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說。自西漢設郡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為中國文房四寶之鄉、山水園林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南翼城市。
主要特色小吃有:八公山豆腐排、徽州餅、水東蜜棗、胡適一品鍋、拔絲芋頭、績溪撻餜、績溪臭鱖魚、拓粿、花茹田雞、寧國粑粑、燉鴿、章渡醬菜、伏嶺玫瑰酥、績溪菜糕、徽州一品鍋、績溪一品鍋、徽州炒麵。
拓粿
簡介
拓粿是徽州最為古老的傳統食品之一,徽州粿在徽州地方小吃中是具有獨特地位的,有拓粿、撻粿、踏粿、粿等等。早在唐代,徽州人遠行就會帶上拓粿作為乾糧,至明清時期,拓粿更是成為徽州人必備的食品,無論是外出經商、求學、上山下田甚至是平日里的早餐,拓粿都是徽州人的首選。
撻粿因使用場合不同而各有俗名,這中作日常食品用統稱“撻粿”,上山下田勞作所帶的稱“冷飯粿”,徽商出門做生意帶的又稱“盤纏粿”,徽商出門前留下的稱“記家粿”。粿皮是麵粉、糯米粉或者大米粉做成的,用得最多也最家常的就是麵粉,包的餡料有很多種:甜口的芝麻糖、咸口的則是剁碎的五花肉加上醃菜、乾香椿、乾蘿蔔絲、艾草、新鮮蔬菜……需要文火慢慢煎烤,看上去皮薄,內餡的顏色清晰可見,吃起來感覺又薄又脆、滿口留香,不加底油,但加熱後餡裡面的油汁伴隨著餡香會漬漬往外冒,鮮美極了!現如今,自家做粿的不太多了,早晨大街小巷的早餐店,粿是主角,小吃店很多,價格又不高,加上自己做會比較麻煩,所以早餐店的拓粿已然是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
做法
1、芝麻弄碎,按照1:1比例加入白糖,餡料即成。2、糯米粉和大米粉按照1:1的比例混合。粉中加入剛燒開的開水,要一點點加,一點點用筷子混合,直到成小球沒有散粉,揉成團。3、摘成小劑子,如圖示兩手轉圈將粿團弄成厚薄均勻稍厚的粿皮,包入餡料,窩起來,一點點朝上攏,直到口完全收住。將粿團放到面板上,輕壓變平,如果包入餡料前的粿皮能做到厚薄均勻,那麼就可以多壓一會兒,粿會更薄更好吃,如果厚薄不勻,就少壓了。4、將生粿放入電餅鐺,侯粿,直到兩面金黃為止。
[!--empirenews.page--]蝴蝶面
簡介
蝴蝶面,是一種麵食,在上海、江蘇及沿江一帶享有較高聲譽,蝴蝶面類似於一種麵粉類的速食,煮一煮拌些醬,即可食用,這一點有些類似於意大利的通心粉。徽州人視其為徽州風味小吃一類,又稱為“面皮湯”,在徽州境內的績溪、歙縣一帶都有其身影。其中徽州績溪人愛用大鄣山所產的乾筍、香菇與蝴蝶面共煮。故又稱“筍菇蝴蝶面”。先將面皮切成菱形片,入油鍋炸發撈起轉放入炒鍋中,加肉片、冬筍、蝦米、火腿、香菇、青菜和肉湯炒燜入味後即成。面皮炸發燜軟,爽口不膩。因菱形面皮形似蝴蝶,故名。
做法
將面皮切成菱形片,入油鍋炸發撈起轉放入炒鍋中,加肉片、冬筍、蝦米、火腿、香菇、青菜和肉湯炒燜入味後即成。面皮炸發燜軟,爽口不膩。因菱形面皮形似蝴蝶,故名。 徽州風味小吃。炒麵採用徽式傳統的座槓刀切面,比機器壓面味道好,皮質柔潤、爽滑、韌性大。配以半瘦肉、熟冬筍、開洋、水發香菇、精鹽、味精、醬油、豬油、黃酒、蒜葉等佐料。炒成後,色澤翠黃,金絲縷縷,鮮香撲鼻,柔軟潤滑。既是宴席上的點心,又能隨菜上桌。 黃山民間小吃。米粽全國各地都有,但黃山地區的粽子卻獨具風味,在包法、形狀、內容上都與眾不同。以雞計調精粉,擀成像紙一樣的薄片,用銅制模型按壓成栩栩如生的一個個蝴蝶,蝴蝶翅膀上綴有碾細的山楂片的星星點點,和 細如發的青梅絲,紅、綠、白三色相映,成為一種精緻 悅目的工藝品。面湯也有講究 掐去菜苔尖,用余下的部分榨取汁液,配上火腿、銀 魚、蝦米及香菇等等,佐以清澈甘冽的白龍泉水,放 在用糠殼做燃料的文火上面煨,三沸以後濾去火腿 等物,留湯備用。 先熱湯,再下面片;起鍋前投入少 許菜答尖。一經品嘗,面片既爽口,菜苦尖又嫩又脆, 湯汁鮮而不膩,它的色、香、味叫絕。
[!--empirenews.page--]花茹田雞
簡介
花茹田雞,安徽宣城著名的漢族小吃,將田雞腿在開水中抄一下後瀝乾,用姜汁,精鹽,甜米酒,味精醃漬入味。將田雞腿排列在碗中,花菇放在田雞腿上面,加入豬油,雞湯,另用一隻盤子蓋好,上籠旺火蒸15分鐘後取出花菇。將田雞腿翻扣在盤中,花菇排在四周,鍋中湯燒開後用濕澱粉夠薄芡,淋入豬油澆在盤中即可。
做法
材料:田雞腿400克,水發花菇150克,姜汁10克,味精1克,甜米酒,精鹽,濕澱粉各5克,雞湯250克,熟豬油100克。
製作方法:1、將田雞腿在開水中抄一下後瀝乾,用姜汁,精鹽,甜米酒,味精醃漬入味。2、將田雞腿排列在碗中,花菇放在田雞腿上面,加入豬油,雞湯,另用一隻盤子蓋好,上籠旺火蒸15分鐘後取出花菇。3、將田雞腿翻扣在盤中,花菇排在四周,鍋中湯燒開後用濕澱粉夠薄芡,淋入豬油澆在盤中即可。
[!--empirenews.page--]績溪菜糕
簡介
績溪菜糕,是安徽績溪地區漢族傳統風味小吃。先將糯米放在水中浸透,搗碎加工成米粉,曬乾貯藏起來。食時將糯米粉盛放在木盆內,加入適量水和微量酒釀,然後攪拌成漿糊狀,讓其發酵。當糯米粉糊發酵成蜂窩狀時,遂按甜、咸兩種蒸糕味道配料。
做法
先將糯米放在水中浸透,然後在鄉間的水碓或石臼上搗碎,再用細細的銅細篩篩出,加工成米粉,曬乾貯藏起來。食時將糯米粉盛放在木盆內,加入適量水和微量酒釀,然後攪拌成漿糊狀,讓其發酵,並保持一定的溫度。 當糯米粉糊發酵成蜂窩狀時,遂按甜、咸兩種蒸糕味道配料。甜蒸糕在糯米粉糊內拌入若干白糖、小紅棗及紅綠絲即可;咸蒸糕則將事先炒熟的豇豆乾丁、豆腐乾丁和瘦豬肉丁拌入糯米糊中。配好料倒入蒸籠內,厚度均約一公分。 蒸糕時,將蒸籠一層一層地疊放在鍋內,蓋好鍋蓋後,溫火先燒四五分鐘,旋即轉旺火燒十來分鐘,等鍋內蒸氣上頂數分鐘後,再用溫火燒若干分鐘。當鍋內散髮出特有的香味時,蒸糕便成了。
[!--empirenews.page--]胡適一品鍋
簡介
胡適一品鍋,又稱績溪一品鍋、團圓鍋、一品鍋,發源於安徽省績溪縣上莊。咸鮮微辣,鮮嫩可口。現在績溪一品鍋已經成為徽菜的代表菜品,文人梁實秋先生品嘗了“一品鍋”之後,對此菜大加稱贊,曾撰文做了詳盡描述:“一隻大鐵鍋,口徑差不多二尺,熱騰騰地端上來,裡面還在滾沸,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一層油豆腐,點綴著一些蛋餃,緊底下是蘿蔔、青菜,味道好極”。
歷史文化
當年徽商興旺時期,一年四季男人大都外出經商,只有適逢過年才能回家一趟,家人為了表達思戀,團圓之情,但又考慮冬季寒冷,於是精心製作了由很多原料,一層層圍疊起來組成一鍋,以此慶祝合家團聚,祝願來年經商紅紅火火。明國時期,胡適先生出任美國大使之至,每年過年先生就用家鄉的“一品鍋“來招待使館的工作人員。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將“一品鍋”改為“胡適一品鍋”喻意著胡適先生永遠是徽鄉人民心目中的一品大員。
做法
此菜色澤鮮艷,一眼望去,黃色的是蛋片;紅色的是火腿片、鮮蝦;綠色的是青菜;棕色的是牛肉片、香菇;白色的是魚片;淡白色的是雞肉片、豬肚、冬筍片,五顏六色,頗為逗人食慾。 聽老師傅介紹,做好此菜很有講究,鍋里先要放進豬小排,加上黃酒、薑片、精鹽、調料,加水燜煮半個多小時;然後,在鍋底層鋪乾筍、白菜塊、豆芽菜;第二層鋪肉塊;第三層鋪油豆腐;第四層是肉圓、粉絲;更上面的熟雞肉、熟鴨片、熟牛肉片、熟火腿、熟豬肚、熟冬筍片、鴿蛋、鴨肫片、魚片等分散在四周;中間擺放鮮蝦仁、蛋餃;頂上分放鮮香菇,邊上置菠菜、金針菜點綴;最後注滿高湯。做時,先用旺火煮沸,調好口味,就可以上桌了;上餐桌後,改炭火慢煨。客人一般邊吃邊煨,口感醇厚,類似火鍋。此菜特別適合於隆冬家人團聚時吃,大家圍坐爐邊,邊吃邊聊,越吃越熱,越吃味越好,越吃越有勁,且特具氛圍。尤其是寒冬臘月,屋外,大雪紛飛,一片冰天雪地;屋內,眾至親好友聚在一起。平時,各人四海為家,闖蕩天下,備嘗人間辛酸甘苦,一言難盡。
[!--empirenews.page--]拔絲芋頭
簡介
拔絲芋頭是一道安徽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徽菜系。拔絲主要用於製作甜菜,雖然外觀好看,但是要經過高溫過油,這樣會使得芋頭本身的營養價值流失,甚至破壞芋頭本身的營養結構。芋頭最好的烹飪方法是蒸煮,也可以燉粥吃。把芋頭去皮切塊與大米一起煮粥食用,可以清潔腸胃,幫助降低血糖,血脂。同時要注意,多食芋頭會導致腸胃脹氣,芋頭一定要熟食,生食有微毒。
做法
配料:芋頭500克,芝麻10克,白糖200克,熟豬油或清油750克(實耗100克)。
製作方法:1.先把芋頭洗淨去皮,切成滾刀切或菱形塊,放盤內待炸。2.芝麻揀去雜質後待用。3.火上架炒勺,燒好後倒入油750克,燒至六成熟時,將芋頭塊放入,兩次炸熟上色(呈金黃色)潷灕出油。4.將炒勺內油倒出,留余油15克,將白糖200克放入鍋中、不停地攪動,使糖受熱均勻熔化,但火不宜太大,等糖液起小針尖大小的泡時,迅速將炸好的芋頭塊倒入,撒上芝麻,顛翻均勻後,盛盤急速桌。
[!--empirenews.page--]徽州一品鍋
簡介
一品鍋是徽州山區冬季常吃的漢族傳統美食,屬於火鍋類。 相傳,此菜由明代石台縣“四部尚書”畢鏘的一品誥命夫人余氏創制。一次,皇上突然駕臨尚書府作客,席上出了山珍海味外,余夫人特意燒了一樣徽州家常菜----火鍋。不料皇上吃得津津有味,贊美不絕。後來,皇上得知美味的火鍋竟是余夫人親手所燒,便說原來還是“一品鍋”!菜名就此一錘定了音。 “一品鍋”的烹調比較講究,在火鍋里,鍋底鋪上乾筍子,第二層鋪上塊肉,第三層是白豆腐或油炸豆腐,第四層是肉圓,第五層蓋上粉絲,綴上菠菜或金針菜,加上調料和適量的水,然後用文火煨熟即成。此菜鄉土風味濃,味厚而鮮,誘人食慾。
做法
主料:光母雞1只,1100克、光鴨1只,1100克、蹄膀1 只,700克、鴿子1只,300克。輔料:水發海參325克、水發魚肚 250克、火腿筒1只,325克、火腿片10片,熟雞蛋10克 、山東膠菜心1100克、冬筍片10克、青菜心4棵、蔥結85克、薑片85克、黃酒65克、鹽20克、味精13克、雞湯1900克。
製作方法:1、將雞、鴨、蹄膀、鴿子分別加上酒、鹽、蔥、姜、味精燉爛後,取 去蔥、姜。2、用一品鍋1只,裡面放膠菜心、魚肚、海參打底。然後將鴨子、火 腿筒、雞,蹄膀依次圍在上面的四周,中間放鴿子,成後一個梅花形;外面再圍 上10只雞蛋,每只雞蛋上面放一片火腿和一片冬筍;另將青菜心放在鴿子上面, 最後加上雞湯和味精,上籠將湯蒸開後,放在木炭爐上一起上席,適宜於冬季。
[!--empirenews.page--]伏嶺玫瑰酥
簡介
伏嶺玫瑰酥,是安徽績溪縣漢族傳統小吃,始產於清代,產於績溪縣伏嶺村,因其內有玫瑰花作為輔料,具有玫瑰花香而得名。製成的玫瑰酥,外觀潔白如玉,絲絲點點的玫瑰花、桔餅、青梅等若隱若現,宛如翡翠瑪瑙嵌於白玉之中。製成的玫瑰酥,外觀潔白如玉,絲絲點點的玫瑰花、桔餅、青梅等若隱若現,宛如翡翠瑪瑙嵌於白玉之中。 該產品始產於清代,經久不衰,1985年送京參加全國食品展覽會並獲獎。
做法
以細白糖、芝麻、麵粉、飴糖等為主料,輔以玫瑰花、青梅、桔餅、紅綠絲。芝麻手工脫殼,炒熟後碾細過篩拌上細白糖烘乾成麻屑,用小量的飴糖和拌有麻屑的上等麵粉分層卷疊起來,按一定規格切成塊後,表面再均勻地撒上細白糖、玫瑰花、切細的青梅、桔餅、紅綠絲等。把已製成切塊的玫瑰酥,按比例切成四塊,然後包裝,每盒10小包。
[!--empirenews.page--]徽州餅
簡介
徽州餅是安徽徽州地區的漢族傳統名點,原名為棗泥酥餜。光緒年間有一徽州飲食經營者在揚州製作此面餅出售,頗受食者歡迎,故當地入稱之"徽州餅"。徽州,今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及江西婺源縣,自東漢設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歷元、明、清三代,統“一府六縣”(徽州府:歙縣、休寧、婺源、祁門、黟縣、績溪,除婺源今屬江西省外,其餘今皆屬安徽省)行政版屬相對穩定。1988年7月,地級黃山市正式成立。
做法
原料:精麵粉550克,白糖、芝麻油各250克,紅棗400克,熟豬油25克。
1.將麵粉倒入面盆,先加入適量開水燙成雪花狀,再逐漸加入冷水揉至起勁而有拉力時,將面拉成長條,包入面酥再次揉均勻後,摘成若干個面劑放好。面酥是麵粉中摻生油(或豬油)反復搓勻即成。2.將黑棗蒸爛,去皮核壓成泥,用豬油加白糖炒乾稠,即成棗泥餡。3.將摘好的面劑一個個壓成皮子,用每個皮子包入適量棗泥餡,再擀成直徑3釐米左右的生圓餅。4.將平底鍋放火上,先抹上一層水,再放上生圓餅,反復轉翻,每翻一次,抹一次麻油,約15分鐘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