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市,雲南省轄地級市,位於雲南省西北部雲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連接部位,市區中心位於東經100°25'北緯 26°86',海拔高度為2418米。北連迪慶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鄰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東與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
特色小吃:菜米灌腸、蟲草汽鍋雞、大肉包、大雜鍋、杜鵑花炒蛋、黑山羊火鍋、拉市海鯽魚、臘排骨火鍋、麗江豆燜飯、麗江臘排骨、麗江汽鍋雞、瀘沽湖烤魚乾、氂牛肉火鍋、納西烤肉、寧蒗彝族砣砣肉、彭氏長生湯鍋雞、醃酸魚、岩巴玖。
過橋米線
簡介
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漢族小吃,屬滇菜系。過橋米線起源於蒙自地區。過橋米線湯是用大骨、老母雞、雲南宣威火腿經長時間熬煮而成的, 所屬菜系滇菜。
歷史文化
過橋米線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相傳,清朝時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島,一個秀才到島上讀書,秀才賢慧勤勞的娘子常常弄了他愛吃的米線送去給他當飯,但等出門到了島上時,米線已不熱了。後來一次偶然送雞湯的時候,秀才娘子發現雞湯上覆蓋著厚厚的那層雞油有如鍋蓋一樣,可以讓湯保持溫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線等吃時再放,還能更加爽口。於是她先把肥雞、筒子骨等熟好清湯,上覆厚厚雞油;米線在家燙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島上後用滾油燙熟,之後加入米線,鮮香滑爽。此法一經傳開,人們紛紛仿效,因為到島上要過一座橋,也為紀念這位賢妻,後世就把它叫做“過橋米線”。不脛而走。
做法
過橋米線由四部分組成:一是湯料覆蓋有一層滾油;二是佐料,有油辣子、味精、胡椒、鹽;三是主料,有生的豬里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以及用水過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輔料有來過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蔥絲、草芽絲、姜絲、玉蘭片、氽過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燙過的米線。鵝油封面,湯汁滾燙,但不冒熱氣。
[!--empirenews.page--]麗江豆燜飯
簡介
豆燜飯的做法歷史悠久,在製作過程中您也能感受到這些特色美食的魅力。豆燜飯是很有特色的雲南特色小吃,豆燜飯以蠶豆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悶菜為主雲南省四季如春,常年時鮮蔬菜不斷。隆冬季節青蠶豆、青豌豆等蔬菜上市,所謂青蠶豆米即尚未完全成熟處於生長期的綠色蠶豆,剝去兩層外殼,留下的肉仁,自然翠綠鮮嫩甜。每年春節期間青蠶豆或青豌豆上市,民間都做豆燜飯嘗新的習俗。
做法
原料:粳米、糯米、火腿、新鮮嫩蠶豆
做法:1、先把糯米浸泡一小時,待用。2、把火腿切成丁,下鍋炒出香味。最好多炒一下,讓肥的部分油能夠多出來一點。鏟起來備用。3、鍋里留少許火腿余油,下入嫩蠶豆翻,加少許鹽,炒到半生不熟。4、豆不用起鍋,把浸泡過的糯米下到豆上,加上剛漫過米的水,蓋上鍋蓋燜。5、待鍋里的水收乾後加入早已煮好的米飯,撒上少許鹽,再倒入炒熟的火腿,翻炒至均勻即可。
[!--empirenews.page--]坨坨肉
簡介
坨坨肉,彝語稱“烏色色腳”, 意思是豬肉塊塊。因其每一塊肉的重量均在二三兩上下,成“坨”狀,故名。是迪慶彝族的主要煮肉形式,將豬肉或羊、牛肉砍好,用熱水煮熟,不下任何佐料,包括鹽;肉熟後撈起,再撒蒜水,鹽及花椒等即可食用。吃時需用雙手拿肉。其味非常鮮美,因煮時不能爛燉,而是看“火候”,“火候”一到即熟,“火候”不到則肉生,“火候”稍過則肉硬,因此,一般人不會做。且要趁熱即食;所以,一般情況下不易做此道菜。
做法
原料:取高山無污染原生態雞、豬、羊、牛活體新鮮瘦肉型為坨坨肉的主要原料。調料:以木姜子根粉、精鹽、辣椒粉、花椒粉、味精、蒜泥水為坨坨肉的主要調料。
製作方法:1、將剛宰殺的雞、豬、羊、牛等鮮肉砍成拳頭般大小的坨坨肉;2、往一口大鐵鍋里備好山泉水,並開始加燃火力;3、把砍成拳頭般大小的坨坨肉倒進鍋內涼水中開始煮;4、鮮肉在鍋內涼水中煮開時,再加大火力繼續沸煮大約半個小時,之後火力開始減慢;5、後煮至血水泡沫全部消盡而肉湯清白後兩三分鐘時,即可撈起坨坨肉放在用竹子編織的簸箕內;6、在簸箕內趁熱就開始給坨坨肉撒上適量精鹽,攪拌後待湯水滴盡至肉不冷不熱;7、將坨坨肉分裝在盤子內端上桌食用。
[!--empirenews.page--]醃酸魚
簡介
醃酸魚是摩梭人,納西人家待客及送來友的一種傳統佳餚 .醃酸魚雖十里不同風,各家有各家的風味,但都共同遵循一個古現,用滬沽湖里特產的半斤左右的活裂腹魚醃制 ,人們在湖中捕魚時,凡撈到半斤重的裂腹魚,便小心地放進一個裝有水的木盆里養著。
做法
鮮魚一進家,主婦就立即製作,剖開魚腹,取出肚雜,用清水洗盡血跡,將全身肌肉和尾巴還在不停扭動的魚。展平魚肉,將魚腹朝下分層入進陶罐中,放進一個土壇里,放一層魚,撒上一層由糌粑、食鹽、花椒、烤酒等調合而成的佐料,如此,直待壇滿,封好壇口,放在陰涼處,半月後,便可開壇食用,生吃、熟吃,無不酸鮮可口,大振食慾,一年四季,無不相宜。
[!--empirenews.page--]黑山羊火鍋
簡介
黑山羊火鍋是雲南麗江的一個特色美食菜。它在雲麗江堪稱一絕,在長水路形成“黑山羊一條街”的壯觀長景,且為了突出黑山羊的黑,招牌清一色的黑字,其壯觀程度堪比古城酒吧一條街的紅燈籠。黑壓壓的羊肉倒在翻江倒海的黑乎乎的滾湯里,如果不是那誘人的香味,估計很多人看一眼就要掉頭走人。帶皮黑山羊肉,經過特殊的加工,上桌前已經九成熟,吃起來沒有一點羊羶味。所用的黑山羊全是山上放養,羊肉精瘦鮮美。黑山羊肌纖維細,硬度小,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羶味極小,營養價值高,蛋白質含量在22.6%以上,脂肪含量低於3%,膽固醇含量低,比豬肉低75%,比牛肉和綿羊肉低62%,含人體必需氨基酸15種以上,尤以谷氨酸含量高,達11.03%。具有滋陰壯陽、補虛強體、提高人體免疫力、延年益壽和美容之功效,特別對年老體弱、多病患者有明顯的滋補作用,老幼皆宜。
做法
麗江黑山羊做法主要有3種:1、鮮羊肉蘿蔔:其也叫坨坨羊肉,用新鮮的羊肉,剁成塊,直接下鍋煮,再配上蘿蔔。借著羊肉鮮香味,羊肉味瀰漫四方,蘿蔔吸取一部分羶味和油膩,使得肉質鮮嫩,油潤可口;2、紅燒羊肉:新鮮羊肉,加一些草果、八角、茴香等紅燒,這些香料可以驅除羊肉的羶味,使得味道醇厚,回味無窮;3、火鍋:也是風靡麗江的一道美食了,四川火鍋是一種高度濃縮的鍋底,借助火鍋油溶進菜品中,增加其濃郁的香味,那麼麗江的黑山羊火鍋講究的是一種自然流露的羊香味,其肉質本身具有豐富的味道。主要做法是,用骨頭燉湯,作為火鍋鍋底,加調料,再添置一個蘸水。在鍋底中湯素菜即可食用,絕大部分店做法都如此,味道還要具體看調味的技巧了。讓人流連忘返的是用“魚”腥味來調和羊肉的“羶味”,其“魚羊鮮”是一個絕佳的做法,使得鮮味加倍,而又沒有許多人不習慣的羶味,蒲濟黑山羊、麗江魚羊鮮等店是這個做法,獲得了廣泛的好評。
[!--empirenews.page--]摩梭人的豬膘肉
簡介
簡介又稱“琵琶肉”。普米、納西等族食物。將宰殺後的生豬去內臟、剔除骨頭,用鹽巴和花椒撒在腹腔內,將豬縫合,風醃成完整的臘豬,外形頗似琵琶,故又稱“琵琶肉”。清《滇南聞見錄》有“麗江有琵琶豬,其色甚奇,煮而食之,頗似杭州之加香肉”的記載。豬膘肉色、香、味俱佳,是待客、饋贈的佳品。
做法
豬膘肉的製作過程分為宰殺、剔骨肉、抹調料、縫製、壓扁、晾曬、放置等幾個步驟。當地人將豬宰殺後將豬肚剖開,將內臟取出,然後就將豬背朝下肚朝上鋪著,用刀將骨和瘦肉從豬體內剔出,這一道工序比較複雜,幾乎將瘦肉和骨剔乾淨,但是只有豬頭不經過這道工序,豬頭保存完整,在豬頭上抹鹽並加上調味品,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鹽時要均勻,一般配料要用鹽、花椒、大蒜、生薑,有時還加上酥油和蜂蜜。調料塗抹均勻後就是縫製,即將剔好,抹好調料的豬膘肉用大鐵針和麻繩將其縫合,縫的部位主要在豬肚、豬腳,縫的針眼約寸長,縫時不僅需要技巧還需要力氣,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來完成的。縫好以後就進入下一道工序涼曬,將豬膘肉放置在太陽下曬上幾天或是陰乾,將豬肉的水分涼乾,至此豬膘肉基本做成,將它搬進屋裡,擱在家裡的神櫃或灶台上,一個挨著一個,或疊放堆碼。
[!--empirenews.page--]臘排骨火鍋
簡介
麗江臘排骨是用豬肉排骨,加大量食鹽醃制,有的會加些輔助的酒、白糖、香料等,放到可以濾水的木桶中,經約15天醃制後,鹽味已經深入骨髓,骨頭與肉的味道融在了一起,水分被大量醃出來,這時,肉的香味還不足;經食鹽醃制後,拿出來在背陰通風處晾乾,晾的時間在一個月到三個月之間,然後其味道變得“臘味十足”了。上好的臘排骨,應乾爽緊實、黃里透紅,色澤發亮,表面無霉斑,聞起來有股淡淡的肉香。
做法
原料:臘排骨 配料:豆芽、西紅柿、西芹、韭菜根 調料:雞精、胡椒、鹽
製作方法:1、拆開排骨包裝,將臘排骨在溫水里小小洗一下。不必氽水,排骨上碼了料的;2、把過水後的排骨放在蒸鍋里蒸成8成熟,性子急的朋友也可以用高壓鍋;3、把做好的排骨備用,準備砂鍋或者燉湯容器,鍋底加少許雞精,胡椒,鹽的分量看自己口味,個人建議不放;4、接下來的就準備做鍋底了:鍋底第一層放上韭菜根,沒有韭菜根的,放上些豆芽也可以;鍋底第二層放上西紅柿;第三層放上點西芹;5、最後再放上剛做好的臘排骨,再加排骨湯,雞湯,開水都可以,慢火開燉,一鍋美味的臘排骨火鍋就做好了;就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入各種蔬菜了,就OK啦。
[!--empirenews.page--]麗江粑粑
簡介
位於祖國西南邊疆的麗江,居住著勤勞的納西族人民。納西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造出多種食品,其中尤以麗江粑粑聞名滇西一帶,素有“麗江粑粑鶴慶酒”之稱。麗江粑粑的特點是不易變質變味,做好後放置數天,不會發霉,無論帶著出遠門或將它作為禮物饋贈給遠方的親朋好友,你都不用擔心,只要到時候把它拿出來隨便地蒸或煎一下,它依然酥脆香甜。麗江粑粑過去曾經是馬幫商隊備用的乾糧,就因其放置多日不會變質變味,倍受旅人喜愛。
做法
原料:精細麥面 水 植物油 化油食材:香米50克,其餘不需要。調料:蜂蜜2茶匙,白糖2茶匙。
製作方法:1、芝麻炒黃 ,與白糖、20克豬化油及玫瑰糖拌勻備用(無玫瑰糖可加入適量食用香精)。2、將1克小蘇打及適量清水調勻後加入麵粉內合勻,在案板上揉成長條形,擀得又長又薄,然後用60克豬化油均勻塗在面皮上,用手捲成筒,切成10節。3、把切好的面卷壓扁,包上制好的糖餡,擀成15釐米左右的圓形粑粑,共做10個。4、平底鍋坐火上,燒至七成熱,在粑粑面上塗豬化油,放鍋里焙3-5分鐘翻過,一面焙一面塗上豬化油翻過,15-20分鐘左右即可裝盤食用。
[!--empirenews.page--]雞豆涼粉
簡介
雞豆涼粉,麗江特產的一種涼粉小吃。涼粉外表呈現黑色,所以人們又稱之做“黑涼粉”。在乾隆《麗江府志》中,曾把這種風味小吃稱作“食黑豆腐”。 幾百年來,雞豆涼粉這種風味小吃在麗江經久不衰,暑吃涼,寒吃熱,涼吃拌以酸醋醬油調料之類,能消暑開胃、止車暈浪;熱吃將涼粉在平底鍋內用香油雙面炸黃、佐以調料,雖然其貌不楊,但味道質地卻極其細膩爽滑、適口,是下飯佐酒的一道風味好菜。
做法
1、涼吃多在暑季,晶瑩的粉片與紅辣椒、綠韭、花椒、青蔥、芥沫、酸醋等佐料醃拌起來.2、熱吃多在寒涼季節,方正的粉塊在平底鍋兩面煎黃,再按各人味口加上麻、辣、酸的各種佐料,乘熱食之,全身溫暖。3、可曬乾後煎食等
[!--empirenews.page--]吹肝
簡介
藏族菜。主要流行於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一帶。在雲南的白族、漢族中也有食用。以豬肝為主料製成。吹肺、吹肝又叫醃豬肺、豬肝,是藏族獨特的醃肉製品之一。
特點:
味香鮮,食而不膩,涼爽開胃,是極好的涼菜。隨食隨取,可保存約1年之久。
做法
準備材料:豬肝500g,食鹽3g,醋10g,蒜泥適量,辣椒面適量,芫荽少許,薑末少許,蔥花少許,醬油5g,芝麻油5g
制法:
1、吹肺用新鮮豬肺從喉頭吹氣,邊吹邊用手拍打豬肺,使之擴張,再將適量的食鹽、草果粉、辣椒面和蒜泥用溫開水調成乳狀,用湯匙從喉頭灌入肺內,邊灌、邊抖、邊吹氣,邊拍打,約需重復5-6次方能灌滿。
2、用麻線扎緊喉管,掛在火塘高處乾燥,2-3月後即可食用。
3、吹肝將鮮豬肝上的膽管割開口,除留1個大的外,其餘的全部用線扎緊,從大膽管口用人工吹氣,邊吹邊用手拍打,邊灌入佐料。取一部分佐料和酒拌勻,灌入肝內,其餘的佐料塗抹在肝上。肝葉之間用竹片或玉米芯撐開,掛陰涼通風處晾乾。經1-1個半月左右,醃制即成。
4、吹肝經洗淨、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或熟菜油)、醬油、醋、蔥花和薑末等佐料,常被用作涼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