五花八門,食客們的選擇當然也更多了。
歷史文化
關於腸粉的起源,眾說紛紜,沒有統一的說法,有人說“最早是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又有人說“腸粉起源於廣東,早在清代末期,廣州街頭上就已經聽到賣腸粉的叫賣聲”。也有傳說是乾隆皇帝游江南那會兒,受了吃客大臣紀曉嵐的蠱惑,專門拐去粵西吃腸粉。當吃到這種“夠爽、夠嫩、夠滑”的東西時,乾隆贊不絕口,並乘興說:“這米粉有點像豬腸子”。腸粉在廣東是最為普遍的早餐,看起來粉皮白如雪花、薄如蟬翼、晶瑩剔透,吃起來鮮香滿口、細膩爽滑、還有一點點韌勁,讓人一吃難忘。
做法
1.將老包米500克(即1斤)和清水600克混合泡三個小時以上(目的是使老包米吸收適量水分,磨出來的米漿更細膩,磨漿機的使用壽命延長)。2.將等量的老包米和清水磨,注意出漿的速度要均勻,要不磨漿機器受熱會導致熟漿過多而影響到腸粉的質量。3.將小麥生粉50克勾兌適量清水,和步驟2的米漿勾兌均勻。4.衝生熟漿,生漿與熟漿的比例為10:1左右,加入精鹽。5.抽屜里先上點花生油或者燒鴨油,然後將適量的生熟漿滔到抽屜裡面均勻攤開(可適當添加碎肉或雞蛋等),其厚度在2.5毫米左右為佳,旺火蒸約1分鐘左右,用腸粉專用鏟子把腸粉從前到後,或者從後到前起屜。
[!--empirenews.page--]都樂八寶飯
簡介
八寶飯是漢族傳統名點,臘八節節日食俗。流行於全國各地,江南尤盛。各地的配方大同小異,基本上是把糯米蒸熟,拌以糖、油、桂花、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等果料的器具內,蒸熟後再澆上糖鹵汁即成。味道甜美,是節日和待客佳品。
歷史文化
相傳源於武王伐紂的慶功宴會。紂為商代之末主,膂力過人,敏捷善辯,嗜酒好色,暴虐無道。公元前1123 年,周武王率諸侯東徵,敗紂於今河南省洪縣南的牧野。紂自焚死,武王及定天下,建都於鎬,即今長安西上林苑中。在周武王伐紂,建立天下的大業中,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騙八士,功勳赫赫,深為武王和人民稱譽。在武王伐紂的慶功宴會上,天下歡騰,將士雀躍,庖人應景而作八寶飯慶賀。八寶象徵有功的八士,使用山楂則寓意火化紂王。此菜歷經千年,流傳全國,色澤鮮艷美觀,質軟香甜,為酒席上的佳餚。由於各地習俗,口味有異,用料亦不盡相同,但其烹制方法和風味基本相似。
做法
由優質大糯米、豬油、白糖、豆沙、蓮米、果脯、葡萄乾、桔丁、蜜棗等原料用水衝泡、晾乾、蒸制而成,其味芬芳,飯質軟和,香甜可口。
製作一
食材準備
薏仁米50克,白扁豆50克,蓮子肉(去心)50克,紅棗20個,核桃肉(炒
熟)50克,龍眼肉50克,糖青梅25克,糯米500克,白糖100克。
製作步驟
1、將前三味泡飯煮熟,紅棗泡發,核桃肉炒熟,糯米蒸熟備用;
2、取大碗一個內塗豬油,碗底擺好青梅、龍眼肉、棗、核桃肉、蓮子、白扁豆、薏仁米,最後放熟糯米飯;
3、再上蒸鍋蒸20分鐘,把八寶飯扣在大圓盤中,再用白糖加水熬汁。
製作二
食材準備
上白糯米1千克,赤豆500克,桂圓肉25克,瓜子仁5克,糖蓮子40克,蜜餞200克 ,蜜棗75克,桂花5克,白糖1.25千克,豬油200克。
製作步驟
1.將糯米淘洗乾淨,用冷水浸四五小時,撈出瀝乾,散入墊有濕布的籠屜內,不要加蓋,用大火蒸到冒氣,米呈玉 色時,灑遍冷水,使米粒潤濕。再加蓋,繼續蒸約5分鐘,一見蒸汽直冒籠頂,即將米飯倒入缸中,加入白糖約400克,豬油和開水(約需400克)拌和。
2.將赤豆、白糖(350克)、桂花製成豆沙餡;將桂元肉撕成長條;糖蓮子一分二;蜜棗去核剁成泥,連同蜜餞、瓜子仁,各分成30份。然後用小碗30只,碗內抹豬油,將以上各色原料分別放在碗底排成圖案,上面薄薄鋪上糯米飯,中間放豆沙餡,再放上糯米飯與碗口相平,並輕輕抹平。隨後把它放入籠屜,用大火沸水蒸到豬油全部滲入飯內,並呈紅色時(約需1小時),出屜覆入盤內(如不馬上食用,可在冷卻後再回蒸)即成。
注意事項
1、糯米加水要適量,燜熟即可,不宜太軟;
2、亦可炒好豆沙餡,一層糯米飯夾一層豆沙,以3~4 層為宜;
3、用牛奶代水勾芡,別具風味。
製作三
食材準備
糯米,紅豆餡,果脯,紅棗,瓜子,核桃,熟蓮子,葡萄乾(用量根據實際情況自定)。
製作步驟
1、糯米蒸成糯米飯。
2、碗中塗色拉油或豬油,防粘碗。把一顆蓮子放在碗底,四周放蜜棗,再放果脯,果脯正面朝下,再依次擺放其他原料,注意色彩搭配。擺放至碗中間高度即可。
3、把蒸好的糯米飯鋪在碗底,沒過擺放好的原料即可。加入紅豆餡,再沿碗里鋪上掰開的蓮子和紅棗;再鋪糯米飯,與碗口齊平,按緊。蒸10分鐘,出鍋,涼一會,扣在盤中即可。
[!--empirenews.page--]瓦煲飯
簡介
南寧瓦煲飯是用瓦煲或瓦煮熟的米飯,它比用金屬飯鍋做出來的米飯更香。
做法
原料:沙煲一個、米米、雞肉、牛肉、蛋一個、油、醬油
步驟:1、沙煲在底部抹薄薄的一層油,米洗乾淨。米和水的比例:1:1.5 (這個比例很重要,關係到飯的生熟程度!太爛不好吃,夾生則根本沒法吃!) 將米和水放入沙煲,用大火燒開;2、大概十分鐘不到,飯開始收水。可以看到飯表面有一個個的洞。這個時候趕快把肉放進去! 要快;3、再打個蛋。蓋上蓋,換最小火,再煮三四分鐘。關鍵時刻來了! 關掉火,讓瓦煲飯焗十五分鐘。不要再打開蓋來看哦,這是瓦煲飯最關鍵的時候,焗的時間不夠飯就生了,而且很難再輓回了;4、耐心地等待十五分鐘後,香噴噴的瓦煲飯就做好了!
[!--empirenews.page--]乾撈粉
簡介
乾撈粉,也稱乾拌粉。一種中國華南地區較常見的漢族特色小吃,粉是燙過的,菜是涼的,湯汁醬料也是涼的,酸酸甜甜,爽滑清新,貼脾貼胃,再盛一碗清湯,撒點小蔥,即可食用。
做法
乾撈粉,粉是燙過的,菜是涼的,汁也是涼的,酸酸甜甜,爽滑清新,貼脾貼胃,再盛一碗清湯,撒點小蔥。
把米漿蒸熟後切成條形,拌以調制好的叉燒、肉末、蔥花、炸花生、醬料、香油等即可食用。特點是香、酸、脆、甜、咸適度,食而不膩。
炒粉絲乾爽;不粘;入味的三點秘密:
1.油泡粉:泡粉絲的水裡面要放一些油,再炒時粉絲就不會粘連了。
2.涼水泡:千萬別用熱水泡,只要粉絲遇到了熱水,再入鍋炒時,就非常容易粘連。
3.調料水:粉絲要在放有調料的涼水中浸泡二小時,才能保證粉絲吸入味道。
[!--empirenews.page--]八仙粉
簡介
八仙粉,廣西南寧的特色小吃,南寧市民喜愛的風味之一,也是到南寧遊玩必吃的美食之一。
歷史文化
相傳是清宮食譜之一,因其配有山珍、海味、時鮮八味以上,味道相異相輔,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故而得名。
做法
八仙粉以味道鮮美、柔韌爽滑等特點受到人們的喜愛。特色是香、酸、脆、甜、咸適度,食而不膩。
做法:選用帶有韌性的新鮮切粉,煮粉前先在熱鍋里盛入大半碗豬骨熬成的上湯,湯沸後放入魚餃、肉片、熟鵪鶉蛋、香菇、黃花菜、魷魚、雞肉絲、瘦豬肉片、魚片、新鮮嫩蔬菜等各兩三件,猛火煮沸片刻,再倒入200克切粉,待鍋中湯水再沸後加少許香蔥、香油、鹽、味精等調味,即可裝碗食用。其特點是配料多、營養豐富、合理搭配,粉韌爽口,味道鮮美。
[!--empirenews.page--]粉利
簡介
粉利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隆安縣的一種鄉間小吃,發明人是廣西壯族地區的壯族民眾,粉利是壯族原生態的稻米製品,經過石磨磨成漿,然後經過蒸煮而成。廣西地區一般會在過年期間食用粉利,以討大吉大利之意。粉利是用上好大米細磨成漿,搓搜成小圓柱狀,蒸至八成熟,取出晾乾即成。
粉利在欽州也非常流行,是欽州人民很喜愛的一種小吃。欽州粉利上市說要在冬季春節前後,吃時切成條狀,配上臘肉、芹菜或菜花、青蒜等燴炒裝盤即可食用。特點是色鮮味美、香滑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