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做菜網!

江西小吃大全_江西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 愛料理 編輯:愛料理 訪問手機版

江西菜歷史悠久,菜系豐富,且以南昌、九江、鄱陽 湖、景德鎮等等地區分流派細化構成。提到江西菜,饕餮們隨 口就能說出幾道,其實,除了這些“出師名門”的江西菜,江西 的小吃也毫不遜色。江西小吃在地域上同樣也有很明確的劃分,如九江的茶最精緻美味,景德鎮的清湯泡最有名,鉛山燙粉的出名則得益於產自當地的優質大米

南昌米粉

簡介

南昌米粉是江西省南昌地區名產。江西是魚米之鄉,盛產大米,因此也有很多大米做的食品,其中米粉是老百姓日常主食。

久負盛名的南昌米粉,具有潔白、細嫩、久漂不爛、久炒不碎的特點。南昌米粉歷史悠久,主要製作原料是優質晚米。要經過浸米、磨漿、濾乾、採漿等多道工序。吃法也方便、簡潔,可以涼拌米粉、炒煮米粉,放入沫、蒜沫、麻油、醬油、蔥花、鹹菜沫、最不可少的是南昌人喜歡的辣椒胡椒粉

[!--empirenews.page--]

瓦罐煨湯

簡介

瓦罐湯,完全採用民間傳統煨湯方法,以瓦罐為器,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礦泉水為原料,以硬質木炭火恆溫傳統式六面受熱,煨制達七小時以上。終於演譯成倍具民間傳統特色又合乎現代人口味的美食。瓦罐之妙處在於土質陶器,秉陰陽之性含五行之功效,久煨之下原料鮮味及營養成分充分溶解於湯中,其味鮮香淳濃,食後令人久而難忘。

歷史文化

相傳北宋嘉佑年間一洪州才子約友人郊遊,至一美景之處,命僕人就地烹魚煮雞燒肉,玩至夕陽西下,眾人仍意猶未盡相約明日再來。臨走時,僕人將剩餘雞魚肉及佐料放入瓦罐,加滿清泉,蓋壓封嚴,塞進未熄的灰爐中用土封存,僅留一孔通氣。次日,眾人如期而至,僕人將掩埋的瓦罐搬出,才開瓦蓋,已是香飄四溢,細品,味道絕佳!此後,眾人外出遊玩均如法炮製,後被一掌櫃得悉,引至飯莊,瓦罐煨湯自此揚名民間,成為贛菜一絕。曾有美食家賦詩贊曰:“民間煨湯上千年,四海賓客常留連。千年奇鮮一罐收,品得此湯金不換。”《瓦罐煨湯記》中也曾記載到“瓦罐香沸,四方飄逸,一罐煨盡,天下奇香”。

[!--empirenews.page--]

米粉

簡介

南昌人每年立夏前後都喜歡蒸上一碗米蒸肉,據說立夏日吃了不會生痱子。人們把大米加八角、桂皮等香料炒熟後研磨成粉,將五花肉切成厚片浸漬上辣椒油、醬油,再加白糖、料酒、味精等調味品,然後倒入米粉拌勻,再將粘滿米粉的肉一片片疊在碗內,上籠蒸熟至爛,吃時將肉扣在盤內即可。有的在肉內又拌入適量豌豆,使菜有粉香,又有碗豆清香,葷素鮮膩,別有風味。

做法

食材:帶皮豬肉250克,大米100克,紹酒1湯匙,醬油1湯匙,鹽、味精、糖、甜 面醬各適量,蔥末、姜絲各適量,五香粉半茶匙,香油少許。

製作方法:1、將豬肉洗淨切成厚1公分以下片,放在盆中,用鹽、紹酒、醬油、糖、甜麵醬、蔥末、姜絲、五香粉和香油拌勻待用。2、把大米洗淨,瀝乾水分後,在炒鍋中用小火炒成微黃色,取出晾涼後,擀成粗顆粒米粉。3、把米粉倒入豬肉盆里,加少許水,讓米粉濕潤,使每片肉都能裹上厚厚的米粉,肉皮朝下,逐片碼在碗里,放入蒸鍋里蒸熟,取出扣在盤里即可。

[!--empirenews.page--]

餃子

簡介

餃子粑是景德鎮有名的小吃,源自都昌,歷史上,許多都昌人移民到景德鎮,景德鎮號稱“都昌人的碼頭”,都昌人不但影響了景德鎮的語言和文化,也把美食帶過去,餃子粑就是其中之一。

一般景德鎮人都把餃子粑當早餐和夜宵吃。薄薄的皮包上各種各樣的餡再放到蒸籠裡面一蒸,香,透過皮裡面的餡都可以隱隱約約的看到了。當然也有蒸完了以後再用油小炸一下,風味而又不同。

餃子粑分為辣餡和不辣餡。辣的一般是用蘿蔔絲配上辣椒成餡,利用韭菜豆腐或韭菜雞蛋做餡的是不辣的。另外,還有豆乾豆芽餡的好多種配餡方式,種類各異,全憑個人喜好了。如果你不太會吃辣,第一次去吃的話就一定要記清楚,說清楚是要不辣的,不然以景德鎮人的口味,會讓你辣到流淚。

[!--empirenews.page--]

牛肉炒粉

簡介

牛肉炒粉是江西省一道漢族名菜,牛肉含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而米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及酵素等。江西人吃米粉,有著久遠的歷史文化。

做法

主料:秈米粉(排米粉)(500克) 牛肉(瘦)(200克)輔料:紅辣椒(25克)調料:姜(100克) 豬油(煉製)(50克) 醬油(20克) 菱角粉(5克) 鹽(5克) 大蒜(20克) 味精(3克)

製作工藝:1. 將米粉煮至八成熟,用清水漂浮瀝乾備用;2. 牛肉洗淨,切成細絲,用水菱粉10 克、鹽5 克拌勻上漿;3. 紅辣椒去蒂、籽,洗淨,切成細絲;4. 大蒜去蒜衣,洗淨,切成細絲;5. 生薑洗淨,切成細絲;6. 將炒鍋燒熱,豬油燒至六成熱時放入牛肉絲炒散;7. 牛肉絲炒散後放入紅椒、大蒜、生薑炒出香味,加醬油25克、高湯100毫升、味精,煸炒;8. 再將米粉倒入鍋內,炒乾水分即可。

[!--empirenews.page--]

鹼水粑

簡介

由於鹼水粑的製作工藝都是以口口相傳的方式傳承,因此僅作為地方特色小吃的形式而存在,多在江西一帶(例如:景德鎮、婺源、吉安)

景德鎮人最喜歡吃的小吃包括冷粉、餃子粑和鹼水粑,其中冷粉和餃子粑幾乎是每個早餐店裡的必備食品,而鹼水粑都會被好客的鎮巴佬當作招待外地客人的最佳小吃。

歷史文化

景德鎮產瓷源於浮梁東鄉窯里(現今瑤里鎮瑤里村),自唐代中葉這裡就有陶瓷作坊,到北宋時已是窯火鼎盛,窯場幾十處,制瓷作坊遍布。當地鄉民富則為商,即陶瓷經營作坊老闆;巧則為工,即制瓷手藝精湛者成為作坊老闆雇傭的專職工匠。作坊老闆為激發工匠的生產積極性,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不但在勞動報酬上合理,而且一日三餐飯食較優,每天還外加一個點心餐,以此來爭奪籠絡手藝精湛的工匠。為豐富點心品種,早在北宋前就有個別窯場和作坊創制了一個新的點心品種,即“鹼水粑”。浮梁民間稱此為“糕”,因兌入了稻稈燒灰過濾後的水,故稱“灰水糕”。後來有人做成一個個小圓餅上籠屜蒸熟,則稱“灰水果”(浮梁人對整體蒸熟的稻米食品統稱為“糕”;對做成一個個小的蒸熟的製品統稱 為“果”)。此品切成薄片烹炒後食之味香(濃厚的鹼香)、韌滑、爽口,別有風味。後經戶傳戶,村傳村,到南宋時,縣域絕大多數農戶都能熟練掌握此品的製作技藝。

鹼水粑除了用作家中待客之點心外,因為方便攜帶,還一度成為上山或去距家較遠的農田勞作之乾糧。據傳,南宋岳飛曾率岳家軍駐九江、湖口抗金;浮梁百姓曾家家戶戶做“灰水果”,派人送到岳飛軍中勞軍。岳家軍並以此品充作行軍乾糧。清代,咸豐年間,太平軍轉戰浮梁時,浮梁百姓也曾以此品慰勞太平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浮梁許多農戶曾以此品慰勞轉戰浮梁的紅軍和在山區堅持革命鬥爭的紅軍游擊隊。

做法

鹼水粑,制法簡單,價廉物美,可久儲不壞。它以大米磨漿,摻以鹼水(鄉人多用早稻桿燒灰濾水代鹼,其味比市場出售之冰鹼泡水更具香味),用特製粑篩猛火蒸熟,厚約10釐米。食用時切成薄片,以本地煙薰臘肉、大蒜等炒食,既能飽腹,又是下酒佳餚。

現代鹼水粑製作工藝中,為了節省時間,往往直接使用鹼,這樣會破壞鹼水粑的口感。傳統工藝製作的鹼水粑對鹼水的要求很高,它必須是由純天然植物製作成的鹼,如用茶籽殼、黃豆桿、稻草燒成灰,再用水沖洗,沖洗後的鹼水就是鹼水粑成功的秘訣所在。這種鹼水的鹼性好,不僅原汁原味,而且未添加任何化學添加劑,非常符合人們現在推崇的無公害食品,倡導健康生活的要求。

[!--empirenews.page--]

三杯甲魚

簡介

三杯甲魚是江西省漢族小吃,以腳魚,豬油等原料製成,其味香濃醇,原汁原味。

做法

先將甲魚斬去頭,放入沸水鍋內燙片刻撈出,用清水刮淨白膜和粘液,用刀沿魚背殼四周剖開,取出內臟洗淨,剁成2.5釐米見方的塊。然後將腳魚盛入砂鉢內,放入豬油、醬油、甜酒娘、蔥結、姜塊,加蓋用旺火燒沸後,移置小火上,燜至酥爛,然後上旺火收稠鹵汗取出蔥結、姜塊,放入味精,撒上椒粉,淋上麻油裝盤即成。特點:味香濃醇,原汁原味。

[!--empirenews.page--]

藜蒿炒臘肉

簡介

藜蒿炒臘肉,屬贛菜系豫章菜一支,為江西南昌的一道傳統名菜,其主料為藜蒿和臘肉,因其脆嫩爽口,醇香柔潤,已入選“十大贛菜”之中。

歷史文化

每年藜蒿上市的時候,正是環鄱陽湖一帶家家戶戶曬臘肉的時候,鮮嫩的藜蒿和香噴噴的臘肉可以一直吃到3月份。等藜蒿老了,臘肉也吃完了,這個美食就要等到來年。也許正是要期待一年,才使得人們更加垂涎。

江西人的第一部方言連續劇《松柏巷里萬家人》的主題曲就是《藜蒿炒臘肉》(用南昌方言演唱)。看這歌詞:(白)呷稀哩喲?候死人奈!(吃什麼呢?饞死人了!)(唱)鄱陽湖里咯幾根子草,南昌人飯桌上變成了寶。噴噴香咯日子紅火火咯過喲,活得有滋又有味,賽過那藜蒿炒臘肉,千家萬戶樂陶陶,樂陶陶。在所有蔬菜與臘肉的組合中,數藜蒿達到了最高境界。咸香柔軟的臘肉,愈發襯出藜蒿特立獨行的香氣。吃上一口,唇齒生香,回味悠長。也難怪上至賓館酒樓,下至酒家排檔都少不了它的身影,招待外地朋友,藜蒿炒臘肉也成了南昌人的首選,是必備的一道壓軸菜。

唐代大歷中期,受貶來到饒州任刺史的大書法家顏真卿,一次公務之後,信步來到月波門外,只見柳絲抽芽,江水碧綠,又是一年春光來臨。忽然,他見不遠渡口,船來舟往,不少民婦村姑,從河南岸的湖洲上,採來一籃籃青碧辛香的野草。顏刺史感到奇怪,便叫幕僚打聽究竟。幕僚打聽回來說,她們採擷的是一種叫蘩的野草。顏真卿嗯了一聲,頓時想起《詩經》中的詩句:“於以採蘩,於沼於 。“他知道蘩的稱呼是古名,當時已經叫白蒿。於是便問,人們採這麼多的蘩幹什麼。有本地人回答,蘩草的根富含澱粉,可以幫助度過春荒。愛民如子的顏刺史聽過之後,深深地感嘆了一句:“看來此草名不符實,依我所見,不如稱作藜蒿。黎者,眾也,眾人喜愛的野蒿。“眾人一聽,齊聲喚好。從此,白蒿在鄱陽一帶的叫名,便改作為藜蒿。為了表示此蒿草屬,人們後來便在“黎“字上面加蓋草頭。可見對藜蒿的喜愛是古已有之啊。

做法

原料

新鮮藜蒿

主料:臘肉(肥三瘦七)300 克。

配料:藜蒿根300 克,韭菜150 克。

調料:熟豬油50 克,精鹽1 克,新鮮辣椒15 克。

做法:

1、將臘肉用溫水洗淨,剔去皮,盛入瓦鉢內,上籠蒸30 分鐘取出,將肥、瘦肉分別切成5 釐米長、0.7 釐米寬、0.3 釐米厚的條。藜蒿根用刀刮去表皮,洗淨後,切成4 釐米長的條。紅乾椒切成細末。

2、炒鍋置旺火上,放入豬油,燒至六成熱,先下肥臘肉和蒸臘肉的原汁,炒幾下,再加入藜蒿根,韭菜和新鮮辣椒未煽炒,接著放入精鹽,繼續炒1 分鐘,再下瘦臘肉合炒,淋入清水,燜2 分鐘,待收乾水,盛入盤中即成。

[!--empirenews.page--]

魚餅

簡介

魚餅是一道漢族傳統名菜,歷來以浙江溫州魚餅、江西贛州魚餅和廣東順德魚餅最為有名。順德均安魚餅肉質鮮嫩、鮮而不腥、低脂肪,營養極為豐富,魚餅色澤金黃,具有香、滑、爽、嫩、鮮的特色,是下酒下飯之佳餚,令人“食過番(再)尋味”。

歷史文化

魚餅有上千年的歷史,長期以來只在皇宮貴族的御宴中流行。相傳在上古時期,舜帝南巡,深得他寵幸的瀟湘二妃陪伴左右。由於旅途勞累,二妃茶飯不思,日漸消瘦。無奈中舜帝便尋名方,仍不能緩解。後來一個名叫伯的漁夫,奉上他精心製作的魚餅,瀟湘二妃吃後,頓覺精神倍增,旅途勞累一掃而除。愛民如子的舜帝,見魚餅如此神奇,遂令伯將製作方法傳與眾人,自此魚餅廣為流行。清朝光緒年間,光緒帝的愛妃——珍妃,從小對魚糕情有獨鍾,每餐必食。而她愛吃的魚餅自傳入宮中有,在宮中盛極一時。為彰顯皇宮氣派,御膳房的御廚們,根據珍妃所授的配方,經過精心改進和提升,成了宮廷中的一道名菜,這就是著名的珍妃魚餅。但是,隨著珍妃因追隨光緒支持戊戌變法,而被慈禧賜死後,珍妃魚餅也隨珍妃一起在宮中消失。

做法

1、澱粉不能多,因加熱後,會成粘糊狀,使空氣在魚茸內減少,直接影響魚餅加熱後的漲發;加鹽不能少,少了魚茸不能吃夠水,而影響魚餅脹發,加水應3 至4 次,否則魚茸水。加蛋後,要用勁攪打,併發澎澎的響聲,使蛋液充分溶入,而使魚茸含氣泡,油炸時,魚茸內的氣泡遇熱膨脹。2、魚肉適宜用青魚草魚桂魚,重量在1000 克以上,吸水充分。3、炸魚餅掌握好火候、油溫,魚茸不能過早下鍋,早了表面蛋白質不能及時凝固,但過了六成會凝固硬殼,影響膨脹。4、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菜油1000克。

[!--empirenews.page--]

南昌炒粉

簡介

南昌炒粉是江西地區有名的漢族小吃。久負盛名的南昌米粉,具有潔白、細嫩、久漂不爛、久炒不碎的特點。南昌米粉歷史悠久,主要製作原料是優質晚米。要經過浸米、磨漿、濾乾、採漿等多道工序。吃法也方便、簡潔,可以涼拌米粉、炒煮米粉,放入姜沫、蒜沫、麻油、醬油、豬油、蔥花、鹹菜沫,最不可少的是南昌人喜歡的辣椒和胡椒粉。那可真是肉嫩,粉韌、味鮮。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