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做菜網!

張家界小吃大全_張家界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 愛料理 編輯:愛料理 訪問手機版

張家界是湖南省轄地級市,原名大庸市,位於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屬武陵山區腹地。張家界因旅遊建市,是中國最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發源地和中心區域。

特色小吃板栗燉雞蘿蔔、燉臘豬蹄、火炕魚、臘肉黃鱔、臘豆腐、臘野味、臘豬頭、泥鰍鑽豆腐、糯米糍粑、桑植鹽豆腐乾砂鍋狗肉山雞椒油、鱔魚下萵菜、石耳燉雞鴨、酸酢魚、土家糍粑、土家扣肉、土家臘味、土家三下鍋、土家血豆腐、烏雞天麻湯、湘西酸魚、熏制香腸、永定芋子包、張家界土家十大碗、豬血稀飯

烏雞天麻湯

簡介

烏雞天麻湯是張家界的一個特色美食。極具營養價值,是民間滋補秘方。張家界八大公山一帶的天麻,色金黃,透明發亮,是天麻中的上品,可治療頭暈目眩、中風偏癱,又滋補,又治病,兩全其美。天麻是一種藥材,性味甘平,有平肝息風的功能,常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烏雞是補虛勞、養身體的佳品,常飲此湯可以提高生理機能、延緩衰老、強筋健骨和滋補強身。

特點:

烏雞天麻湯極具營養價值,是民間滋補“秘方”。天麻,可治療頭暈目眩、中風偏癱,又滋補,又治病,兩全其美。張家界八大公山一帶的天麻,色金黃,透明發亮,是天麻中的上品,可治療頭暈目眩、中風偏癱,又滋補,又治病,兩全其美。做法:烏雞(宰殺乾淨)一隻、天麻約200克(鮮麻,乾麻約50克)適當切成塊。將烏雞、天麻放入壓力鍋內鍋里,加入蔥、、鹽、枸杞雞精、醋適量清水,壓力鍋調到雞檔,保壓時間15分鐘,出鍋後撒入少許香菜即可食用。鮮香味美,營養豐富,尤其對神經衰弱、眩暈頭痛有特效。最好是新鮮的。

做法

主料:烏雞(宰殺乾淨)

輔料:天麻

調料:姜、鹽

原料:烏雞脯肉200克,青椒胡蘿蔔白蘿蔔各一根,雞蛋一隻。

做法:

1、雞肉切絲(順紋切),青椒和紅、白蘿蔔分別切絲。

2、雞絲加入精鹽、雞蛋、料酒、濕澱粉上漿,入油鍋中滑散斷生。

3、炒鍋上火,淋少許油,加入姜絲稍煸,青椒絲、蘿蔔絲炒制加鹽、味精、放少量水,勾芡,上明油,倒入雞絲翻勺即成。

[!--empirenews.page--]

石耳燉雞鴨

簡介

石耳燉雞鴨是張家界的一道特色美食。

特色:

石耳為長在陡峭的懸崖峭壁上形似木耳的一種植物,因採摘困難所以極其珍貴,味鮮美,極富營養,與雞鴨共燉好比人參燕窩。色澤淡黃,聞之香味儒雅卻讓人不可抗拒,嘗之更是口舌生津,有補身健體,美容養顏之功效。

此菜自明清開始就是土司每年必獻給皇上的供品,據說每年皇帝大宴群臣也必上這道菜,想要嘗嘗做皇帝的滋味就好好享受這道菜吧。

做法

張家界永定區盛產石耳,古為土司貢品。石耳燉雞,取整雞(鴨)與石耳清燉。先將石耳用溫水泡開,反復搓洗乾淨後再用冷水浸泡五、六次,洗淨黑水和細沙,再切成象眼片放鍋里,加冷水500克,鹽0.5克、紹酒5克和蔥、姜各5克(姜拍松),在中火上燒開後撈出盛入碗內(煮石耳的水和蔥、姜不用);雞放入鍋內,加水燒開後撈出晾涼。準備砂鍋1只,將雞、火腿骨和剩餘的蔥、姜、紹酒一起放入砂鍋,加水淹沒,用旺火燒開,再換微火細燉,至雞肉八成爛時,撈出火腿骨,揀去蔥、姜,另將石耳倒入砂鍋,加精鹽燉至酥爛即。

[!--empirenews.page--]

團年菜

簡介

“團年菜”是“合菜”的俗稱,為土家族過年家家必制的民族菜。相傳明嘉靖年間,土司出兵抗倭,為不誤軍機,士兵煮合菜提前過年。其製作是將蘿蔔、豆腐、白菜、火蔥、豬肉、紅辣椒條等合成一鼎鍋熬煮,即成“合菜”。除味道佳美,還別有深意。它象徵五穀豐登,合家團聚,又反映土家人不忘先民的光榮傳統。

特點:

煙薰烤成臘黃,吃起來耐嚼味香,堪稱佐酒上品,亦為土家特色菜。

做法

基本材料

雞蛋汁150克,豬肉150克,豆芽菜150克,菠菜100克,泡好的粉絲100克,鹽3克,料酒5克,姜汁5克,味精3克,蔥絲5克,將油10克,油125克

製作方法

(1)豬肉切成3釐米長的簾子棍絲,豆芽菜去兩頭洗淨,菠菜擇好洗淨切寸段,粉絲煮熟碼在盤中。

(2)起鍋放底油燒熱,投入肉絲煸炒,放入蔥絲炒出香味,放入豆芽菜旺火烹炒,倒入醬油、鹽、料酒、姜汁、味精,放菠菜翻炒,淋少許明油出鍋,盛在盤中的粉絲上。

(3)另起鍋放有將雞蛋煎熟,出鍋蓋在盤中菜上即可。

[!--empirenews.page--]

土家糍粑

簡介

土家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說法。每逢春節來臨,農歷臘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據鄉土志書記載:“糯米飯就石槽中杵如泥,壓成團形,形如滿月。大者直徑1尺5,尋常者約4寸許,3至8分厚不等。”小糍粑做完後,由心靈手巧最會做糍粑的婦女,再做幾個大糍粑,小則三五斤,大則十多斤。這叫“破籠粑”,象徵“五穀豐登”,又顯示土家人大方。打糯米糍粑是一項勞動強度較大的體力活,一般都是後生男子漢打,兩個人對站,先揉後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糍粑也很講究,手粘蜂蠟或茶油,先搓坨,後用手或木板壓,要做得光滑,美觀。

做法

1、糯米洗淨熟。

2、茶油中放入黃色的蜂蠟,加熱融化,塗抹在桌面、門板、石臼、木槌等用具的表面。

3、把糯米放進石臼中,用丁字型的大木槌用力捶搗。糯米粘性很強,一般是兩個強壯的男人來,一上一下地“打”。大冬天的,光著膀子還要流汗。

4、糯米搗成泥以後,取出放在桌子上,乘熱揪出拳頭大的米團,壓扁成,再用門板加重物壓住,等糯米涼了就成型了。

[!--empirenews.page--]

酸酢魚

簡介

在土家族、苗族同胞中,有一種美食,是獨具地方風味的美味佳餚,這就是鮮為人知的“酸酢魚”。將捕捉到的新鮮小魚,破肚洗淨,裹上米粉(米粉中要放少許食鹽,調勻),然後放進菜壇內,醃撲3至5天,待有酸味以後再挖出來用茶油或其他植物油炸熟,這樣色澤金黃,味道又酸又香,十分可口。“酸酢魚”因為在菜壇里長時間醃漬,且經過食鹽浸漬魚已酢熟,故可以從壇內取出來吃。

“酸酢魚”是少數民族同胞待客的名菜,主人家平常都捨不得吃,非客至不食。

菜品特色:

以新鮮的小魚為食材,破肚洗淨,裹上米粉,放進菜壇進行醃制,待有酸味以後再挖出來以茶油或其他植物油炸制。炸製成功後不僅色澤金黃,味道又酸又香,十分可口。

做法

原料:

新鮮小魚、米粉

做法:

1、就是將捕捉到的新鮮小魚,破肚洗淨,裹上米粉(米粉中放少許食鹽,調勻);

2、然後放進菜壇內,醃撲3~5天,待有酸味後再挖出來用茶油炸熟即可。

[!--empirenews.page--]

板栗燉雞

簡介

武陵源盛產板栗,板栗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有治脾補肝之效,經濟價值極高。板栗燉雞是武陵源一宗名菜,清香可口,風味獨特,尤其是喝上一碗板栗燉雞湯,頓覺容光煥發,精神倍增。

板栗的功效:

板栗素享有“乾果之王”、“鐵桿莊稼”等美稱,盛產於本境各山區。品種主要有大庸栗、油板栗、米板栗、毛板栗、旋栗(一種呈圓形的小栗)等。板栗果肉黃白,清香脆甜,營養豐富。板栗燉雞、鴨,別有風味。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說:“栗,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

做法

原料:

雞肉(整)1只,板栗250克,輔料彩椒1個、 調料食鹽6克、蔥半根姜4、片蒜適量八角、2個乾辣椒、4個料酒、1勺生抽、1勺老抽、1勺植物油適量

做法:

1.用剪刀逐個在板栗頂部剪開個十字口;

2.把開水倒入板栗,沒過,添加鹽;

3.蓋上鍋蓋燜上5分鐘;

4.逐個取出剝取栗肉;

5.跑山雞洗淨,瀝乾水分;

6.剁成大塊,用熱水焯一下,去除血水和雜質;

7.撈出後用熱水沖洗乾淨,瀝乾水分備用;

8.起油鍋,慢火煸炒板栗至變色後取出;

9.鍋內底油爆香蔥姜蒜、八角和乾紅辣椒;

10.出香味後,下入雞塊大火爆炒,烹入料酒;

11.添加沒過的熱水,大火煮開,轉中火燉煮;

12.至雞肉7分熟,加入板栗,添加鹽、糖、生抽調味,一點點老抽上色;

13.燉至雞肉和板栗熟透,大火收汁,加入彩椒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最佳食用方法:

吃板栗燉雞主要是吃它們的營養。再加上少許鹽就可以吃了。雞湯已經成淺黃色,上面飄著一層油,吃的時候就要注意,雞湯是很燙人的,不要隨便趁熱吃,先要涼一下再吃。在吃雞的時候千萬別忘記了——要吸掉雞骨頭裡的湯水,最好是把雞骨頭啃爛,只吐掉純鈣骨。吃完飯後,再喝一兩碗湯。湯要慢慢地品,就能感覺到雞湯的味道,先是甜再是香。

[!--empirenews.page--]

張家界和渣

簡介

土家人的飲食真是花樣百出,將水浸泡過的黃豆用磨子磨碎,然後摻入切細的青菜葉,然後用溫火煮熟即可。此樣菜雖做法簡單,但營養價值極高且味鮮美,為當地人常用的一道菜。

營養成份:

黃豆富含蛋白質,青菜富含維生素,做出來的和渣清淡中帶有乳香,色味皆具,營養豐富。

食用方法:

土家人所食苞谷質粗糙,但和著湯水的和渣,容易下喉入肚。在酷暑,喝下一碗和渣,既解渴又消暑。磨出來的和渣放置幾天就變成“酸和渣”了。這又是另一番滋味,入口就酸的人癢酥酥的舒服。在寒冬,將酸和渣放入辣椒、豬油、鹽、大蒜等調料,架在柴爐上邊熬邊吃,比起吃麻辣豆腐、臭豆腐來,那又是一番風味。

做法

和渣製作簡單,土家人稱“推和渣”。他們先將黃豆泡脹,然後磨成豆漿,再兌水放進鍋里,放入切細的韭菜、青菜或蘿蔔菜葉等菜絲一同煮沸,就製作成了乳白色帶綠的“和渣”。打豆腐要濾豆渣,而和渣不用濾渣是和渣而煮。土家人也就稱“和渣”為“懶和渣”。

[!--empirenews.page--]

土家三下鍋

簡介

土家三下鍋是湖南張家界的一道特色美食。相傳明代嘉靖年間,朝廷徵調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線抗倭,恰好趕上年關,為不誤軍機,土司王下令提前—天過年,於是臘肉、豆腐、蘿蔔一鍋煮,叫吃“合菜”,以後演變成“三下鍋”。

特色:

如今張家界的三下鍋不再是臘肉、豆腐、蘿蔔一鍋煮,多為肥腸、豬肚牛肚羊肚、豬蹄或豬頭肉等選其中二、三樣或多樣經過本地的土廚師特殊加工成一鍋煮。三下鍋的吃法也分乾鍋與湯鍋之分,乾鍋無湯,麻辣味重,不能吃辣的人最好別吃為好。此菜雖好吃,但在張家界的酒店裡面一般是見不到這道菜的,只有在當地人出入的一些小餐館裡才有吃的。

張家界招牌菜:

2009年,在由湖南都市頻道主辦、紅網等媒體參與投票的“金龍魚茶油故鄉菜大召集”活動上,土家三下鍋成為張家界頭牌招牌菜,榮登“湖南14市州故鄉菜之首”。

做法

材料:

臘肉、大蘿蔔、豆腐、蔥、姜、蒜、紅辣椒

調料:

海鮮醬(或豆瓣)、醬油、料酒、雞精

方法:

1.臘肉切片。

2.鍋內放兩勺油,炒香蔥姜蒜,放入辣椒和海鮮醬。

3.加入臘肉,炒勻。這個時候聞起來好香呢!

4.把炒好的材料放到小砂鍋中,加水,燒開後,下蘿蔔塊和豆腐塊。

5.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30分鐘。

6.30分鐘後,加料酒、醬油(不要加太多,臘肉本身就有咸味)、雞精。

7.再煮5分鐘就OK啦。

[!--empirenews.page--]

血豆腐

簡介

血旺也叫血豆腐,源自雲南少數民族,為動物血加鹽直接加熱凝固而成的食品,常見的血旺為鴨血、雞血、豬血製作而來。血旺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搭配其他的食材進行二次烹飪。

做法

製作原料:火鍋調料100克(超市都有賣重慶火鍋調料的,我選的是“白家”,味辣)、鴨血一塊約350克,黃豆芽300克、乾辣椒10克(用剪刀剪成1釐米長的段,去籽)、花椒1匙、鹽適量、料酒2匙、大蔥、雞湯(或者骨湯)3杯(通常還會加入鱔魚、午餐肉、黃喉等,如果增加這些,火鍋調料及其他配料適當增加)

製作方法:1、將鴨血旺切成一字條形;2、將雞胸肉,豬肚,豬心火腿腸切成片;3、將香菇切成片,海白菜,芹菜切成節待用;4、炒鍋放置旺火上,加入少許油;5、將海白菜,芹菜,大蔥節,黃豆芽炒熟;6、放入味精,加少許香油,起鍋裝碗內做碗內做底用;7、將炒鍋放置旺火上,將雞胸肉,豬肚,豬心,火腿腸放炒鍋內;8、加泡辣椒,乾辣椒會炒至香,加入少許鮮湯,然後放入牛油,香油,味精,雞精起鍋;9、盛入炒好做底用的輔料。

[!--empirenews.page--]

砂鍋燉狗肉

簡介

“砂鍋燉狗肉”,也是土家人愛吃的一道傳統菜。它的烹制的方法是這樣的:先將帶皮狗肉3斤,洗淨並切成3大塊,放入鍋內用明火燒開,再取出清洗一次,清洗後再放入砂鍋內加清水(水量以沒過狗肉為宜),並放進佐料(薑片、蔥把和白酒1兩),加蓋,先用明火燒開,再用小火煮10至15分種,撈出狗肉,剔除骨頭,一面將骨頭放入原湯汁內煮,一面將狗肉切成1寸長,3分厚的肉片放到一邊,再放入油鍋翻炒,翻炒時放入白酒5錢,翻炒幾下再倒入砂鍋,用狗肉原湯煮,並放入少許食鹽、辣椒、薑末、桂皮等佐料煮開,然後再用小火煮半小時,上面撒點胡椒粉與蔥花,即成了一鍋香噴噴的“砂鍋燉狗肉”名菜,吃時味美異常。

特點:

狗肉是寒冬臘月的特色佳餚,我國自古食用。中醫認為狗肉味咸,性溫,可補中益氣,溫腎助陽。 砂鍋燉狗肉,狗肉鮮嫩酥爛,湯汁味鮮濃郁,如用砂鍋置泥爐上燉煮,加入豆腐、冬筍等配料,邊煮邊吃邊下料,令人津津有味,常食不厭。至今還流傳著這樣的俗語:“不願進朝當駙馬,只要蒸鉢爐子咕咕嘎。”由此可見人們對狗肉的喜愛。

做法

原料

主料:新鮮狗肉1500克。

配料:淨冬筍50克,水發冬菇50克,嫩豆腐8片,芽白葉250克,香菜250克,青蒜50克。

調料:熟豬油150克,料酒50克,精鹽8克,味精2.5克,胡椒粉1克,桂皮10克,蔥15克,姜15克,乾天椒6只,雞湯1000克。

制法:

1.狗肉去淨骨,烙去毛,下入冷水鍋煮沸,撈出後用清水洗去血沫,再放入砂鍋,加入拍破的蔥姜、桂皮、乾天椒、料酒和水,燜煮至五成爛時取出。原湯保存,去掉蔥姜、桂皮和乾天椒。

2.將狗肉切成5釐米長、2釐米寬的條。炒鍋放入豬油燒沸,下入狗肉爆出香味,加入原湯、雞湯和精鹽,燒沸後倒入砂鍋內,用小火燉至狗肉爛透。

3.冬筍切薄片。冬菇切蒂,大的改塊。豆腐切成1.5釐米厚的塊。香菜摘洗乾淨。芽白改塊洗淨。青蒜切花。

4.食用時,將砂鍋狗肉放在旺火上燒沸,加入冬筍片、冬菇、豆腐、味精和精鹽,燒沸後調好味,放入胡椒粉和蒜花,連同火爐上桌。另上芽白、香菜各1盤即成。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