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回族自治州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下轄行政區之一。是古代“絲綢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亞、歐洲諸國的必經之路。昌吉州是新疆重要的農牧業生產基地,已基本形成了糧食、棉花、畜產品、制種、蔬菜等支柱產業。
特色美食有拌面、包子、大盤雞、黃面、烤全羊、烤羊肉串、拉條子、涼皮子、民族烤羊、奶茶、饢燜肉、香酥羊腿、羊肉燜餅子、抓飯等。
包子
簡介
烤包子(維語叫“撒木薩”)和薄皮包子(維語叫“皮特爾曼它”)是維吾爾族同胞喜愛的食品之一。城鄉巴扎的飯館、食攤多銷售這種食品。烤包子主要是在饢坑烤制。包子皮用死面擀薄,四邊折合成方形。包子餡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蔥、孜然粉、精鹽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勻而成。把包好的生包子貼在饢坑里,十幾分鐘即可烤熟,皮色黃亮,入口皮脆肉嫩,味鮮油香。
[!--empirenews.page--]烤全羊
簡介
烤全羊是維吾爾族的一大傳統名肴。在烏魯木齊、喀什、和田等地的巴扎爾都可聞到它特有的香味。烤全羊不僅是街頭的風味小吃,而且也是維吾爾人招待貴客的上等佳餚,現在也成為高級筵席中的一道佳品,倍受中外客人的青睞。烤全羊是新疆最名貴的菜餚之一,之所以如此馳名,除了它選料考究外,就是它別具特色的制法。新疆羊肉質地鮮嫩無羶味,在國際國內肉食市場上享有盛譽。烤全羊多選用綿羯羊或週歲以內的肥羊羔為主要原料,這樣的羊,肉不僅嫩而且營養價值高,嚼在嘴裡滿口香。這是維吾爾人在長期食用羊肉的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宰殺剝皮、去頭、蹄和內臟後,用一頭釘有大鐵釘的木棍,將羊從頭至尾穿上。再用蛋黃、鹽水、姜黃、孜然粉、胡椒粉、白麵粉等調成糊狀的汁子抹在羊的全身,然後把羊頭部朝下地放入熾熱的饢坑,蓋嚴坑口,並不時地轉動木棍觀察,燜烤1小時左右即成。烤全羊色澤黃亮,皮脆肉嫩,鮮香異常,全羊烤成後即放置餐車上,烹制者在羊頭上輓系紅彩綢,打成花結,羊嘴放置香菜或芹菜。餐車備有小刀,服務人員推車圍繞餐桌轉動,恭請客人啓刀食肉。烤全羊色澤黃亮,皮脆肉嫩,鮮香異常,是維吾爾族人民招待貴賓的佳品。也使全羊成為了一件賞心悅目的藝術品。在南疆和田、且末等城鎮巴扎上,設有現烤現賣的烤全羊攤檔,專門剁塊零賣。
[!--empirenews.page--]烤羊肉串
簡介
新疆正宗烤羊肉串,維吾爾語稱之為“喀瓦甫”。烤羊肉串在吐魯番是最有名的民族風味小吃。來吐魯番旅遊觀光的中外賓客,幾乎沒有不吃烤羊肉串的。新疆的烤羊肉串可以說是風靡全國的一種小吃,在城鄉、街頭和集市上隨處可見,受到廣大群眾的青睞。1986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陳佩斯、朱時茂合作表演了小品《烤羊肉串》,使吐魯番這一風味小吃聲名大噪,蹤跡遍及全國。
特色:
該菜是新疆名菜,原料的取用和烤制的火候十分關鍵,烤熟後羊肉色澤醬紅,麻辣鮮香、油亮,不膩不羶,外酥里嫩,肉質鮮美,別具風味。新疆維吾爾族民間傳統的烤羊肉串,同樣既是街頭的風味快餐,又是可以上席待客的美味佳餚。正宗的串烤肉也和烤全羊一樣色澤焦黃油亮,味道微辣中帶著鮮香,不膩不羶,肉嫩可口。用料的講究不似烤全羊那樣嚴格,二者的區別在於烤制規模的大小和具體方法上。
新吃法:
在新疆無論到哪裡都有烤羊肉串。近年來,在墨玉、庫車和烏魯木齊的二道橋市場等地出現了烤羊肉串的另一種形式,民間稱它為“米特爾喀瓦普”,意為“1米長的烤羊肉串”。這種烤羊肉串確實名副其實,釺子足有70-80釐米長,肉塊兒也大,立在饢坑里烘烤,一次可烤出十幾串,味道鮮嫩可口,吃起來更為過癮,因為這一大串足頂那小的7一8烤羊肉串。吃上2-3串,即可飽肚。現在賓館裡做羊肉串,有了許多創新,除了一般的烤羊肉串之外,還有竹籤羊肉串、網油羊肉串,有的還用油炸,原料基本差不多。有的在烤之前,把羊肉片拌上蛋清和芡粉做成的糊,這樣烤出來的羊肉串更加鮮嫩。
歷史文化
從考古資料看,早在1800年前,中國內地就已有了烤羊肉串。《漢代畫像》全集中就有烤羊肉串的石刻圖像。馬王堆一號漢墓還出土過烤肉用的扇子。
做法
烤羊肉串:把羊肉和羊油切成薄片,肥瘦搭配地穿在細鐵釺上,放在長形的烤羊肉串爐上烤,然後撒些辣面、精鹽和孜然粉,數分鐘即熟。
[!--empirenews.page--]大盤雞
簡介
新疆大盤雞是新疆地區名菜,大約起源於80年代後期,主要用料為雞塊和土豆塊,配皮帶面烹飪而成。新疆大盤雞色彩鮮艷,有爽滑麻辣的雞肉和軟糯甜潤的土豆,辣中有香,粗中帶細,而且經濟實惠,親朋聚會食用尚家。
特點:
“2014絲綢之路國際食品展覽交易會暨第四屆中國清真美食文化節”上,烏魯木齊飲食服務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發佈了新疆特色美食標準。大盤雞的標準為:要有皮帶面(皮帶寬的麵條),才能兼具肉食、主食、蔬菜的營養價值;拌面的麵條要有200克,輔料中要有大白菜;抓飯的製作要放白糖;一個饢的重量是200克;一塊烤肉是10克左右、2釐米大小;粉湯的湯底要用牛尾骨熬3小時;丸子湯要有豆腐、木耳、菠菜等。
營養價值:
雞肉肉質細嫩,滋味鮮美,並富有營養,有滋補養身的作用。雞肉中蛋白質的含量比例很高,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雞肉含有對人體生長髮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祖國醫學還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
大蔥味辛,性微溫,具有發表通陽,解毒調味的作用。主要用於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陰寒腹痛,痢疾洩瀉,蟲積內阻,乳汁不通,二便不利等。大蔥含有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蒜素,又含有二烯內基硫醚、草酸鈣。另外,還含有脂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B、C,煙酸,鈣,鎂,鐵等成分。
做法
主料:雞(土雞,家養)、麵條(生)
輔料:土豆、西紅柿、胡蘿蔔、青椒、紅椒、香菇、蔥、姜、蒜、乾辣椒
調料:料酒、老抽、豆瓣醬(辣油)、雞精、白糖、食鹽、食油
做法:
1、仔雞去雜質洗淨,切大塊。
2、香菇用水發好,洗淨切塊,土豆,胡蘿蔔,番茄,青紅椒都洗淨切塊。
3、把雞塊用開水燙一分鐘撈出,花椒放油里,小火炸出香味,撈去花椒。
4、放入姜,蒜,八角,桂皮,辣椒炒出香味,放入雞塊,炒5分鐘,加一碗料酒,加適量清水,糖,老抽,醋 。
5、大火煮開,小火20分鐘,放下香菇,土豆,胡蘿蔔,番茄,加2調羹豆瓣醬,加孜然粉,大火煮開,中小火燉至土豆八分熟 ,加鹽,煮5分鐘。
6、放入青紅椒煮2分鐘,放些雞精煸勻,撒些香菜即可。另外準備些寬麵條,下好麵條,麵條碼上大盤雞即可。
小貼士:
1.雞塊可以用料酒,鹽,胡椒粉醃一下再炒,而不用燙。
2.蔬菜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放。
3.辣椒的用量根據自己喜歡放。
4.湯汁可以多些,方便拌麵條吃。
[!--empirenews.page--]涼皮子
簡介
新疆涼皮堪稱一流。一是衛生,二是味美。賣涼皮的大都是四十來歲的婦女,頭戴白帽,身著白大褂,腳穿白涼鞋,胸前別著附有個人正面照、寫有姓名和年齡的衛生證。路邊的涼皮櫃全都帶有玻璃窗。洗用水有三盆:第一盆是洗剛用過的盤、筷,第二盆是放有PP粉的消毒水,第三盆是用來洗涮消毒後的盤、筷。她們很少吆喝叫賣,但只要你一坐到小桌邊,她就麻利地切上一盤寬條狀的涼皮,又切上幾片麵筋覆在上面,依次加上甜醬、香醋、麻油、味精、辣子面、孜然粉、鮮芫荽末等各種調料。如果你愛吃辣,她就多加一點辣子面。當一盤色、香、味俱全的涼皮放到你面前時,會驟覺渾身舒爽,吃到嘴裡,香在心頭,飢渴頓消。吃後,還捨不得放下筷子。
做法
涼皮子做工較複雜,即先將小麥麵粉和成面團,放在清水盆里用手搓洗,直到將澱粉全部洗出,只剩麵筋。然後將洗出的粉漿沈澱,倒掉清水,攪成糊狀,用平底大盤在滾水鍋中一張張涮熟,涼後切成條即成。而麵筋則蒸熟後切成塊。兩者相配,加上醋、辣子、蒜等配料,便可食用了。涼皮子清涼爽口,可做飯食,多在夏季食用,而昌吉市等地亦有在冬季嚴寒中吃涼皮子的,可謂食界奇觀。
[!--empirenews.page--]饢燜肉
簡介
本地特色食品之一。做法是先將羊肉在鍋內紅燒後,加水,在肉上面蓋上饢餅,加鍋蓋燉至肉熟。然後將饢餅拿出切成塊,放入大盤內,再在上面放燉好的肉和菜。食時一邊吃饢,一邊吃肉。因這種食品兼有主食和菜餚的功能,所以不用另加主食即可飽腹。加之其味濃郁醇香,所以深受食者喜愛。
[!--empirenews.page--]黃面
簡介
在昌吉市、奇台縣、米泉市等地的回族人中間,多有出名的拉黃面師傅,拉出的面細如游絲,柔韌耐嚼。再加上配料精緻獨到,蒜、醋、辣味俱全,深受群眾歡迎。而昌吉州流行的“烤肉拌涼麵”的獨特吃法,更是受到外地來客的青睞。
製作黃面的工藝極其講究,操作也非常不易。拉麵師傅雙手舞動一塊淡黃色的面團,時而抻拉成長條狀,時而旋轉擰成麻花狀,象變戲法一樣,將一團足有七、八斤重的面團拉成一把細粉絲樣的麵條。下鍋煮熟的黃面絲色黃晶亮,可乘熱拌菜食之。吃起來開胃去膩,清熱解煩。
特色:
面細潤滑,酸香辣涼,為夏令風味小吃。又名新疆涼麵。
做法
製作材料:
麵粉2500克,食鹼25克,雞蛋8個,菜葫蘆50克,菠菜250克,蓬灰、濕澱粉、辣椒粉、芝麻醬、醋、蒜、精鹽、芹菜、清油各適量。
黃面做法:
1.將麵粉加淡鹽水、鹼水和好,加入蓬灰水揉勻。案板上抹油,放上揉好的面團,蓋濕布稍餳。菜胡蘆去皮、籽切絲,菠菜、芹菜切段。
2.鍋內加水燒開,將面拉成細條下鍋,熟後撈出,過2次涼水,淋少許清油拌開,使之不粘。
3.炒勺內放入清水燒開,放入菜葫蘆絲煮熟,加精鹽,打雞蛋花,下菠菜燒開,用濕澱粉勾芡成鹵汁。
4.辣椒粉用熱油潑後加開水拌稀,蒜搗成泥,用涼開水稀釋,芝麻醬加涼開水稀釋,芹菜入油鍋炸熟。
5.吃時將涼麵盛入盤中,澆上鹵汁,調醋、蒜、油辣椒、芝麻醬,上放芹菜即成。
製作要領:
1.和面團時要邊揉邊拉,揉至面團光滑不粘手為宜;
2.面團揉好後要餳透;
3.稀釋蒜泥時要用涼開水,不能用開水。
[!--empirenews.page--]羊肉燜餅子
簡介
用羊肉燜餅子招待客人,是舊時哈密漢族高檔次的招待。具體方法是:先把適量的連骨肉剁成小塊,紅燒好,也稱“烽羊肉”,在燉肉的同時,就擀制餅子,餅子同鍋一樣大小,每張餅子擀得像紙一樣薄,一張一張抹上清油,摞起來,待肉塊燒熟時,把餅子攤放在肉上,鍋上加蓋封嚴,然後用中火煮蒸。餅子軟而不粘、油而不膩,薄而不碎。再澆上原汁原味的烽肉湯,別有一番風味。
做法
原料:
羊肉、蔥、姜、蒜、花椒、辣椒、麵粉。
做法:
1、做羊肉燜餅子,先要將羊骨頭剁成小塊,洗淨後攔鍋,攔好後放入蔥、姜、蒜、花椒、辣椒等調味品;
2、然後開始煮肉,要加蓋用慢火煮3-4小時;
3、要戳上小孔這樣上下透氣,澆點肉湯這樣就可以防止上下粘連;
4、餅子蓋好後,加蓋蒸50分鐘就算做好了,然後用刀將餅子切成小塊;
5、將肉盛在盤子里,將餅子放在肉上面,再澆點肉湯,這樣一盤傳統的羊肉燜餅子就做好了。
[!--empirenews.page--]新疆黃面
簡介
在昌吉市、奇台縣、米泉市等地的回族人中間,多有出名的拉黃面師傅,拉出的面細如游絲,柔韌耐嚼。再加上配料精緻獨到,蒜、醋、辣味俱全,深受群眾歡迎。而昌吉州流行的“烤肉拌涼麵”的獨特吃法,更是受到外地來客的青睞。
製作黃面的工藝極其講究,操作也非常不易。拉麵師傅雙手舞動一塊淡黃色的面團,時而抻拉成長條狀,時而旋轉擰成麻花狀,象變戲法一樣,將一團足有七、八斤重的面團拉成一把細粉絲樣的麵條。下鍋煮熟的黃面絲色黃晶亮,可乘熱拌菜食之。吃起來開胃去膩,清熱解煩。
[!--empirenews.page--]手抓肉
簡介
從哈薩克民族中傳來的一種羊肉食用法,因用手抓吃,故得名。做法較簡單,即先將帶骨的羊肉剁成塊,放入清水中煮熟,撈出後上面撒上洋蔥末、鹽、再澆點滾湯即成。
特點:
這種肉味道清純軟嫩,油香不膩,既可吃肉,又可喝湯,不僅是本地人喜歡享用的食物,更是招待遠方來客的美食。特別用小羊肉煮出的,謂之“羔羊肉”,其美味則更具上乘。
歷史文化
手抓肉是新疆全境、內蒙、東北,如那拉提草原、呼倫貝爾草原、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等遊牧、狩獵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即用手把著吃肉之意。羊、牛、馬、駱駝等牧畜及野獸的肉均可烹制手抓肉,但通常所講的手抓肉多指手抓羊肉而言。
手抓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歡的餐食,也是他們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這樣一種概念,即到草原觀光旅遊不吃一頓手抓肉就算沒完全領略到草原食俗風味和情趣,虛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抓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心意。因此,用手抓羊肉款待遠方客人,在牧區已成為一種定規。