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是湖北省省會,簡稱漢,由武昌、漢口、漢陽合併組成,地處中國腹地中心,江漢平原東部。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在此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立三鎮地理特徵,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全境水域面積2217.6平方公里,佔地四分之一,構成了武漢濱江濱湖水域生態環境。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
特色小吃:八卦湯、柏泉板鴨、蔡甸藜蒿蔡甸藕湯、陳記炸醬麵、漢南甜玉米臭桂魚、楚寶桂花赤豆湯、風味蟹黃灌湯包、福慶和牛肉米粉、復興村油燜大蝦、什錦豆腐腦、桂花赤豆湯、桂花糊米酒、洪山菜薹炒臘肉、花赤豆湯、黃陂豆絲、黃燜甲魚、煎蝦餅、橘瓣魚圓、烤喜頭魚、牛肉豆絲、清蒸武昌魚、雲夢魚面。
熱乾麵
簡介
熱乾麵是湖北省武漢市的漢族特色小吃,原本是武漢的特色美食,在湖北很多地方都十分受歡迎。隨著湖北人在其他省市地人口增多,武漢熱乾麵也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是諸多人喜歡的麵食之一。熱乾麵與北京的炸醬麵、河南燴面、山西的刀削麵、四川擔擔麵同稱為中國五大名面。熱乾麵的麵條纖細根根有筋力,色澤黃而油潤,滋味鮮美。拌以香油、芝麻醬、五香醬菜等配料,色香味俱全。武漢熱乾麵可謂享譽全國乃至世界。
歷史文化
武漢黃陂人蔡明偉,做生意很誠信,而且很會動腦筋。為了加快出貨量,通過反復試驗,他終於摸索出一套“撣面”的工藝———就是先把面煮七八成熟,然後快速降溫並均勻抹上油,這樣賣面時,出貨量就快了。有一次蔡明偉在長堤街看到一家麻油作坊,看見他們從芝麻中提取麻油後,芝麻醬閒棄在一邊,香氣撲鼻,他靈機一動;何不將芝麻醬加進面里試一下呢?於是蔡明偉向麻油作坊老闆購買了些許芝麻醬回家。同樣經過多次反復試驗,他覺得滿意了,身邊的人都說好吃,這時候他才信心滿滿推出他的新產品上街叫賣。熱乾麵----這個武漢人民最愛的小吃就這樣誕生了。此時蔡明偉給這個面起了個名叫“麻醬面”直到1950年工商登記時才正式叫“熱乾麵”。過了幾年,蔡明偉在中山大道滿春路口開設了一家熱乾麵面館,生意一直火爆,方圓幾里都知道蔡老闆的麻醬面好吃。1945年抗戰勝利,生意更加穩定,蔡明偉決定為自己的面館取一個寓意美好的名字。由於面館門前有兩棵楝樹雙木成林;自己此時已有兩個兒子,蔡漢文【2010年,78歲健在】,蔡漢高【已去世】取成才之意,叫做“蔡林記”,成為武漢市經營熱乾麵的名店。後遷至漢口水塔對面的中山大道上。
做法
原料:鹼水面,辣蘿蔔、五香蘿蔔,香油,醬油,酸豆角、鹽、雞精、胡椒粉、醋、蒜汁、鹵水汁、芝麻醬、香蔥或香菜。
做法:1、熱乾麵入沸水鍋焯燙十幾秒後迅速撈出。2、裝進大碗里,撒上鹽,雞精,胡椒粉。3、把芝麻醬加稀釋成用勺子舀起能呈直線流下的狀態。(稀釋芝麻醬的方法)4、在面上淋上醬油,醋,蒜汁,和少許鹵水汁。再澆上稀釋好的芝麻醬,撒上蘿蔔丁,酸豆角和蔥花即可。
[!--empirenews.page--]老通城豆皮
簡介
豆皮是湖北省武漢市著名漢族小吃,多做為早餐,一般在街頭巷尾各早餐攤位供應。中午或晚上在一些特殊的餐廳或老字號飯店也有提供。最以豆皮著名的是位於武漢市中山大道的“老通城”,其製作的豆皮在武漢市市民中有很好的口碑。此外,在武漢周邊縣市,如:恩施、鄂州市等,也很受歡迎。
老通城“三鮮豆皮”是武漢人“過早”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是武漢民間極具 特色的傳統小吃。其形方而薄,色金而黃,味香而醉,最初是武漢人逢年過節時特製的節日佳餚,後來成為尋常早點。
在武漢,以老通城的三鮮豆皮歷史最為悠久,也最負盛名。“老通城”是一家酒樓的名字,位於漢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以經營三鮮豆皮聞名,素有“豆皮大王”之譽。外地人到武漢,皆以能吃到老通城的豆皮為快。毛澤東曾品嘗數次,贊不絕口。
做法
將綠豆、大米混合磨漿,在鍋里攤成薄皮,內包煮熟的糯米、肉丁、鮮蛋、鮮蝦仁等餡料,用油煎制而成。其皮金黃發亮,入口酥松嫩香。
[!--empirenews.page--]精武鴨脖
簡介
精武鴨脖是武漢最有名的漢族小吃,因為起源於漢口的精武路而得名。精武鴨脖是將川味鹵方改進後用在鴨脖上好火計精武鴨脖培訓,具有四川麻辣風格,香味撲鼻,口感刺激,鮮美無比,所以很快成為了武漢人喜愛的名小吃,僅在精武路一帶就有十幾家店。如今,精武鴨脖在全國各地隨處可見,並且形成一些新的流派。
鴨頸絕對是武漢人對中華美食的新貢獻,武漢人喜歡吃鴨脖子,因為它味足夠勁,回味無窮。鴨脖子,本身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可是經過用紅辣椒、花椒、八角等幾十種純天然香料進行精心烹制料理之後就完全不一樣了,再剁成一節一節,大小剛好能在嘴巴里自由轉動。鴨頸肉層次分明,頗有嚼勁,肉啃完後,接著吸吮骨節中間的骨髓,“滋溜”一聲,讓人覺得頗有成就感。照老一輩人的說法,鴨脖是活肉,鴨子整天尋吃覓食,纖長的頭頸一伸一縮,肌肉纖維鍛鍊得非常有韌勁,所以味道格外的好鴨脖子所以能脫穎而出就在於它肉附於骨,鴨肝鴨腸之類屬於一口香,很易滿足,而鴨翅、鴨掌骨肉較易分離,吃起來沒有難度,只有鴨脖子骨肉相連,任你啃嚼吸嘬,也只能得其味之八九,讓人總是難以充分滿足,這便是鴨脖子的妙味所在了。
歷史文化
鴨脖子,又名醬鴨脖或醬鴨脖子,屬於醬汁類食品(主要是醬板鴨,包括醬鴨翅、醬鴨脖、醬鴨拐、醬鴨掌、醬鴨舌、醬牛肉、醬板魚、醬板乾子、醬板藕等),最早起源流傳於清朝洞庭湖區的常德,經湖南流傳至四川和湖北,近年來風靡全國。醬汁類食品通過多種香料浸泡,然後經過風乾、烤制等工序精緻而成,成品色澤深紅,具有香、辣、甘、麻、咸、酥、綿等特點,是一道佐酒佳餚。
20世紀90年代初,湯臘九在成都學習滷菜技術和中藥材配方,回武漢後,開起了第一家鴨脖子專賣店。另一個說法則是,上世紀80年代末期,精武路上有一家做川菜的館子“精武飯莊”生意火爆,1991年,為避免食客等待主菜的時間太長,四川籍師傅嚴家華出主意,可以鹵制豬尾巴、鴨頸等打發食客無聊時間,用三十多味中草藥鹵制出辣嘴不辣喉、越嚼越有勁的鴨頸。
[!--empirenews.page--]四季美湯包
簡介
"四季美"是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江漢路口附近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意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應,如春炸春捲,夏賣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餅等,1927年開業,生意興隆;後有特級廚師鐘生楚等在該店製作江蘇風味武漢化的小籠湯包應市,受到顧客的好評,被譽為"湯包大王",使該店變為主要供應小籠湯包的湯包館。他們制餡講究,選料嚴格,先將鮮豬腿肉剁成肉泥,然後拌上肉凍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面皮里,上籠蒸熟,肉凍成湯,肉泥鮮嫩,七個一籠,佐以姜絲醬醋,異常鮮美。為了滿足不同顧客的需要,除鮮肉湯包外,他們還應時製作蟹黃湯包、蝦仁湯包、香菇湯包、雞茸湯包和什錦湯包等。
武漢的四季美湯包是在蘇式湯包的傳統作法基礎上不斷改進形成的。這種湯包具有皮薄、湯多、餡嫩、味鮮的武漢風味特色,有蝦仁湯包、香菇湯包、蟹黃湯包、雞茸湯包、什錦湯包等新品種,花樣繁多,風味獨特。不僅為武漢人所喜愛,而且在全國也頗有名氣。有經驗食客的吃法為:先輕輕咬破湯包的表皮,慢慢吸盡裡面的湯汁,然後再吃湯包的面皮和肉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領略到小籠湯包的特有滋味。
歷史文化
老四季美湯包館開辦於1922年,老闆田玉山從南京請來烹飪好手徐大寬師傅,在徐師傅的建議下,對湯包的製作進行嚴格把關和改進:第一步熬皮湯、做皮凍、第二步做肉餡,第三步制包,最後“一口氣”火候到位;同時在用料上一律選用上等,肉皮要絕對新鮮,肉餡要一指膘的精肉,解黃湯包定要用陽澄湖的大鮮蟹等。由於“老四季美”在質量上狠下工夫,因而一下子吸引了很多顧客,使“老四季美”的小籠湯包名聲大噪。
解放後,“老四季美”湯包館生意興隆,越做做紅火,由原址遷到漢江路與中山大道交匯之處,現在已有三層樓做營業專廳,有300多席位,一年四季賓客如雲。
[!--empirenews.page--]周黑鴨
簡介
鴨脖即鴨脖子,又名醬鴨脖或醬鴨脖子,屬於醬汁類食品(主要是麻辣誘惑鴨脖,醬板鴨、包括醬鴨翅、醬鴨脖、醬鴨拐、醬鴨掌、醬鴨舌、醬牛肉、醬板魚、醬板乾子、醬板藕等),最早起源流傳於清朝洞庭湖區的常德,經湖南流傳至四川和湖北,近年來風靡全國。醬汁類食品通過多種香料浸泡,然後經過風乾、烤制等工序精緻而成,成品色澤深紅,具有香、辣、甘、麻、咸、 酥、綿等特點,是一道開胃、佐酒佳餚。
採用特殊工藝和神秘配料製作的周黑鴨“味道的確很好”,剛入口時“有點甜”,然後“越來越辣”,吃完了“嘴邊還留有餘香”,它皮黑肉嫩、醇厚不膩、香鮮美味,具有香、辣、麻、酥、嫩的特點,而且肉質精到、鮮嫩誘人,不僅聞的香,看了更讓人欲罷不能,急於品嘗;還因其色澤黃黑而得名,其味悠遠,甜中帶辣,辣中帶麻,麻中帶香,香味入骨,常使人垂涎三尺,食之不忘。周黑鴨選用專供白條鴨以數十種中草藥鹵制,藥味入骨,使先前的鴨由白變黃,再由黃漸漸變黑,成品黑中帶黃,色澤光鮮,令人食慾大開;再加入精選上乘辣椒、花椒等調料,甜而不膩,辣而不燥,麻而不澀,入口美妙無窮,妙不可言,肉和骨頭都可吃,非常適合啃食、下酒,是難得的休閒美食;另外,周黑鴨肉性涼,配以甘草、肉桂等中藥鹵制後,可清肝火、去內熱,預防癌症、高血壓等病症,還可祛內濕、健脾胃、增強食慾、消除疲勞等等,是人見人愛的鴨子美味,風靡武漢三鎮,暢銷全國。
歷史文化
1997年至2002年以前,與其他滷菜店一樣,周黑鴨在航空路等菜市場開了三家門店,每個菜場有上十家滷菜店,競爭激烈,但周黑鴨以其獨特口味,搶佔了市場一角。
“在菜市場銷售,與普通滷菜相比,周黑鴨沒有優勢,難以做大。”朱於龍說,周黑鴨在菜市場勢頭不錯,但名氣不響,必須尋找另外一種出路。
既然要走向街面,那就要找個熱鬧的地方。2002年,在武漢廣場旁邊,一個不足十平米的周黑鴨專賣店開張。把店子開到街邊,這對周黑鴨來說是個重大轉折。同時,鴨翅、鴨架、鎖骨等相關鴨類休閒食品也逐個上市。
[!--empirenews.page--]五芳齋湯圓
簡介
五芳齋湯圓,為武漢名小吃之一,現已成為武漢市乃至湖北省知名品牌和名優地產品。
歷史文化
武漢五芳齋系倪錦財先生於民國三十五年申請舊漢口政府出資而設,其商號名稱為"上海五芳齋"(清朝咸豐八年始建),營業處所設在中山大道1303號,初創時雇傭工人十餘名,營業(生產)面積幾十平方米,直到解放。
[!--empirenews.page--]洪山菜薹炒臘肉
簡介
洪山菜薹即產於武昌洪山一帶的紅菜薹,顏色紫紅,脆嫩清香,營養豐富,常食不厭,是武漢人冬春兩季的家常菜之一,同武昌魚一起被譽為楚天兩大名菜。清人在《漢口竹枝詞》中喝道:"不需考究食單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湯圓宵友好,鯿魚肥美菜薹香。清末慈禧太后常差人來楚索取洪山菜薹,視之為"金殿玉菜"洪山菜薹炒臘肉。
做法
原料:菜薹750g、臘味100g、味精5g、精鹽5g、姜塊5g、
製作過程:1.熟豬肉75g。2.將菜薹掐成4cm長的段,洗淨瀝乾。3.臘肉切成3cm長0.3cm厚的塊。4.放如鍋中煸炒即可。
[!--empirenews.page--]談炎記水餃
簡介
"談炎記"是武漢地區有著悠久歷史的專營特色水餃的老字號風味小品牌。始創於1920年。20世紀20年代,湖北黃陂人談志祥下漢口開作坊經營小吃餛飩,以其獨特的精制手法,誠信地服務手段,贏得了食客們的普遍贊賞,被譽為水餃大王。
歷史文化
1920年,黃陂人談志祥到武漢城區謀生,手上有做水餃的手藝,他學著賣貨郎做了擔子,前面挑著爐子,後面筐里放上鍋碗,帶著皮子、肉餡和調料,在三曙街的夜市做了流動小販。
當年的夜市遠沒有今天的規模,幾戶人家擺幾張桌子,放幾張條凳,賣點米酒湯圓之類,就成了市場。談志祥晚上挑著擔子去夜市賣,白天下功夫研究水餃——他在豬肉餡裡頭兌了牛肉,提鮮而不膩。
三曙街是漢正街最為繁華的地區,聚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客商,談志祥賣的水餃,北方人喚作混沌,廣州人稱雲吞,四川人稱抄手,走南闖北的客商們基本都吃過。談志祥的水餃湯美餡大,在夜市現包現煮,逐漸賣響了名號。
做法
專門經營水餃近八十年,有獨到的製作水餃技藝,從選肉、配料、點味、制餡、制度到包制、熬湯、煮熟等各道工序,都有嚴格的標準,如以鮮豬腿、黃牛腿肉制餡,豬蹄熬湯,配上蝦米、香菇、香菜、蔥花等佐料,使水餃的餡嫩、湯鮮、形美、皮薄,吃起來爽口潤腹,余香滿口,吃後留有餘味,使人吃了還想吃。
[!--empirenews.page--]面窩
簡介
面窩, 是武漢漢族小吃之一,也是武漢特有的。通常只在早餐時間(武漢人稱為“過早”)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間薄得乾脆成了一個小洞,呈凹狀,武漢人不習慣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窩”。面窩創始於清光緒年間。
面窩和熱乾麵一樣,也是武漢人愛吃的早點之一,製作簡單,遍及武漢三鎮的大街小巷,多為攤點經營,或由飲食店兼管,沒有代表性店鋪。
歷史文化
面窩是武漢特有的,創始於清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9年)。當時漢口漢正街集稼咀附近有個賣燒餅的,名叫昌智仁,看到賣燒餅生意不好,就想辦法創制新的早點品種。經過反復琢磨,他請鐵匠打制乾把窩形中凸的鐵勺,內澆用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鍋里炸,很快就作出一個個邊厚中空、色黃脆香的圓形米餅。人們覺得很別緻,吃起來厚處鬆軟,薄處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稱之為面窩,流傳一百多年,成為一種價廉物美的特色早點。
在武昌自由路的戶部巷,謝榮德炸的面窩,配料講究,用的是優質大米,摻一定比例的糯米,用香麻油,加蔥花、芝麻、薑末作料。他不惜工本,做出的面窩自然與眾不同,一投入油鍋就香味四溢,吃起來更是焦脆適度、香酥並重,因而被人們譽為謝氏面窩。
做法
面窩的做法是用黃豆和滋耙磨成漿。和灰面一起和勻。倒在一個盆里。然後準備一個大鍋,多放一些油。在爐子上面燒熱。用一個圓形的大勺子帶把的,將和好的面漿放在勺子。中間要留一個洞。再放在鍋里炸。當面窩炸成金黃色時,拿起來散上芝麻,和一少許鹽。就做好。
[!--empirenews.page--]孝感麻糖
簡介
湖北孝感地區的特色地方名產孝感麻糖,被美食家評價為香、甜、薄、脆、老少咸宜的風味佳品,早已聞名於全國。
麻糖以香、甜、薄、脆的獨特風味聞名於世,具有香而不艷,甜而不膩,回味無窮,形似玉梳白似壁,薄如蟬翼甜如蜜的典型特徵。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有暖肺、養胃、滋肝、補腎等功效。
歷史文化
麻糖生產據記載始於明朝,距今有四百餘年歷史。其生產過程分三步,以糯米和麥芽為原料生產出飴糖;把芝麻褪殼加工成熟麻仁;再把飴糖、麻仁匯聚、拌合、切片、包裝。
孝感麻糖每片呈月牙形,飴糖和褪殼芝麻拌合極勻,片片極薄,甜香可口,風味獨具。傳說曾是皇帝的貢品。如今麻糖生產規模逐步擴大,廣大民眾和來湖北的旅遊者都有口福品嘗了。
做法
麻糖以精制糯米、優質芝麻、綿白糖為主要原料,配以桂花、金錢桔餅等,用傳統的配方精心配制,經過12道工藝流程,32個環節製成,孝感麻糖外形猶如梳子,色白如霜,香味撲鼻,風味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