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做菜網!

梧州小吃大全_梧州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 愛料理 編輯:愛料理 訪問手機版

梧州,廣西壯族自治區轄市,廣西東大門,享有“綠城水都”、“世界人工寶石之都”美譽,榮膺“中國最具開發潛力十佳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和“最具魅力節慶城市”。

特色美食有梧州紙包雞、冰泉豆漿田螺牛雜、龜苓膏、河粉、艇仔糯米糍等。

艇仔粥

簡介

艇仔粥是廣東省廣州地區著名的漢族小吃,廣東粥品之一。以魚片、炸花生等多種配料加在粥中而成。原為一些水上人家用小船在荔枝灣河面經營。此品集多種原料之長,多而不雜,爽脆軟滑,鮮甜香美,適合眾人口味。

艇仔粥以粥滑軟綿、芳香鮮味聞名,吃前當即煮粥滾制,芳香撲鼻,熱氣騰騰,十分鮮甜。無論在街頭食肆,或如白天賓館那樣的五星級酒樓,都可品嘗到這種廣州特有的粥品。現在在廣州、香港、澳門以至海外各地的廣東粥品店,艇仔粥都是必備的食品。艇仔粥在行內術語為“一彎”。

歷史文化

歷史由來

舊時廣州西郊,河道兩旁遍植荔枝樹,叫做荔枝灣,古羊城八景之一的“荔灣晚唱”便指這裡。每逢夏日黃昏,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遊客來此遊玩,游河小艇穿梭往來。其中有小艇(廣州話俗稱“艇仔”)專門供應“艇仔粥”,故稱“荔灣艇仔粥”。如果岸上或另一艇上遊客需要,粥艇上主人便一碗一碗地把粥品遞賣過去,很受歡迎。漸漸地,連陸上的小食店也出售這種叫 做荔灣艇仔粥的粥品了。

名稱由來

艇仔粥是廣東省廣州地區著名的漢族小吃,相傳正宗的艇仔粥應該是在漂浮於河上的艇 仔上製作的,甚至必須在艇仔裡面吃。艇仔粥因此得名。艇仔粥以新鮮的小蝦、魚片、蔥花、蛋絲、海蟄、花生仁、浮皮、油條屑為原料,煮粥的手法也依照滾粥衝燙粥料的手法,立即衝滾、稍後品嘗。其特點是粥底綿爛,粥味鮮甜,集眾多物料之長,爽脆軟滑兼備。舊時廣州西郊,每逢夏日黃昏,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遊客來此遊玩,游河小艇穿梭往來,其中有小艇專門供應“艇仔粥”,漸漸地,連陸上的小食店都出售這種叫做荔灣艇仔粥的粥品了。現在無論在街頭食肆酒樓,或高級賓館都可品嘗到這種廣州特有的粥品。

做法

艇仔粥以新鮮的河蝦或魚片作配料,後來還增加了海蜇、炒花生仁、涼皮、蔥花、等,吃前當即煮粥滾制,芳香撲鼻,熱氣騰騰,十分鮮甜。艇仔粥的主要配料為魚肉、瘦肉、油條、花生、蔥花,亦有加入浮皮、海蜇、牛肉魷魚等。

[!--empirenews.page--]

生炒田螺

簡介

是梧州的風味小食之一。將活田螺處理乾淨後,把螺尾去掉少許,以便入味食用。然後配上蒜泥、薑末、豆豉紫蘇和少量辣椒胡椒粉,炒至近熟後加入豬骨湯熬至螺香四溢即可趁熱食用。田螺肉鮮甜可口,田螺湯美味無窮

做法

有一個流傳很久的民間辦法。先將田螺石螺放進盛滿清水的盆子里,再把菜刀、鍋鏟等非不鏽鋼鐵器插進螺堆。第二天就可以發現這些鐵器上爬滿了螺,不僅盆底沈下一層螺吐出來的泥巴,母螺還產下很多螺崽。如果清理乾淨後再重復處理,螺就繼續吐泥下崽。這樣,螺的肚子里便乾淨多了。

在這裡,向大家介紹一種土制的斬螺工具,簡單非常:用一塊260mm×80mm的結實木板,釘上一塊1.5mm厚的曲尺形鐵板,鐵板的一端高度280mm,分別鑽上三個18、16、14mm的孔,另一端80mm固定在木板上,那麼可根據螺體的大小,把螺尾放進孔內,突出來螺尾尖部位手起刀落。方便、快捷,很快地,數斤螺就“搞掂”。

[!--empirenews.page--]

岑溪竹筍

簡介

岑溪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由於得天獨厚的條件,竹子資源非常豐富,蔥蔥鬱鬱的竹林遮天蔽日,蒼翠欲滴。每到春天,河畔、山上的竹筍就沐浴著春雨破土而出,人們這時總要採回一籃籃嫩綠可愛的竹筍,製成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餚———竹筍釀。

做法

如果你到岑溪來,熱情淳樸的岑溪人定會拿出這道美味可口的佳餚款待你。其製作簡單易行,有興趣者不妨一試。用料:以選用山蒲筍為最好,要先將採回的細嫩的生竹筍去殼後放進盛半滿水的鍋里用猛火煮半個鐘頭左右,再撈出來放進冷水浸泡約5小時,然後就可將竹筍撈起放到竹篩里用手揉搓,使之苦澀味蕩然無存。另外準備好適量的豬肉、食鹽、醬油、花生油、韭菜茴香、芫荽、生粉、白糖芝麻等原料。製作步驟第一步:先去除苦澀味的竹筍,切成兩寸長左右後,再用牙簽划成一條條均勻適度的筍絲。第二步:剁肉餡。先將肥瘦適中的豬肉切成肉片,再加入洗好的茴香、韭菜、芫荽等佐料,然後調入適量的食鹽、生粉、醬油等調味料拌和剁成肉末。第三步:將已划好的一條條筍絲團團包住剁好的肉餡,盡量包得密實精緻一些,每個約半個拳頭大左右即可。第四步:煎竹筍釀。淨鍋內加油燒熱,再輕輕放入包好的竹筍釀,蓋上鍋蓋用文火慢慢煎。在煎的過程中要注意適時翻動,並不時從鍋的四周添入適量的花生油及少許的清水,以避免粘底變焦走味。待竹筍釀的兩面呈金黃色,就可均勻澆上芝麻、胡椒、生粉、醬油等調和成的味汁,鏟起盤中就可食用了。特點:色澤金黃,香氣撲鼻,原汁原味,吃起來爽滑可口、油而不膩,令人回味無窮。

[!--empirenews.page--]

岑溪米粉

簡介

岑溪米粉是梧州市岑溪市一道必不可少的名吃,每年的岑溪米粉節更是說明瞭這道小吃在岑溪的地位。

歷史文化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一,是岑溪民間的傳統節日——米粉節。岑溪米粉歷史悠久.相傳源於春秋戰國時期,龍母的誕生地---岑溪大竹村的老百姓在龍母放歸養大的五條小龍回大海時,用上好的大米,精心加工成雪白的米粉,沿河投進江裡,讓小龍品嘗民間美食,此後歷代沿襲,形成風俗。每年進入農歷五月的第一天(即農歷五月初一),家家戶戶都要做米粉、吃米粉。久而久之,五月初一日就演變成岑溪米粉節。

做法

岑溪米粉的製作非常講究,關健在於其傳統工藝及水質.首先,選水首選大井水,岑山溪水為製作米粉提供絕好的水質.次者就是選米,米首選晚禾,如是早禾出的粉就大打折扣了.三就是其工藝,所謂三磨一湯是絕招.半夜三更起床,幾十斤泡好的米,要經粗磨,細磨,精磨才能蒸粉,這樣蒸出來的粉用手拿著扭摶都不會斷。

上好的米粉還要有上乘的佐料,這是絕招,佐料定必是豬骨熬制加上香料及不告他人的配料一起製作而成的鹵汁,和米粉一拌,使你吃起來流連忘返,回味無窮。吃新圩米粉時常會搭配相關滷味,如燒鴨,白斬狗,隔山,鹵豬頭皮等等,口感更佳。

[!--empirenews.page--]

岑溪豆腐

簡介

岑溪有一道鮮美可口的特色菜——豆腐釀,又稱煎豆腐。相傳,豆腐創始於漢初的淮南,因之美味而傳遍江南一帶。宋元時期,豆腐已成為十分普遍的食物。當豆腐傳入岑溪,勤勞智慧的岑溪人不斷將之深加工,併發揚光大,而在岑溪形成特色。

如今,還是家家戶戶逢年過節,招待客人不可少的“傳統保留節目”呢!外地的朋友每到這裡,也一定會點這一道特色美味。

做法

做豆腐釀,首先要準備好肉餡,肉餡可以用豬肉、雞肉、魚肉、牛肉(吃起來會比前面三種乾一些)或者是其它的肉類,可根據個人的口味,不過大多人是用豬肉做餡的。肉餡也可根據各人的愛好添加韭菜、胡蘿蔔蘑菇等等,可能還會加上陳皮末或者是花生粉。然後把豆腐橫切成許多半釐米左右的薄片,兩片豆腐中間夾著餡,然後就可以把豆腐釀放進鍋里了。有用鍋燉豆腐釀的,有用鍋煎豆腐釀的。不過一般都是用煎這種做法。等豆腐釀熟透後,可在其上面放些蔥花、香菜.

主料:南豆腐500克,新鮮去皮五花肉200克(若是喜歡可以換成雞肉、牛蛙,特別點還可以是肥腸)

輔料:韭菜150克,番鬼芫茜(野芫荽)50克,香菜50克,蔥花10克

調料:鹽15克,生抽50克,五香粉10克,胡椒粉5克,桂林豆腐乳5克,桂皮粉5克,姜粉5克(若想偷懶直接 加十三香吧)

製作工藝:

1. 用300克的豆腐切片(規格0.5x5x5cm)鋪在刷過油的托盤上;

2. 制肉餡:五花肉切成粒,加入輔料,調料,再剁成餡泥備用;

3. 把餡泥分別放在切好的豆腐片上,佔到豆腐片面積的三分之二;

4. 把剩下的200克豆腐切成薄片(規格0.3x5x5cm)鋪在餡泥上,使其完全蓋住,豆腐邊緣與豆腐底片重合,就像蓋被子一樣,造型像肉夾饃

5. 下熱油鍋,分別把豆腐塊放入鍋內碼齊,然後蓋上蓋子小火微燜,每隔5分鐘在邊緣添一次油,用鍋鏟起動豆腐塊,避免粘鍋;

6. 10到15分鐘後,待豆腐底部橘黃後,再用鍋鏟將豆腐塊翻面,重復上一步驟;

7. 10到15分鐘後,待豆腐成熟,再用澱粉生抽勾芡起鍋,裝盤撒上蔥花即可。

關鍵:這道菜工序繁雜需要耐心,主要烹飪方法為燜,而不是煎哦。製作肉夾豆腐塊的時候,要小心,注意手法。煎的時候,火候不要過大,記得隨時挑動一下,不要煎糊了。

[!--empirenews.page--]

蒙山肉丸

簡介

蒙山美食中,名聲在外的當數蒙山肉丸。這是當地一道歷史悠久的特色菜,長時間為蒙山人所獨享。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精明的蒙山人身懷肉丸製作的獨門技藝,走出大山,到周邊縣市設攤經營,所到之處,蒙山肉丸無不深受歡迎。這小小的肉丸子,可燜,可炒,可煮湯,可入料火鍋,香甜脆口,絕不膩喉,老少皆宜。有很多的蒙山人因為製作經營肉丸而發財致富。

歷史文化

蒙山肉丸的起始年代,目前已無從考究,只是聽許多上百歲的老人說,他們還在孩提時代的時候,爺爺或姥姥哄孩子常說的話是:“聽話,明天買肉丸仔給你吃。”

做法

吃蒙山肉丸是美食享受,如果有機會看到加工肉丸,卻是傳統美食文化的精神享受。蒙山肉丸從原料選取到加工製作很有講究。最優的原料是挑選本地飼養那種兩百斤左右的土豬,生劏後割下前胛瘦肉,不能沾水,把還帶著熱量的肉塊直接放上專用的青石板上,用小飯碗口徑粗細的木槌反復槌打,中途不能停頓,一氣呵成,把豬肉槌成肉膠,加入適量的食用鹽、胡椒粉,然後把調配好佐料的肉膠捏成一顆顆拇指大小的丸子,放入近似沸騰(當地人稱之為沙眼水)的水鍋中慢火浸熟,成品的蒙山肉丸即宣告新鮮上市。

簽別真徦蒙山肉丸的方法是要掌握的,方法很簡單,拿一顆肉丸往地面輕輕一砸,向上反彈近尺左右的一般可信為正宗,因為以純肉膠做成的肉丸彈性很好。

[!--empirenews.page--]

窩粉

簡介

窩粉似河粉,不同是窩粉必由酸筍豉“窩”煮而成,常拌各式辣椒蒜蓉等,比之河粉,香濃頗有不及但多一分津酸烈辣。市面經營窩粉口味大同小異。

[!--empirenews.page--]

滑肉腸粉

簡介

又名“豬腸粉”,因形似豬腸而得名,制法是先用一張卷粉卷上滑肉,捲成一條後再切成約8釐米長的小段,上蒸籠蒸熟,出籠後,澆是生油,熟油,糟辣醬,海鮮醬等佐料即成。

做法

1.將大米粉用清水調製成粉漿待用;將玉米澱粉與生粉混合後用少量水調制稀糊狀,然後用沸水將其燙製成粉糊,冷卻後與大米粉漿混合加入精鹽、生油調拌均勻。

2.用濕白布鋪在籠屜當中,將腸粉漿滔到白布上攤開,其厚度在2.5毫米左右為佳,旺火蒸約3——4分鐘後卷粉就做好了。

3.豬肉去皮洗淨,切成2 釐米見方的塊,用清水浸泡10 分鐘取出瀝乾,盛於碗內;並加精鹽、味精、薑末、澱粉稍拌,再加入雞蛋清拌勻上漿。

4.炒鍋置旺火上,下油燒至7成熱,將肉塊散開下鍋,約炸10 分鐘,至金黃色時滑肉就做好了。

5.用一張卷粉卷上滑肉,捲成一條後再切成約8釐米長的小段,上蒸籠蒸熟,出籠後,澆是生油,熟油,糟辣醬,海鮮醬等佐料即成。

[!--empirenews.page--]

龍虎鳳燴

簡介

是梧州的一道傳統名菜。選用廣西特產野味為原來,配以香菇木耳、陳皮等20多種佐料精制而成。食用時氣味芳香,口感嫩滑鮮美,有“桂東南第一味”的美譽

做法

一、原料:

1.主料:熟五蛇肉絲25克,生雞肉絲100克,熟果子狸絲5克,浸發魚肚75克,鮑魚75克,鮮平菇75克,水發木耳50克,炸薄脆100克。

2.調料:料酒、精鹽、味精、醬油、胡椒粉、姜汁酒、蔥段、姜絲、陳皮絲、檸檬葉、菊花、濕澱粉,豬油高湯、蛇湯。

二、制法:

1.薄脆分盛2小碟,再把5朵菊花洗淨剪好瓣放在薄脆上,把檸檬葉切成絲放在菊花瓣上,將雞肉、魚肚、鮑魚、平菇、木耳均切成細絲。

2.燒熱鍋,下豬油燒熱,放入蛇絲略炒,烹料酒,加入蛇湯,用調料調好味,燒沸後,盛入瓦鉢內,加入薑片、蔥段、入籠燉1小時取出。

3.將木耳絲、魚肚絲、鮑魚絲用調料、高湯煨味。將雞絲用蛋清、濕澱粉拌勻,下熱油鍋泡油至僅熟,撈出瀝油。將鍋下豬油,烹料酒,加入高湯、蛇湯,燒沸後,放入各種肉絲調好味,加胡椒粉、醬油、麻油,用濕澱粉勾芡,出鍋裝盆即成。

此菜由五蛇、雞、果子狸、木耳、平菇、魚肚、鮑魚及多種調料組成,具有滋陰補腎、驅風祛濕的功效。將雞的滋補,鮑魚的強腎,蛇肉的驅風濕,魚肚的益精補髓,木耳的通脈祛瘀,平菇的抗癌,果子狸的滋補等功效融合貫通,可治風濕性關節炎、半身不遂、癱瘓等症。常食能容顏健美,延年益壽。

[!--empirenews.page--]

梧州河粉

簡介

河粉又有稱“湯粉”、“老友粉”。以扁米粉為主,佐以瘦肉牛肉牛腩等鹵肉,適量調味料以及青菜少許,用豬骨鮮湯熬煮而成,肉香滷味盡貫於米粉之中,縱遠觀亦能聞見香澤濃郁。

梧州人多喜好吃河粉,若有幸得嘗河粉中的佳品,真是“一啖未落肚,筷子又遞到上嘴邊”!河粉本來極燙,如此不停不歇地將一大碗熱粉食罄,真會汗流滿面,淋灕盡致!梧州大街小巷河粉店很多,比較有名的有超記、炳記、大老粗、南華里、牛記、劉姐等。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