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做菜網!

阜新小吃大全_阜新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 愛料理 編輯:愛料理 訪問手機版

蕎面是由成熟的蕎麥粒脫殼加工後製成的,有著天然綠色食品的美譽。我們阜新地區盛產蕎麥,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阜新地區的蕎麥不僅質量好,而且營養非常豐富,養份齊全,用其製作的各類食品不僅美味可口,口感細膩,而且還有著其它食品不可替代的營養價值。經常食用蕎面,不僅對人體健康有益,而且能起到有病防病,無病健身的作用,特別是對患有高壓、高血脂、糖尿病的人經常食用蕎面能起到一定醫療輔助的作用。目前,阜新地區以蕎面為主要原料製作的食品已多達數十種,現將具有地方特色的蕎面風味食品擇其一部分,作一介紹。

特色小吃有:蒙族餡、撥面、蕎面合子、喇嘛、全羊湯、蕎面驢肉、清燉甲魚、清溝魚宴、阿爾鄉開河魚等。

全羊湯

簡介

全羊湯,是蒙古族的一道特色美食,就是將新鮮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腸等下貨,切成條狀,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後再放上各種佐料,進行食用。其味道鮮美可口,頗受人們的喜愛。

內蒙風味湯菜,俗稱羊雜碎。用羊頭、蹄、下水為主料,加輔料煮制而成。將羊頭、蹄的毛,燙、燎、刮洗乾淨,羊肚用開水燙去毛,心、肝、腸等下水分別翻洗、浸、漂乾淨。鍋內加清水入主料及花椒、山奈、小茴香、鹽等調味品煮燉,鍋開時,撇去浮沫,繼續煮至香味溢出,頭、蹄的骨肉能分離.其餘下水熟爛後撈出,切成條或薄片。鍋內加羊油燒熱,用蔥、蒜、辣椒熗鍋,添入煮羊骨頭湯、清水及適量的原湯和精鹽等調味品,待燒開後,下入主料,煮至湯濃味醇時即成。配白焙子、香菜食用。此湯味鮮、香辣、濃醇、不羶,深受群眾歡迎。

[!--empirenews.page--]

蕎面合子

簡介

合子在中國北方流行的一種漢族麵食韭菜+豬肉的組合最常見和最受歡迎。合子皮薄、餡大、味道鮮美,因此深受歡迎。屬於餡餅類,半圓形,兩層薄皮內只有一層餡,需用餅鐺烙制。其餡料主要有韭菜、茴香、雞蛋、豬肉。

蕎面,是由成熟的蕎麥粒脫殼加工後製成的,有著天然綠色食品的美譽。我們阜新地區盛產蕎麥,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阜新地區的蕎麥不僅質量好,而且營養非常豐富,養份齊全,用其製作的各類食品不僅美味可口,口感細膩,而且還有著其它食品不可替代的營養價值。

做法

將蕎麵粉放入盆內,取適量溫水和均,搓或長條狀,下成一兩左右的劑子,擀成圓皮,放入餡,做成鋤板狀,放入鍋內,文火煎製成金黃色即或食用。餡心可選用青椒雞蛋飲,羊肉冬瓜餡。特點是外焦里嫩,素淡可口。

[!--empirenews.page--]

蕎面蒸卷

簡介

蕎面蒸卷,是阜新當地的一種特色美食。將蕎麵粉放入盆內,加沸水攪勻,揉至光滑,再將面團擀成薄厚相等的長方形,抹上一層熟油,把調制好的肉沫,撒在上面,捲成長條狀,用刀切成隨意形狀。放入蔥花的叫蔥花卷,放入香菜的叫香菜卷,放入火腿的叫火腿卷,以此類推。

[!--empirenews.page--]

喇嘛肉

簡介

喇嘛肉粥,又稱“喇嘛粥”,過去是指寺廟內由喇嘛用肉、骨頭和米熬的粥,所以叫“喇嘛粥”,起源於蒙古佛教喇嘛寺廟活動,一般是用羊肉熬成的玉米粥、小米粥、大米粥等,由喇嘛施捨給香客、施主。現在“喇嘛粥”不僅僅是在寺廟喇嘛熬制,已逐漸演變成為一種蒙古人愛吃的飯食了。

“喇嘛粥”,起源於佛教寺廟,一般有羊肉玉米粥、羊肉小米粥、羊肉大米粥等,其味道鮮美,肥而不膩。歷史上,凡是王公組織的祭祀敖包和那達慕活動,由王府安排肉粥熬制,如果是區域性農牧民組織的祭祀活動,由組織者安排肉粥熬制。現在,在查乾花等地的敖包祭祀和那達慕活動,都是由村民組織負責肉粥熬制,供參加活動的全體人員食用。這種百人、千人、甚至於萬人共食肉粥的場面可謂嘆為觀止,這種千百年來傳承的習俗也是值得考究的文化現象。

“喇嘛肉粥”長期以來成為蒙古人愛吃的飯食。現在農歷臘月二十三(即小年),有些農牧民家庭還要煮肉粥吃。

歷史文化

喇嘛原先是不吃肉的,喇嘛吃肉相傳是被逼出來的。康熙八年,距阜新市約三十公里處的鄉村,建築起了一座大廟,起名瑞應寺。瑞應寺經不斷擴建完善,形成了一座恢宏的藏式建築群,鼎藏時期,有名的喇嘛三千六,無名的喇嘛賽牛毛。

為瞭解決眾多喇嘛吃飯問題,瑞應寺的活佛派大喇嘛扎嘎去北京鑄造大鍋。扎嘎在北京住了一年零九十九天,經百般努力,鑄成了一口能供八千人吃飯的大銅鍋,又經千辛萬苦,將大銅鍋運回了瑞應寺。寺廟里的大小喇嘛都十分高興。大喇嘛扎嗄更為歡喜,他認為自己鑄鍋有功,定會受賞。可是活佛沒有封賞他。大喇嘛很窩火,不久便氣死了。他死後,陰魂不散,在寺院裡鬧鬼。被迷上的喇嘛大吵大鬧、又哭又笑,折騰得全寺院不得安寧。為此活佛領著眾喇嘛祈禱,念《甘珠經》驅邪,跳查瑪舞趕鬼,可是均無奏效,把活佛和眾喇嘛愁壞了。正在沒辦法的時候,一個小喇嘛找到了活佛,說:“活佛,我有個辦法能治住大喇嘛的陰魂,但怕說錯了活佛怪罪。”活佛一聽趕忙安慰小喇嘛:“你儘管說來,本佛一定不怪。”小喇嘛說:“咱們喇嘛教從來不吃肉,我想從現在起咱們開始吃肉,葷通七竅,大喇嘛的陰魂就不敢附體了。”活佛把眼珠轉了轉,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說:“那今天把粥鍋里放上一些肉,熬肉粥吃,看看靈不靈。”全寺院的喇嘛吃肉粥後,果然驅走了大喇嘛的陰魂。從此,不但瑞應寺的喇嘛吃肉粥,別的寺廟喇嘛 也吃起了肉粥。由於喇嘛肉粥經文火慢熬,不但米稠肉爛,而且肉不膩人香甜可口,很快流傳到民間,成為待客的佳品。

做法

熬肉粥時,先把下鍋的肉砍好,骨肉分開。骨頭燉好後撈出,放到大木缸里。再把肉下到鍋里,待到肉燉熟後也撈出放到木缸里。這時往油湯里下米。米事先洗淨裝入木袋子里。熬一次粥需用二千多斤小米或是糙米,用許多人排成行扛到鍋邊放進鍋里。用七八尺長的木鍬翻攪,開鍋後撤火悶熟。待熟好後再把木缸中的肉和骨頭放進粥里和好。臨開飯時要在粥上撒上一層黃油,用長馬勺從鍋里盛出來倒入木桶里。盛出一層後再澆上黃油。如此下去,吃完為止。

[!--empirenews.page--]

彰武手把羊肉

簡介

手把羊肉,就是挑選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殺,扒皮入鍋,放入佐料,進行蒸煮。

操作簡單明快,只加一小把鹽(也有的不加鹽,吃時蘸鹽),火候恰如其份,血水消失不久,肉熟而不硬,吃起來又鮮又嫩,十分可口。因為淨手後吃肉時一手把著肉,一手拿著刀,割、挖、剔、片,把羊骨頭上的肉吃得乾乾淨淨,所以得名“手把羊肉”。

手把羊肉和阜新地區早年蒙古族同胞遊牧生活有關,當年這裡的蒙古族同胞以食肉為主,於是就有了這種獨特風韻的羊肉的吃法,並延續至今。手把羊肉的色、香、味、形都代表了阜新地區蒙古族牧民粗獷、豪放、熱情、虔誠和好客的性格。如今,手把羊肉已成為彰武乃至阜新地區待客的美味佳餚。

[!--empirenews.page--]

貓耳朵湯

簡介

貓耳朵湯,是阜新地區具有獨自特點的蕎面系列主食之一。把蕎面和好,揪成小劑子放於手掌上,用拇指捻成貓耳朵形狀投入燒開的湯里,故稱“貓耳朵湯”。貓耳朵湯要配在雞湯或骨肉湯里,湯內貓耳尤如一顆顆小“珍珠”上下浮動。食前放入香菜沫,西紅柿片等各種小佐料即可,其特點是形似小貓耳朵,小巧玲瓏,色澤鮮明,口感滑潤。味道鮮美無比,回味無窮。

做法

材料:

麵粉.雞蛋,菠菜,醬油,鹽和水

做法:

1、加入適量的水,在面板上撒些麵粉,和面,把和好的面揉成團,切成粗條,然後切成小疙瘩,做成貓耳朵狀。

2、準備下鍋,倒水,放雞蛋,放一勺鹽,放菠菜,放第二次鹽,放一勺醬油,出鍋即可食用。

[!--empirenews.page--]

清溝魚宴

簡介

清溝魚宴,產於彰武縣境內,這裡的大清溝水清、溝深,藻類繁多,為魚類的生息、繁殖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這裡的魚,由於攝食自然食物生長而成,因此,肉質細膩,無異味,並有著天然綠色食品的美譽。大清溝盛產鯉魚鰱魚鯽魚鯰魚草魚、甲魚等30多種魚類,目前,最大的魚達40多公斤。

清溝魚宴可謂色、香、味、型樣樣俱全:糖魚酸里帶甜,焦汁魚甜中帶咸,乾燒的紅色,紅燒的金黃色,溜魚片乳白色,清溝魚宴的特點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魚鮮味美、口味純正。食用的魚均採用現吃現捕現作的方式。二是烹調技術高超。不同的魚採用不同的做法,用魚的不同部位,可做出不同口味的佳餚。三是烹調方法花樣繁多。有紅燒、乾炸、糖醋、清燉、清蒸、酸辣、滑溜等20多種。

[!--empirenews.page--]

喇嘛肉

簡介

喇嘛肉,是由喇嘛發明的一種食肉方法。它以北方盛產的白菜及豬肉為原料做成。口味特點是:肥肉不膩,瘦肉不柴,肥瘦相宜,滿口溢香,兼紅燒肉、川白肉、大燉肉滋味而有之。由於豬肉浸透白菜,白菜充滿肉味,亦含有乾白菜、白菜、酸白菜的混合味道。菜湯鮮美膾口,沁入心脾,尤其以特大號海碗盛之放在桌心,大家圍坐,眾目所視,大有殺大豬、吃大菜的氣氛。

歷史文化

喇嘛肉的製作方法,是在瑞應寺居住的喇嘛們發明的。由於喇嘛上千,因此吃菜也只好用大鍋燉、大盆盛、大碗裝。天長日久,喇嘛肉在適應多人用菜的環境下,便逐漸產生了,並形成了一套固定的作法。多年來,它傳至民間,並被廣大群眾所接受,尤其在阜新蒙古族集居的地區,喇嘛肉已成了蒙族人家待客的一種驕傲。

做法

將醃漬後的中等顆咸白菜切成塊狀,將帶皮的五花三層的豬肉切成方寸形,一同放入鐵鍋內,加以蔥、、鹽等佐料,用文火慢燉,經過兩小時,方可食用。燉好了的喇嘛肉,表面一層滾動的油花,大塊豬肉在菜中裸露,一種誘人解饞的情緒頓然而生。

[!--empirenews.page--]

喇嘛糕

簡介

喇嘛糕,是阜新境內蒙古族的一種傳統糕點,採用優質小麥精粉、地產紅豆、酥油為主要原料烘焙

歷史文化

喇嘛糕是釋迦牟尼佛的第十弟子烏巴力在東方的轉世俗身、瑞應寺始祖活佛桑丹桑布發明的。相傳有一天,苦行獨修的桑丹桑布忽然夢見佛祖贈他一款他從未見過的點心,醒來便潛心模仿反復試制,終於在兩年後發明瞭這種以麵粉為皮、豆沙為餡、色香味形都十分精美的炭火烤制食品。至1669年,微服私訪的康熙在桑丹桑布這兒偶然吃到這種點心,嘆其精美。連連表示:以後還會再來你這兒,只為再吃你這喇嘛糕。這便是喇嘛糕名稱的由來了;喇嘛糕也因康熙常以此孝敬孝莊太后而風靡大清朝野上下300餘年。

做法

原料配方

雞蛋42千克 特製粉26千克 砂糖34千克 桂花600克 白油2千克

製作方法

1.打蛋:將蛋汁放入攪拌機內,加糖攪打(將機器調到快檔,以便充分攪打),待蛋液呈乳白色,液面有蓬松泡沫,體積增大,便可投入麵粉攪打。注意打蛋時間不宜過長。

2.攪面、灌糕:將麵粉緩緩投入打蛋機內,將機器改為慢檔攪拌至勻,此時面糊已形成均勻蜂窩狀結構,即可灌糕。將糕糊迅速灌入已刷過油的模具中,裝屜入蒸箱蒸制。注意糕糊應隨調隨用,放入麵粉調制時間不宜過長,以防糕糊上勁。灌糕用模具每次用完應清除殘渣,上油備用。

3.蒸制:蒸制開始時,先通以少量熱汽,約3~4分鐘後再加大汽量至0.5千克/釐米2,經12~15分鐘,即可成熟,出鍋。

4.冷卻:將屜中產品挑出裝箱,打一紅戳。該產品含水較多,應充分冷卻再入庫。

[!--empirenews.page--]

蕎面驢肉蒸餃

簡介

蕎面驢肉蒸餃,是一種具有阜新地方獨特風味的大餃子,口味鮮香,油多而不膩。多年來,阜新地區的蕎面驢肉蒸餃贏得外地人和家鄉人的贊譽,並成為阜新地區獨具特色的地方美食。

外皮原料選用精料蕎麵粉,餃子餡採用鮮驢肉的精肉為主料,另配香油、姜汁、孜然粉等十餘種調料為副料。將蒸熟後的蕎面大餃子撕開皮,從色澤如瑪瑙似的肉丸中,流淌出一股濃濃的金黃色的油汁,伴著陣陣濃郁的撲鼻香味,將引發出您強烈的食慾。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